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民族不同则文化不同,所以中西方文化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产生某种障碍,直接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更彻底全面地学习西方的语言。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74-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甚至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点,历史,風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亦靠语言这个重要工具,所以要想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应该先从文化入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虽能够对英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还不免因为对英美文化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导致语用错误。当学生对英美文化不了解时,他们就会从自己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先入为主地用汉语思维和语言习惯去表达英语,导致表达出来的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中国式英语。这种现象给我们以启示: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表达流畅地道,不光要单纯地传授语言点,语法,表达法,还要讲解他们的由来,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使其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中西方文化中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通常会问对方“吃了没有”,“干什么去”,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亲切,自然的沟通开始。但在西方这样的问题会使对方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这样问,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干涉了他的个人隐私和自由,使对方无法接受。西方人见面的问候语通常会是关于天气或旅游等问题。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经常听到外教问学生最喜欢去哪里旅游,喜欢那里的什么等问题。那是因为西方人觉得这个话题比较轻松,随意,但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个没必要去谈论。
二、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表示称呼的词很多,关系的表达也很复杂。比如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姑,姨,舅,大爷,姑父,叔叔,舅妈,大娘等等表示辈分的词,把对方的性别,关系表达的很详细。而英语中通常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表示多个称呼:例如用grandpa表示爷爷,姥爷;grandma表示奶奶或姥姥;用aunt表示姑,姨,舅妈等;用cousin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用father-in-law表示公公或岳父;用mother-in-law表示婆婆或岳母。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在姓氏后面加“老师,经理,主任,校长,院长,工程师”等词作称呼,表明身份。但英语中不可以把这样表示身份,职业的词直接和姓氏连用,你不能说“teacher Wang”,“manager Zhang”等等。
三、中西方文化中话题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是否结婚等话题,认为这是关心的一种表现。然而英美国家却不喜欢这样的话题,觉得这是在窥探其个人隐私。所以在英语中对陌生女子的称呼可以用Ms,而不能在不知道对方是否结婚的情况下冒昧的用Miss或Mrs,也不要随便问人的工资是多少。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彼此很熟悉的情况下会比较关注对方的胖瘦,认为这样也是一种关心。但英美国家的人对这样的话题会感到你很不礼貌,使其尴尬,无法回答。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请不要谈论涉及对方年龄,婚姻,工资,信仰等方面的话题,以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四、中西方文化中礼仪的差异
你很少听到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人会为表示感谢而对对方说“谢谢”,这样会让人感到关系疏远,不那么习惯自然。而英美人却无论什么场合,人物关系都可以使用“Thank you”,这是被他们所接受的一种礼节。在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西方人会当面拆开并表示谢意,表达自己很喜欢这个礼物。但中国人会认为当面拆开很不礼貌和难为情。在听到他人对你的赞美之词后,中国人会很谦虚地说“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大方地接受并回答“Thank you”。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对这些文化差异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犯语用错误,交际起来不那么顺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
五、在教学中引入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原来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和句子的讲解,只讲解它们的自身含义和用法,并没有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讲出来。这样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然记忆不深,实际应用起来也很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学习大量的西方文化,把词汇,句子和文化联系起来渗透给学生,还可以适度地增加关于西方文化的话题。比如在课文中遇到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节日的历史及庆祝方式,把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进行对比。中国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西方也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听说练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学生练习的内容少,学生由于缺乏练习就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若要解决交流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放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交流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体会西方国家语言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幻灯片,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把教材与英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观看和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有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自然能够耳濡目染。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的过程更应该是文化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实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运用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9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
