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近端和远端压迫对DRG血供的影响以及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DRG血供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微型血管夹,分别压迫DRG6远端和DRG5近端脊神经根,氢清除率法动态测定DRG内血流量变化。结果家兔DRG5~6正常平均血流量为43.8±5.3ml/(min.100g)。结论近端或远端压迫都将降低DRG血流量,尤以远端压迫最明显。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能显著改善和增加DRG的血供
【机 构】
: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近端和远端压迫对DRG血供的影响以及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DRG血供的改善作用。
方法采用微型血管夹,分别压迫DRG6远端和DRG5近端脊神经根,氢清除率法动态测定DRG内血流量变化。
结果家兔DRG5~6正常平均血流量为43.8±5.3ml/(min.100g)。
结论近端或远端压迫都将降低DRG血流量,尤以远端压迫最明显。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能显著改善和增加DRG的血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肿瘤内血管生成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抗F Ⅷ因子多克隆抗体对56例进展期胃癌内的血管进行标记分析,并用Cox模型对瘤内血管密度及影响预后的几个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瘤内血管密度淋巴结转移组(32.01±2.3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0.36±1.87,P<0.01),瘤内血管密度与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05)。结论瘤内血
目的研究免疫细胞浸润与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的关系。方法对动脉瘤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动脉瘤壁的炎细胞浸润由T淋巴细胞、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组成;在动脉瘤破裂组肌纤维母细胞表达组织相容性抗原的阳性率高。结论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生长和破裂的机制并不单纯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压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与炎细胞浸润所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
目的为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陈旧性损伤提供一种新术式。方法将髂胫束移植在血运丰富的腓肠肌内侧头肌腹内,与之编织为一体,动、静力联合替代后交叉韧带。结果临床应用7例,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能促进、保护移植髂胫束血液循环重建过程顺利完成,保证髂胫束的等长重建,成功地复制后交叉韧带的功能。
目的探讨采用自体腹膜重建门静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健康幼猪27头,切除一段门静脉,分别以自体腹膜管、自体静脉和涤纶人工血管重建门静脉,观察重建后腹膜管通畅情况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腹膜重建门脉后1个月通畅率92.3%(12/13);3个月时通畅率为80.0%(8/10),5个月后通畅率为66.7%(4/6);较采用自体静脉稍低;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者均在术后3~5小时内发生门脉栓塞死亡。3个月时电镜显示腹
目的探讨肢体负压对犬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后肢动脉闭塞犬模型,检测肢体负压(LNP)前后外周血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静脉血氧分压(PO2)和pH值的变化。结果LNP治疗后实验组t-PA活性、PO2、pH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I-1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NP可提高局部纤溶活性,促进血栓溶解和再通,增加
目的了解缺血预处理(IP)对小肠缺血的作用。方法在不同缺血预处理的大鼠模型上,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腺苷酸含量和肠粘膜损伤情况。结果IP1组(预处理:10分钟缺血15分钟再灌注)和IP2组(3分钟缺血5分钟再灌接以7分钟10分钟再灌)小肠的ATP和总腺苷酸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粘膜损伤亦明显减轻(P<0.05)。结论IP1和IP2组的缺血预处理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实验用St.Thomas I号液(Ⅰ组,K﹢20mmol/L,6例)和改良Collins液(Ⅱ组,K﹢115mmo1/L,6例)灌注猪心并保存于4℃该液中,观察其对不同保存时间心血管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分别于灌注后即时、4、6、7小时和保存4、5小时后离体心脏再灌注复苏30分钟后,行冠脉墨汁灌注、取心室肌组织学切片,电脑图像分析心肌微血管密度(Vd)、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在保存及再灌注复苏各阶段
目的探讨抑肽酶增强St. Thomas Ⅱ停跳液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离体豚鼠工作心脏模型,研究4 ℃、33℃下不同剂量抑肽酶增强St. Thomas Ⅱ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记录停跳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和心肌酶学。结果在4℃下抑肽酶能增加复灌后心肌ATP的保存量,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同时发现抑肽酶能明显减少保存后心肌酶的释放、并改善保存后心肌的超微结构;但抑肽酶组停跳后的心功能,较对照组无明显提
目的研究携氧复合液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采用Allen法制造兔脊髓损伤模型,应用携氧复合液治疗脊髓损伤,观察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脊髓组织学改变。结果携氧复合液组脊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伤区灰、白质变性、坏死程度及范围等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携氧复合液有明显恢复脊髓神经功能的作用,其作用可能是增加了脊髓组织的供氧。携氧复合液对急性脊髓损伤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目的采用破骨细胞与磷酸三钙(TCP)陶瓷体外混合培养方法,观察其对TCP陶瓷的降解作用。方法从新生SD大鼠长骨骨髓中分离出破骨细胞,与TCP陶瓷圆盘混合培养,分别于48及96小时终止培养并观察。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见破骨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核,胞浆伸出许多细微突起。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SEM观察见在TCP陶瓷圆盘表面出现许多散在分布的圆形吸收空隙,直径一般<20µm,破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