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画表演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它既有表演艺术的共性特征,又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拥有其自身独有的艺术特征。深入地研究动画表演的独特性对动画实践创作和教学都将带来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动画;角色;表演;独特性
一、动画角色表演和电影真人表演
动画是一门表演艺术,动画具有表演艺术的共性特征。动画和电影的表演都是在银幕上展现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都是依靠表演叙事和塑造角色形象的艺术。
在电影表演中,演员是表演的主体,角色表演是通过演员这样一种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工作者进行扮演来体现的。动画表演是动画角色的表演,但这种表演是由动作创造者——原画师来创作完成的。和电影一样,动画角色具有的性格特征是角色的生命,同时也是角色动作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沃尔特·迪斯尼说:“动画角色只有获得生命力与性格时,它才能被观众认同,并为之感动。”只有在规定情境下,为完成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心理、形体活动,才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只有能塑造角色性格、能体现角色思想情感的动作,才算得上是表演。
角色性格是动作表演的重要依据,在相同的情境下,不同性格的角色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宫崎骏动画作品《龙猫》中的两姐妹和《千与千寻》中的千寻角色面临同样的搬家情境,她们之间的动作表现却差异极大。《龙猫》中的两姐妹欢快地从汽车上翻身而下,到小桥头看河里小鱼游动,在石板路上追逐嬉戏,在草坪上展臂滑行,绕着花棚架打转转,在屋后空地上翻飞打滚,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姐妹二人活泼天真的性格。同样是搬家,当千寻父母开车带着千寻行驶在搬家的路上,千寻却眼镜半闭半睁慵懒地趟在汽车后座,流露出漠不关心的表情,我们在千寻身上看到了这个年纪少有的麻木,但这正好和千寻角色开篇的性格定位相一致。动画创作者们是根据角色性格来设计动作,这样的设计才能彰显人物的个性,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角色感受角色。
二、动画表演的独特性
动画艺术具有“逐格拍摄、连续放映”的特性,动画的运动是由一张张的画面连接而成的,正是这种制作手法使我们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将运动的任意点随时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脱离客观现实,可以由创作者操控,这就给动画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因此我们说动画艺术是一种创造运动的艺术形式,动画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
如果说一般电影有许多是靠细腻真实来打动观众的心,那么动画片更多的是利用动画的特性和富于想象力的动作语言来博得观众的青睐。当然,很多原画师会在开始设计角色动作前亲自表演,这样一遍一遍的表演会对角色的动作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进而保证创造出来的动作既真实,又可避免模式化。但是这样做也是有其弊端的,会使他们过度依赖真实素材,如果动画中的角色动作设计机械地照搬照抄生活中的真实动作,动作就会显得“僵”。只有借鑒生活中的动作,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角色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容易感染观众。况且,很多动画中存在的运动方式在真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存在的,动画角色的动作可以摆脱真人身体条件的束缚与局限,完成真人演员完不成的动作,达到真人演员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原画师在体会真人表演的同时抛开真人动作,根据创作者的观察和对动画表现语言的感悟设计动作,而不是一味的去参考真人表演。
赋予角色动作并不代表角色就能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动画角色的思想过程决定着所有的行为动机和最终动作。虽然角色动作是出自动画创作者之手,但动作设计的出发点是要在角色动作表演中体现角色心理活动,而非仅仅是导演主观意图的表达。如果动画创作者在设计动作的时候没有从角色情感和心理活动出发去设计动作会让动作成为一种机械感的运动,这个时候创作者的绝对控制权会限制动画角色内心的充分表达,进而影响角色运动的真实性,使观众不能对角色产生认同感,也就无法使观众和角色之间建立互动关系。
虽然动画的表演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是虚拟的,但虚拟不代表就能虚假不真实,也不代表创作者就可以为所欲为胡编乱造,一切的表演都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再次创作。它是建立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的真实,动画中生动夸张的表演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感染现实世界的观众。在设计一套动画动作的时候,要把自己化身为角色本身,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想象并体会故事情节中的动作并同时画出这些动作。《大闹天宫》中有一段土地爷迎接孙悟空的戏颇为精彩,土地爷一出来就打喷嚏、揉鼻子,这个习惯动作与角色经常出没在地下地面之间的生活状态非常吻合。这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没有事先写在故事情节中,但是这位对角色性情了如指掌的原画师浦稼祥将这个生动的小动作加了上去。这个设计体现了原画师将动画中的虚拟性和创作者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给角色带来更具真实感的特质。这是原画师的二度创作,原画师的表演天赋通过这个点睛之笔提升了影片表演的整体效果。
