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笔者在财务部门工作经验,从财务管理的机制、理念、意识,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内部控制监督等六个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24-01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采取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扩大社会资源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筹集办学方针,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且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知识产权专利化,高校出资创办实体公司、实验基地,以及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劳务等经济活动十分活跃,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会计准则出台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高校财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改革:
一、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层次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跟企业都存在差距,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高校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必须全面把握新会计准则,建立和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拓展和明确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改良财务管理手段。通过建章立制制订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运行畅通、工作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措施在每一个部门和环节都运行通畅,从而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层次。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近年来,国家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经济制度,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行为。而高校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日益频繁,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内控制度却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改革,加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人员工作行为不规范等原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很薄弱。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一定要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行为抓起,加强会计人员基本业务的培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保证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预算、监督职能,才能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预防财务犯罪。
三、加强预算管理理念,促使高校财务运行最优化
很多高校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有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预算管理约束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预算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人员中普及预算管理的理念和要点,完全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对象,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编制预算时,把高校的业务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运动纳入统一计划中,以学校当前的财力,考虑学校的全局需求,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中层单位,明确各中层单位的权责划分,促使各中层单位在完成总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协调,实现高校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促进高校战略目标实现。
四、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办学成本效益分析在有的高校忽视了,导致规划不周、管理不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情况;另外脱离实际的超规模建设在有的高校普遍存在,导致经费紧张、资金及闲置资产浪费、效率低下。高校要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壮大自身师资力量和提升经济效益实力。要实现经济效益必须从“成本—效益”角度入手,必须改进现行的核算方式,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实行办学成本核算。
五、加强财务监督职能,防范高校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高校资金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上级财政拨款,其下属的后勤公司、校办产业、科研院所等能实现经济效益的单位众多,这些高校财务管理大部分采取二级核算、二级管理。其中,有些高校过分强调财务分权下放,以至管理与控制不同步,导致学校财力分散,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且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财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失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二级单位未能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决策模式家长化,更有甚者,设置账外账,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违反财经法规,损害或侵占学校利益,有的甚至给本级及上级财务带来了严重的风险。这些显然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甚至犯罪的现象。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一定要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健全内部监督机构,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家和学校利益,保证公共财产安全,防范高校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六、引入管理会计职能,提供高校决策支持作用
高校走向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不仅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还要注意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好财,还要为学校的发展进行严密的计量分析,提供规划、预测、控制、评价等有用的方案资料,从而提高高校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就是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赵国洲.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会计.2007,05.
[2]朱爱华.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J].会计之友.2008,7.
[3]吴中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124-01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采取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扩大社会资源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筹集办学方针,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且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和知识产权专利化,高校出资创办实体公司、实验基地,以及为企业提供研究、开发劳务等经济活动十分活跃,高校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会计准则出台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多年高校财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高校财务管理进行改革:
一、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层次
长期以来,高校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方面跟企业都存在差距,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高校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提高办学效率与效益,必须全面把握新会计准则,建立和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充分拓展和明确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更新财务管理的方法,改良财务管理手段。通过建章立制制订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构建一个组织严密、管理科学、运行畅通、工作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使财务管理措施在每一个部门和环节都运行通畅,从而全面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层次。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基础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收集、处理、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就失去可靠保证。近年来,国家不断建立健全各类经济制度,不断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行为。而高校随着规模逐渐扩大,参与市场经济的活动日益频繁,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监督机制等内控制度却没有及时有效的进行改革,加之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人员工作行为不规范等原因,致使会计基础工作很薄弱。高校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一定要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行为抓起,加强会计人员基本业务的培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提高,保证会计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充分发挥会计的控制、预算、监督职能,才能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预防财务犯罪。
三、加强预算管理理念,促使高校财务运行最优化
很多高校尚未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的虽有预算管理制度却有章不循,预算管理约束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发挥作用。预算是高校进行经济活动的依据,预算管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环节,预算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理念,在高校管理人员中普及预算管理的理念和要点,完全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对象,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编制预算时,把高校的业务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运动纳入统一计划中,以学校当前的财力,考虑学校的全局需求,将学校的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中层单位,明确各中层单位的权责划分,促使各中层单位在完成总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协调,实现高校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促进高校战略目标实现。
四、强化成本核算意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办学成本效益分析在有的高校忽视了,导致规划不周、管理不善、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等情况;另外脱离实际的超规模建设在有的高校普遍存在,导致经费紧张、资金及闲置资产浪费、效率低下。高校要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壮大自身师资力量和提升经济效益实力。要实现经济效益必须从“成本—效益”角度入手,必须改进现行的核算方式,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实行办学成本核算。
五、加强财务监督职能,防范高校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高校资金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上级财政拨款,其下属的后勤公司、校办产业、科研院所等能实现经济效益的单位众多,这些高校财务管理大部分采取二级核算、二级管理。其中,有些高校过分强调财务分权下放,以至管理与控制不同步,导致学校财力分散,宏观调控能力削弱。且二级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财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失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二级单位未能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决策模式家长化,更有甚者,设置账外账,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违反财经法规,损害或侵占学校利益,有的甚至给本级及上级财务带来了严重的风险。这些显然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出现一些违规违纪、甚至犯罪的现象。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一定要加强财务监督职能,健全内部监督机构,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国家和学校利益,保证公共财产安全,防范高校财务经济犯罪行为。
六、引入管理会计职能,提供高校决策支持作用
高校走向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高校不仅要讲社会效益也要讲经济效益;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还要注意节约经费、提高办学效益。这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理好财,还要为学校的发展进行严密的计量分析,提供规划、预测、控制、评价等有用的方案资料,从而提高高校预测和决策的科学性,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引入管理会计职能。管理会计就是把会计信息应用于企业管理,为经营决策优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1]赵国洲.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会计.2007,05.
[2]朱爱华.高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点探析[J].会计之友.2008,7.
[3]吴中平.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