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鉴赏的表现与声乐歌唱欣赏的内涵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_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声乐鉴赏的过程就是享受艺术美感的过程。声乐鉴赏在其艺术形式上,具有非常主观的审美价值观念,它的美感价值因人而异。但在鉴赏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声乐的艺术鉴赏作为艺术审美与大众传播区别开来,更要在审美的过程中,注重声乐的艺术知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以及声乐的传播表现方式对听众的影响。
  关键词:声乐鉴赏 艺术美感 文化属性 体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艺术表现的目的就是进行美感创造。人们在歌唱中对美的感知、体验、表现就需要美感意识,美感意识能影响歌唱者审美创造的全过程。声乐鉴赏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鉴赏者的思维能力差异直接影响到鉴赏的效果。我们知道积极的美感意识能激发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自我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声乐鉴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与汲取。但是在声乐鉴赏过程中,我们往往由于知识不足、艺术理解能力的差异、声乐知识的欠缺导致在欣赏声乐的同时,不具有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也就造成了在声乐鉴赏中错误地理解声乐的艺术表现。本文根据平时实践,就声乐鉴赏的特点与价值、声乐鉴赏的艺术表现与声乐鉴赏的内涵做几点简单的探讨。
  
  一 声乐鉴赏的特点与价值
  
  声乐鉴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它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滋润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声乐鉴赏理解成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具体实现。声乐鉴赏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通过鉴赏活动,培养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也通过艺术化的手段体现在艺术熏陶过程中声乐鉴赏个体形成的美感意识。
  声乐鉴赏还是一种在兴奋的情绪中进行艺术熏陶的高级精神活动,人的美感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要靠长期的技巧训练和综合音乐美化熏陶这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来获得,在鉴赏这个环节中人们对美感意识的培养则格外重要。
  声乐鉴赏具有以下特点:
  1 培养美感意识是声乐鉴赏的主要任务
  美感意识是人们从事歌唱艺术创造的思维方法,因为歌唱的艺术表现也是一种美感创造体验。在声乐鉴赏中应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和积极的思维状态,使其自觉地积极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
  声乐艺术本身就是随着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逐渐形成,并不断提高声乐的鉴赏艺术表现力的。要获得富有艺术美感的声乐艺术就需要鉴赏、欣赏与传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声乐艺术不但表现在发声技巧运用上,还包括对音乐艺术中音准、节奏、音色、力度各要素以及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的准确把握。美感意识是声乐鉴赏和声乐艺术表现的动力,它能使声乐艺术表现力等达到完美境界。声乐鉴赏对美感意识的培养就是通过人们对声乐艺术美的感知、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声乐受众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从而能用丰富的感情欣赏与甄别各种艺术作品。
  2 声乐鉴赏对声乐艺术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声乐艺术是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美的艺术,声乐艺术的表现更讲究意境美,更要求具有技艺。在声乐艺术鉴赏中,个人思维能力的差异对技巧的把握和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鉴赏过程中能否调动起受众积极的美感创造意识是声乐鉴赏成败的关键。声乐鉴赏中积极的意识能对受众的心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使其感知变得敏锐,想象与思维更为活跃,更能激发和提高受众的认知和创造能力,形成对声乐艺术技巧训练的理解和应用。受众的感知能力又是凭借视觉和听觉来唤起心理的能动反应。
  由于声乐鉴赏的特殊性,其鉴赏的能力和方法则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声音概念,要求受众对声音的方向性、共鸣腔体的运用、呼吸的运用以及各种艺术作品风格的正确把握和理解;其次要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要有敏锐的听觉能力和分析能力,能把握声乐艺术发声的各种细微变化,能运用各种手段形象生动地捕捉到声乐艺术的艺术知觉;再有就是在鉴赏过程中受众的理解要生动,对许多较抽象深奥的概念要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解,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体验来比喻、启发积极思维,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捕捉各种发声感觉;最后是在技巧的鉴赏中要认识到美感意识会引起声乐技巧的突破和发展,所以就要求受众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素质。
  3 声乐鉴赏是声乐艺术的重构
  艺术修养和音乐鉴赏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要真正懂得“看门道”,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注意主题发展与掌握整体结构,这是必须注意的两个重要环节。在声乐鉴赏过程中,我们应特别注重许多中国的民族曲目。可以想象声乐艺术的生命之树的根应该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音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各个地区的民歌、曲艺、戏曲的唱法代表着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风格。声乐艺术形式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包含着一定的民族风格、欣赏习惯,并且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某一民族的语言、感情、心理、气质等。试想,如果一个中国人连中国歌曲也唱不好,连自己的语言都不能在歌唱中运用自如,即使演唱技巧再高,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宗白华所说: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十分丰富多彩。中国民族很早就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从上述可以看出,声乐鉴赏是民间与学界共同的精神镜像,在切实做到对声乐艺术鉴赏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以变应变,探索艺术的魅力所在。声乐鉴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进人们的艺术理解与艺术思维,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声乐艺术的蜕变,以实现声乐艺术的重构。
  