角色动作仅仅具有了真实性还远远不够,动画角色表演还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化的适度夸张。继续以《大闹天宫》中土地爷这一段戏为例,当孙悟空听说吃了这里的桃能立地成仙便迫不及待地窜上桃树伸手欲摘桃子,急得土地爷蹭蹭蹭地爬上拐杖顶端,连连摆手大呼。这个难度相当大的爬拐杖动作恐怕不是土地爷这个角色能胜任的,作为动画片的观众也绝对不会困惑于土地爷完成此动作的可能性。夸张的爬拐杖动作更多地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忠于职守的土地爷急于阻止孙悟空采桃的心理状态。幽默诙谐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段动作表演将真实性和动画化的夸张并存,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两者并不互相矛盾,更多的是相辅相成。正如著名动画大师阿特·巴比特所说:“在动画表演中,我们能创造出真人所做不到的动作,而且让它们看起来很真实可信!”动画设计师要在真实性和夸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刚开始设计动作都会困惑很难在两者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大概也是动画表演的独特魅力所在吧。相信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并利用好动画表演中的这种矛盾性,才能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
三、对动画角色表演的创造者原画师的要求
原画师用画笔创造出生动的角色形象和自然流畅的动作姿势,并从中准确地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向众人展示其观察生活的敏锐眼光和对真实生活的独到见解。如果原画师没有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就难以胜任动作设计这项工作。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准确理解剧本对角色的要求,也就很难塑造出生动感人的动画角色表演。
在动画中,每一个角色动作的设计都是帮助推动剧情发展或是体现角色性格的,熟悉动画的动作运动规律只是掌握了动作设计的基础,而运用动画表演去塑造角色才能把握动作设计的灵魂。一些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在构思创作剧本的阶段就把动画自身的特征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地去发挥动画表演的特点和长处。
原画师也可以在对大量优秀作品的学习中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在借鉴中孕育创造运动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大师或是优秀的学生作品都是值得学习的,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对动画的认识,总结经验,去粗取精,提炼精华,逐渐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吴云初,严定宪,林文肖,吴忱.角色表演[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关键词】:动画;角色;表演;独特性
一、动画角色表演和电影真人表演
动画是一门表演艺术,动画具有表演艺术的共性特征。动画和电影的表演都是在银幕上展现时间和空间的艺术,都是依靠表演叙事和塑造角色形象的艺术。
在电影表演中,演员是表演的主体,角色表演是通过演员这样一种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工作者进行扮演来体现的。动画表演是动画角色的表演,但这种表演是由动作创造者——原画师来创作完成的。和电影一样,动画角色具有的性格特征是角色的生命,同时也是角色动作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沃尔特·迪斯尼说:“动画角色只有获得生命力与性格时,它才能被观众认同,并为之感动。”只有在规定情境下,为完成既定任务而进行的心理、形体活动,才称得上具有审美价值的动作,只有能塑造角色性格、能体现角色思想情感的动作,才算得上是表演。
角色性格是动作表演的重要依据,在相同的情境下,不同性格的角色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宫崎骏动画作品《龙猫》中的两姐妹和《千与千寻》中的千寻角色面临同样的搬家情境,她们之间的动作表现却差异极大。《龙猫》中的两姐妹欢快地从汽车上翻身而下,到小桥头看河里小鱼游动,在石板路上追逐嬉戏,在草坪上展臂滑行,绕着花棚架打转转,在屋后空地上翻飞打滚,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姐妹二人活泼天真的性格。同样是搬家,当千寻父母开车带着千寻行驶在搬家的路上,千寻却眼镜半闭半睁慵懒地趟在汽车后座,流露出漠不关心的表情,我们在千寻身上看到了这个年纪少有的麻木,但这正好和千寻角色开篇的性格定位相一致。动画创作者们是根据角色性格来设计动作,这样的设计才能彰显人物的个性,让观众能更好地融入角色感受角色。
二、动画表演的独特性
动画艺术具有“逐格拍摄、连续放映”的特性,动画的运动是由一张张的画面连接而成的,正是这种制作手法使我们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将运动的任意点随时进行改变,这种改变可以脱离客观现实,可以由创作者操控,这就给动画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创作可能性和想象空间。因此我们说动画艺术是一种创造运动的艺术形式,动画的表现力是极其强大的。
