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对于80后的一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他们开始步入而立之年的开端,80后,有了第一批而立族。30岁,是人的生理周期、职业生涯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完全重叠的时期,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30岁是新工作的组合者,是高效的解决者,是行动中的梦想家。想要抓住机会?想要和泛泛之辈彻底分道扬镳?想以加速度坐上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几个座位?生逢三十美好时光,富豪们都在干些啥?
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的创始人、总裁
1994年,30岁的贝佐斯坐在曼哈顿一栋办公大楼的39层,探索尚未成熟的网络使用情形,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的成长情形以每年高达2300%的速度在暴增。于是,当时已是美国信孚银行史上最年轻副总裁的他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辞职创业,带着太太,一路从美国东岸开车到西岸。
一路上,贝佐斯在他的手提电脑上拟订事业计划书,并且用行动电话到处募集资金。贝佐斯计划,在另一个世界里开设一家书店,他把这个世界叫做“网路空间”(Cyberspace)。这个书店里没有书架,没有库存,也没有让顾客实际光临的店面。就这样,他于1995年7月成立了象征南美洲宽广无际的河流的亚马逊公司。而在十多年前,别人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天方夜谭。
李嘉诚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而成为千万富翁的李嘉诚依旧是每天工作16小时,晚上还坚持自学——住的是老房子、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没有任何奢侈恶习。同样在这一年,他留意到自己厂房的租金年年上涨,而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房地产大有投资的空间,也因此开始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的转变。几十年的勤俭与精明投资,终于成就了他的“超人”传奇。他当年的名言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伍——“简单的生活令人愉快”。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创始人、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这个当今的世界首富30岁时正面临事业的最大机会。1985年,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与当时的PC老大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不取分文;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鉴于当时PC市场兼容机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还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Windows1.0,与IBM的PC一起出售。事实证明,比尔•盖茨抓住了最好的机会——到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4年间微软仅仅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就盈利20亿美元;而Windows的旗帜从IBM开始,飘进越来越多PC的界面,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
理查德•布兰森
维珍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总裁
“特立独行,维珍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980年,布兰森的维珍音带连锁店终日弥漫着音乐,店员与顾客可以随躺随坐,吸食麻醉品,谈论音乐与性。30岁的他这么干已经8年多了。但那一年正好赶上英国20年来唱片行业首次下降,没有现金储备的维珍遭遇危机,收入日渐枯竭。你可以在布兰森的笔记本上看到这样一张表,按时间顺序排列出了10条挽救方法:
抵押庄园;签下日本乐队;卖出弗农院的房子;卖掉游艇;卖掉我的车;出租所有的录音设备;卖掉“场所”夜总会……
“我写信给维珍的全体员工,告诉他们:我们必须立刻勒紧裤带。”也正是那一年,布兰森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他开始懂得了爱。接下来的31岁,维珍环境开始变好。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
杨元庆30岁的时候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个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100%增长。
与此同时,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他被一心提拔他的老板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柳传志在骂哭杨元庆后的第二天给了他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赖瑞•佩吉和赛吉•布林
Google创始人
30岁时,布林与佩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搜寻来自Google,大家已经习惯用Google来表示“搜索服务”的意思,由此可见它的普及程度。