[3]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钟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6-20.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74-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甚至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特点,历史,風俗,习惯等。文化的传播亦靠语言这个重要工具,所以要想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应该先从文化入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虽能够对英语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还不免因为对英美文化了解的不够全面而导致语用错误。当学生对英美文化不了解时,他们就会从自己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先入为主地用汉语思维和语言习惯去表达英语,导致表达出来的完全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即中国式英语。这种现象给我们以启示: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表达流畅地道,不光要单纯地传授语言点,语法,表达法,还要讲解他们的由来,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运用英语,才能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使其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中西方文化中问候语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的时候通常会问对方“吃了没有”,“干什么去”,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亲切,自然的沟通开始。但在西方这样的问题会使对方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奇怪你为什么会这样问,使对方产生误解,认为你干涉了他的个人隐私和自由,使对方无法接受。西方人见面的问候语通常会是关于天气或旅游等问题。比如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经常听到外教问学生最喜欢去哪里旅游,喜欢那里的什么等问题。那是因为西方人觉得这个话题比较轻松,随意,但中国人可能认为这个没必要去谈论。
二、中西方文化中称呼语的差异
中国表示称呼的词很多,关系的表达也很复杂。比如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姑,姨,舅,大爷,姑父,叔叔,舅妈,大娘等等表示辈分的词,把对方的性别,关系表达的很详细。而英语中通常只用一个词就可以表示多个称呼:例如用grandpa表示爷爷,姥爷;grandma表示奶奶或姥姥;用aunt表示姑,姨,舅妈等;用cousin表示堂兄,堂弟,堂姐,堂妹;用father-in-law表示公公或岳父;用mother-in-law表示婆婆或岳母。在汉语中我们可以在姓氏后面加“老师,经理,主任,校长,院长,工程师”等词作称呼,表明身份。但英语中不可以把这样表示身份,职业的词直接和姓氏连用,你不能说“teacher Wang”,“manager Zhang”等等。
三、中西方文化中话题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是否结婚等话题,认为这是关心的一种表现。然而英美国家却不喜欢这样的话题,觉得这是在窥探其个人隐私。所以在英语中对陌生女子的称呼可以用Ms,而不能在不知道对方是否结婚的情况下冒昧的用Miss或Mrs,也不要随便问人的工资是多少。再比如我们中国人在彼此很熟悉的情况下会比较关注对方的胖瘦,认为这样也是一种关心。但英美国家的人对这样的话题会感到你很不礼貌,使其尴尬,无法回答。所以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请不要谈论涉及对方年龄,婚姻,工资,信仰等方面的话题,以避免造成误解和尴尬。
四、中西方文化中礼仪的差异
你很少听到在中国的家庭中家人会为表示感谢而对对方说“谢谢”,这样会让人感到关系疏远,不那么习惯自然。而英美人却无论什么场合,人物关系都可以使用“Thank you”,这是被他们所接受的一种礼节。在收到别人送的礼物时,西方人会当面拆开并表示谢意,表达自己很喜欢这个礼物。但中国人会认为当面拆开很不礼貌和难为情。在听到他人对你的赞美之词后,中国人会很谦虚地说“过奖了,哪里哪里”,而西方人却大方地接受并回答“Thank you”。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如果学生对这些文化差异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犯语用错误,交际起来不那么顺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中西方文化差异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去。
五、在教学中引入文化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原来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词汇,语法和句子的讲解,只讲解它们的自身含义和用法,并没有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讲出来。这样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必然记忆不深,实际应用起来也很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学习大量的西方文化,把词汇,句子和文化联系起来渗透给学生,还可以适度地增加关于西方文化的话题。比如在课文中遇到西方节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节日的历史及庆祝方式,把中国的节日和西方的节日进行对比。中国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等。西方也有其特有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而且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国人也越来越喜欢过一些西方的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意识,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听说练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学生练习的内容少,学生由于缺乏练习就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若要解决交流的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放弃固有的教学模式,多给学生交流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的过程中体会西方国家语言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记忆。同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影,幻灯片,图片等使学生能够把教材与英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交际礼仪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观看和对话练习使学生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有更浓厚的兴趣去了解,自然能够耳濡目染。
总之,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教学的过程更应该是文化了解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注重实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交流运用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9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9.
[3]郑春苗.中西文化比较研究[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4]钟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