如果说一般电影有许多是靠细腻真实来打动观众的心,那么动画片更多的是利用动画的特性和富于想象力的动作语言来博得观众的青睐。当然,很多原画师会在开始设计角色动作前亲自表演,这样一遍一遍的表演会对角色的动作有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进而保证创造出来的动作既真实,又可避免模式化。但是这样做也是有其弊端的,会使他们过度依赖真实素材,如果动画中的角色动作设计机械地照搬照抄生活中的真实动作,动作就会显得“僵”。只有借鑒生活中的动作,从生活中来,又高于生活,角色才会更具生命力,更容易感染观众。况且,很多动画中存在的运动方式在真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存在的,动画角色的动作可以摆脱真人身体条件的束缚与局限,完成真人演员完不成的动作,达到真人演员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创作过程中要求原画师在体会真人表演的同时抛开真人动作,根据创作者的观察和对动画表现语言的感悟设计动作,而不是一味的去参考真人表演。
赋予角色动作并不代表角色就能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动画角色的思想过程决定着所有的行为动机和最终动作。虽然角色动作是出自动画创作者之手,但动作设计的出发点是要在角色动作表演中体现角色心理活动,而非仅仅是导演主观意图的表达。如果动画创作者在设计动作的时候没有从角色情感和心理活动出发去设计动作会让动作成为一种机械感的运动,这个时候创作者的绝对控制权会限制动画角色内心的充分表达,进而影响角色运动的真实性,使观众不能对角色产生认同感,也就无法使观众和角色之间建立互动关系。
虽然动画的表演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是虚拟的,但虚拟不代表就能虚假不真实,也不代表创作者就可以为所欲为胡编乱造,一切的表演都是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进行的再次创作。它是建立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的真实,动画中生动夸张的表演只有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感染现实世界的观众。在设计一套动画动作的时候,要把自己化身为角色本身,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想象并体会故事情节中的动作并同时画出这些动作。《大闹天宫》中有一段土地爷迎接孙悟空的戏颇为精彩,土地爷一出来就打喷嚏、揉鼻子,这个习惯动作与角色经常出没在地下地面之间的生活状态非常吻合。这个细致入微的动作没有事先写在故事情节中,但是这位对角色性情了如指掌的原画师浦稼祥将这个生动的小动作加了上去。这个设计体现了原画师将动画中的虚拟性和创作者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给角色带来更具真实感的特质。这是原画师的二度创作,原画师的表演天赋通过这个点睛之笔提升了影片表演的整体效果。
角色动作仅仅具有了真实性还远远不够,动画角色表演还需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动画化的适度夸张。继续以《大闹天宫》中土地爷这一段戏为例,当孙悟空听说吃了这里的桃能立地成仙便迫不及待地窜上桃树伸手欲摘桃子,急得土地爷蹭蹭蹭地爬上拐杖顶端,连连摆手大呼。这个难度相当大的爬拐杖动作恐怕不是土地爷这个角色能胜任的,作为动画片的观众也绝对不会困惑于土地爷完成此动作的可能性。夸张的爬拐杖动作更多地是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忠于职守的土地爷急于阻止孙悟空采桃的心理状态。幽默诙谐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这一段动作表演将真实性和动画化的夸张并存,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两者并不互相矛盾,更多的是相辅相成。正如著名动画大师阿特·巴比特所说:“在动画表演中,我们能创造出真人所做不到的动作,而且让它们看起来很真实可信!”动画设计师要在真实性和夸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刚开始设计动作都会困惑很难在两者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大概也是动画表演的独特魅力所在吧。相信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并利用好动画表演中的这种矛盾性,才能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
三、对动画角色表演的创造者原画师的要求
原画师用画笔创造出生动的角色形象和自然流畅的动作姿势,并从中准确地反映出角色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向众人展示其观察生活的敏锐眼光和对真实生活的独到见解。如果原画师没有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就难以胜任动作设计这项工作。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准确理解剧本对角色的要求,也就很难塑造出生动感人的动画角色表演。
在动画中,每一个角色动作的设计都是帮助推动剧情发展或是体现角色性格的,熟悉动画的动作运动规律只是掌握了动作设计的基础,而运用动画表演去塑造角色才能把握动作设计的灵魂。一些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在构思创作剧本的阶段就把动画自身的特征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地去发挥动画表演的特点和长处。
原画师也可以在对大量优秀作品的学习中积累敏锐的观察力,在借鉴中孕育创造运动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大师或是优秀的学生作品都是值得学习的,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对动画的认识,总结经验,去粗取精,提炼精华,逐渐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畅通。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威廉姆斯.原动画基础教程[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2]吴云初,严定宪,林文肖,吴忱.角色表演[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