Google 的两位创办人现在的收入只有当初创业股票上市时所分得的股票股利,现在的年薪只有1美元,不再领取任何的奖金、选择权或股票。他们开发Google的时候由于缺乏现金,只好自行购买零组件来组装计算机,并在装卸货物的地方四处搜寻没人认领的计算机。“佩吉会遍寻全世界,就为了省下一毛钱。”计算机系统室主管说。由此他带给我们一个宝贵教训:借由组装、串联低价计算机,也可以成就很多事情。
约亨•蔡茨
彪马全球首席执行官
身高1米90、拥有运动员般强健体魄的蔡茨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可他仍然恨不得能再快点儿。1990年,27岁的蔡茨辞掉了美国高露洁—棕榈行销经理的工作,转投彪马。由于他经常提出行销上的点子,不到两年就升任为行政总裁。1993年,由于前任CEO无法提出改革意见而被董事会逼迫下台。一时间,彪马前景飘摇,股东一度想卖掉这个品牌。听到这个消息,蔡茨花了三个星期,拟出五年的“彪马改造计划”。就这样,30岁的蔡茨成为欧洲上市公司最年轻的总裁。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让一家连续8年亏损、身背2.5亿美元债务、仓库中还堆放着150万双10美元廉价运动鞋的公司起死回生。蔡茨每每提到当时的经历,总是微笑着说:“No magic,all you need is practice(没有魔法,只需实践)”。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电脑、皮克斯动画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乔布斯的30岁是个噩梦——由于与自己找来的行政总裁史考特不和,而董事局又支持史考特,他负气出走。为了表示恩断义绝,乔布斯卖掉了自己在苹果公司的全部股权。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谈到了当年败走麦城的经历。“在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我把事情搞砸了,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情。虽然被抛弃了,但我的热忱不改。我决定重新开始。“
不久后他开始二度创业,公司名字就叫Next(下一个)。
杰克•韦尔奇
前通用电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65年,加入通用5年的杰克30岁,他建议公司建造一座价值1000万美元的工厂,生产塑料制品诺瑞尔。到了指定一名经理的时候,没有人愿意为这种商业价值未能证明的产品去冒险,只有杰克渴望这个工作。
当时所有的家用器具都是用金属制造的,杰克就用诺瑞尔制造出了电动罐头起子,作为可以销售的终端商品。借此他让人们相信,诺瑞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用途,包括汽车车身和计算机外壳等。由于当时的市场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不大,杰克几乎走遍了可能的大小市场,不断地让那些婴儿奶瓶、汽车、小器具用品的制造商们了解,利用塑料来制造这些东西,不但便宜、轻巧,而且更加耐用。
“我这一生中最兴奋、最值得纪念的时光,就是那段使塑料部门突破成长的璀璨岁月,它让我深深懂得,快速流动的水不会结冰。”杰克•韦尔奇说。他们在30岁的时候,都抓住了转折。而他们做的无非就是认清自己,解决现在和追逐未来。这看上去是人要持续一生解决的问题。但是30岁的人,因为现实的种种情况,面对的问题更突出一些,由此锻炼出的能力也更优异。
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的创始人、总裁
1994年,30岁的贝佐斯坐在曼哈顿一栋办公大楼的39层,探索尚未成熟的网络使用情形,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的成长情形以每年高达2300%的速度在暴增。于是,当时已是美国信孚银行史上最年轻副总裁的他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辞职创业,带着太太,一路从美国东岸开车到西岸。
一路上,贝佐斯在他的手提电脑上拟订事业计划书,并且用行动电话到处募集资金。贝佐斯计划,在另一个世界里开设一家书店,他把这个世界叫做“网路空间”(Cyberspace)。这个书店里没有书架,没有库存,也没有让顾客实际光临的店面。就这样,他于1995年7月成立了象征南美洲宽广无际的河流的亚马逊公司。而在十多年前,别人还以为这只是一个天方夜谭。
李嘉诚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已经突破了千万元,而成为千万富翁的李嘉诚依旧是每天工作16小时,晚上还坚持自学——住的是老房子、穿的是旧式西装、戴的是廉价电子手表,没有任何奢侈恶习。同样在这一年,他留意到自己厂房的租金年年上涨,而香港地少人多、寸土寸金,房地产大有投资的空间,也因此开始了从“塑料花大王”向“房地产巨子”的转变。几十年的勤俭与精明投资,终于成就了他的“超人”传奇。他当年的名言在今天看来也不落伍——“简单的生活令人愉快”。
比尔•盖茨
微软公司创始人、主席和首席软件设计师
这个当今的世界首富30岁时正面临事业的最大机会。1985年,还只是一家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与当时的PC老大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不取分文;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鉴于当时PC市场兼容机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还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产品Windows1.0,与IBM的PC一起出售。事实证明,比尔•盖茨抓住了最好的机会——到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4年间微软仅仅在操作系统的许可费上就盈利20亿美元;而Windows的旗帜从IBM开始,飘进越来越多PC的界面,最终成就了庞大的微软帝国。
理查德•布兰森
维珍集团创办人、董事长兼总裁