  二 声乐鉴赏的艺术表现
  
  意大利音乐家巴基尼说过:“艺术的目的不是惊人,而是动人。”这说明歌唱表演不是单纯的技术性的操作活动,其目的和使命是传达音乐作品中丰富的精神内涵进而感动观众。歌唱者要有真情实感,只有挖掘人物内在的情感内涵,才能使歌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声乐鉴赏中,只有把培养受众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完美结合,才能在声乐作品中更好地诠释其艺术魅力,使受众产生共鸣。
  1 培养美感意识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关键
  一个对音乐美毫无心理感受的人,不可能感悟到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的内在美,更不能唤起他的审美感受。美感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艰苦的努力和在欣赏中有意识的培养。声乐鉴赏的训练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对音准、节奏、音色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的训练过程。受众要在其积极的审美活动中,注意体验不同作品的丰富感情、文化底蕴、艺术知觉来丰富和提高声乐鉴赏过程中的意识美感。
  2 艺术实践是声乐艺术表现的决定条件
  欣赏者的审美意识是通过长期生活与艺术实践的积淀形成的,受众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受审美理想、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在艺术实践中能逐渐形成与生活相协调的美感,使自己逐渐成为审美的主体。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蓄是欣赏者在艺术创造中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内聚力,也是表现作品情感内涵的基础。在声乐鉴赏的艺术表现中,欣赏者能以自己的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和取舍,在作品所提供的情绪烘托下,通过心灵感应与交融,以最好的状态理解作品,可以使声乐艺术的情感表现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3 艺术知觉是声乐艺术表现的沟通途径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艺术知觉是指在声乐鉴赏过程中受众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在鉴赏过程中,欣赏是一方面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声乐欣赏理解声乐艺术作品的内涵与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有效地深入到作品的背后去观察创作者与表演者的真实情感,在与这种情感交融的同时,产生审美思维的自性。所谓用头脑去欣赏,就是用思维去欣赏。一种美好的音色,洪亮、圆润、丰满的声音,或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演唱等,这些都是演唱者的外部表现,它们都是歌唱者通过正确的思想指导,身体各发声器官协调配合、正确用力的结果。我们要通过发出美好声音的外部表现,去寻找他们内在的用力方法、正确的力度和心理活动状态,也就是受众要去感受有机的生理、心理协调配合的过程,变无形为有形,变难于把握操作为易于把握操作,从中获得正确的感觉记忆、情感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听觉记忆、读字记忆,并使正确的感觉记忆与听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要想实现声乐艺术的表现与艺术知觉的沟通不仅是单纯的欣赏那么简单,还要形成各发声器官协调平衡配合的生理、心理状态。
  4 审美观念是声乐艺术表现的灵魂
  在声乐鉴赏中必须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为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受众要观看层次比较高的声乐艺术演出,以求达到声乐艺术表现的准确性;在鉴赏过程中,通过思维感官来理解声乐艺术的表现并做出评价,判断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否是想象的那种声音;尽可能地阅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及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著作等,并研究演唱歌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艺术处理等,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有针对性地多听一些中外著名歌唱家的录音,提高辨别正误的听觉能力。正如贝尔尼斯·帕斯考利夫人所说:“经常能听到最好歌唱家的演唱,自然会比被一个劣等歌声包围的人进步得更快。”
  总之,在声乐鉴赏过程中,受众从思想上要明确声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去追求美、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声乐艺术表现的效果。
  
  三 声乐歌唱欣赏的内涵
  
  声乐歌唱是诉诸听觉的艺术,欣赏声乐歌唱要用耳朵,但有健全的听觉的人,未必都能欣赏声乐。马克思说:“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要具备“音乐的耳朵”,培养音高、音程、音色的辨别力,旋律、节奏、调性、调式、和声及多声部音乐的感受力,以及音乐的记忆力等等,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只是“音乐的耳朵”的一方面。欣赏声乐歌唱是一种能动的(也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尽管耳朵很灵敏,能够毫发不爽地辨别旋律、节奏、和声、音色,但如果仅仅把声乐作为一种物理现象来接受,而不能感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跟创造音乐的作曲家和再创造音乐的演奏演唱家发生思想交流,那就只能算是接触到了音乐的外表,只是在音乐的大门之外徘徊,还没有能够登堂入室。李白听蜀僧弹琴,能够进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境界;苏东坡听客人吹洞箫,能够听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白居易听舟中妇人弹琵琶,托尔斯泰听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都听得泪湿青衫,是因为他们从社会生活中获得的感情体验与音乐发生了共鸣的缘故。
  在声乐歌唱的欣赏过程中,首先要培养欣赏者正确的思维能力;其次要认识到声乐学科是以声乐演唱为主旨,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多元素为一体的一门音乐学科,并具有深刻理解;再有就是欣赏者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观念要结合声乐鉴赏的表现特点与声乐歌唱艺术的特点去科学的改变;最后是要有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
  声乐歌唱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要求欣赏者要在实践欣赏过程中掌握声乐歌唱的表现技巧,并能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达到欣赏与舞台演唱效果基本同一性。要使欣赏者具有这种能力,就必须培养克服来自心理方面的种种障碍的能力。在声乐歌唱艺术欣赏中,多数欣赏者注重歌唱状态与舞台演出效果相互结合,但是在欣赏中,声乐表演环境、舞台条件,包括欣赏者的水平的差异性都必影响到声乐歌唱欣赏的效果。因此,在声乐歌唱欣赏中,注重心理调控能力的培养才是声乐歌唱欣赏的关键所在!
  声乐鉴赏过程中,无论是声乐的艺术表现、声乐的内涵,还是声乐的特点与规律,作为鉴赏者应当用心去感知、理解。只有这样声乐艺术才能在不断的发展丰富起来,也才能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鄢丽娟:《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探索》,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2] 颜铁军:《从多元文化角度审视民族声乐的发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5卷第3期。
  
  作者简介:边凤梅,女,1958—,山东省郓城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艺术,工作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