“特立独行,维珍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980年,布兰森的维珍音带连锁店终日弥漫着音乐,店员与顾客可以随躺随坐,吸食麻醉品,谈论音乐与性。30岁的他这么干已经8年多了。但那一年正好赶上英国20年来唱片行业首次下降,没有现金储备的维珍遭遇危机,收入日渐枯竭。你可以在布兰森的笔记本上看到这样一张表,按时间顺序排列出了10条挽救方法:
抵押庄园;签下日本乐队;卖出弗农院的房子;卖掉游艇;卖掉我的车;出租所有的录音设备;卖掉“场所”夜总会……
“我写信给维珍的全体员工,告诉他们:我们必须立刻勒紧裤带。”也正是那一年,布兰森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开始了自己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他开始懂得了爱。接下来的31岁,维珍环境开始变好。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
杨元庆30岁的时候已经是联想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了。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临危受命,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个业务骨干,组成销售队伍,以“低成本战略”使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三强,实现了连续数年100%增长。
与此同时,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杨元庆在天大的压力下也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代创业者不太舒服。他被一心提拔他的老板柳传志当着大家的面狠狠地骂了一顿。柳传志在骂哭杨元庆后的第二天给了他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锻炼成火鸡那么大,小鸡才肯承认你比它大。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赖瑞•佩吉和赛吉•布林
Google创始人
30岁时,布林与佩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全球超过四分之三的搜寻来自Google,大家已经习惯用Google来表示“搜索服务”的意思,由此可见它的普及程度。
Google 的两位创办人现在的收入只有当初创业股票上市时所分得的股票股利,现在的年薪只有1美元,不再领取任何的奖金、选择权或股票。他们开发Google的时候由于缺乏现金,只好自行购买零组件来组装计算机,并在装卸货物的地方四处搜寻没人认领的计算机。“佩吉会遍寻全世界,就为了省下一毛钱。”计算机系统室主管说。由此他带给我们一个宝贵教训:借由组装、串联低价计算机,也可以成就很多事情。
约亨•蔡茨
彪马全球首席执行官
身高1米90、拥有运动员般强健体魄的蔡茨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可他仍然恨不得能再快点儿。1990年,27岁的蔡茨辞掉了美国高露洁—棕榈行销经理的工作,转投彪马。由于他经常提出行销上的点子,不到两年就升任为行政总裁。1993年,由于前任CEO无法提出改革意见而被董事会逼迫下台。一时间,彪马前景飘摇,股东一度想卖掉这个品牌。听到这个消息,蔡茨花了三个星期,拟出五年的“彪马改造计划”。就这样,30岁的蔡茨成为欧洲上市公司最年轻的总裁。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让一家连续8年亏损、身背2.5亿美元债务、仓库中还堆放着150万双10美元廉价运动鞋的公司起死回生。蔡茨每每提到当时的经历,总是微笑着说:“No magic,all you need is practice(没有魔法,只需实践)”。
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电脑、皮克斯动画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乔布斯的30岁是个噩梦——由于与自己找来的行政总裁史考特不和,而董事局又支持史考特,他负气出走。为了表示恩断义绝,乔布斯卖掉了自己在苹果公司的全部股权。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谈到了当年败走麦城的经历。“在头几个月,我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我把事情搞砸了,成了人人皆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但曙光渐渐出现,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情。虽然被抛弃了,但我的热忱不改。我决定重新开始。“
不久后他开始二度创业,公司名字就叫Next(下一个)。
杰克•韦尔奇
前通用电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65年,加入通用5年的杰克30岁,他建议公司建造一座价值1000万美元的工厂,生产塑料制品诺瑞尔。到了指定一名经理的时候,没有人愿意为这种商业价值未能证明的产品去冒险,只有杰克渴望这个工作。
当时所有的家用器具都是用金属制造的,杰克就用诺瑞尔制造出了电动罐头起子,作为可以销售的终端商品。借此他让人们相信,诺瑞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用途,包括汽车车身和计算机外壳等。由于当时的市场对塑料制品的需求不大,杰克几乎走遍了可能的大小市场,不断地让那些婴儿奶瓶、汽车、小器具用品的制造商们了解,利用塑料来制造这些东西,不但便宜、轻巧,而且更加耐用。
“我这一生中最兴奋、最值得纪念的时光,就是那段使塑料部门突破成长的璀璨岁月,它让我深深懂得,快速流动的水不会结冰。”杰克•韦尔奇说。他们在30岁的时候,都抓住了转折。而他们做的无非就是认清自己,解决现在和追逐未来。这看上去是人要持续一生解决的问题。但是30岁的人,因为现实的种种情况,面对的问题更突出一些,由此锻炼出的能力也更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