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心里暗示

来源 :科学24小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某天,你穿了一双自认为很酷的鞋出门,结果却接二连三地被同学们嫌弃。当第一个同学说不好看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这只是他的个人看法而已,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这么说了之后,你也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眼光了。于是心里暗暗决定再也不穿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病人来到医院就诊,主诉自己身体不舒服、精神不好,可是看了很多医生也查不出病因。经过一系列检查,心理医生确诊他患的是“疑病症”。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症。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每天注射一支,保证药到病除。”一周后,这位患者果然“康复”了,自我感觉好极了。可是,哪有什么“特效药”,医生每天给他注射的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罢了。
  原来,这些都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

什么是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不自觉地受到自己、外界或他人的影响,并随之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也是人的一种本能。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当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并迅速做出判断。而这种捕捉的过程,就是一个受暗示的过程。

心理暗示的分类


  自我暗示,顾名思义是指自己对自己的暗示。例如临考前深呼吸,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一定行”;遇到困难时笑一笑,安慰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等信号,将某种观念传达给自己,以达到改变自己心理或行为目的的一种自我暗示。
  而他人或外界对自己的暗示则为他人暗示,譬如“见贤思齐”、“望梅止渴”等就是很好的范例。

心理暗示的作用


  人们為了追求成功或者逃避痛苦,经常会不自觉地运用各种心理暗示。那么,心理暗示究竟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呢?以下两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发。

实验一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1至6年级各选了3个班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科学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同样的学生进行了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所谓的“最有发展前途者”名单里的学生,其实是随机抽取的。但老师因为受到了专家的暗示,就会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并且有意无意地给予更多关注,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学生也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并且努力学习,成绩也进步神速。
  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无疑将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实验二


  教授让九个人在黑暗中穿过一座桥,在他的引导下大家全部成功。
  随后教授打开了一盏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大家看到,桥下不仅有水而且还有几条鳄鱼,大家都吓了一跳。
  这时,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过了很久,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但是,一个颤颤巍巍,速度比第一次慢了许多;一个哆哆嗦嗦,走到一半就吓得趴在了桥上;一个刚走几步就趴下了,再也不敢向前移动半步。教授又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黄色的网。“现在,你们谁愿意走回来?”教授问道。这次有八个人愿意走过来,剩下的一个只是担心网不够结实才没加入。
  从这个心理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成功就如同过桥,失败并不是单纯地因为力量薄弱,还有可能是夸大了周围环境的威慑,从而失去了平和的心态,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以至慌了手脚,乱了方寸。
  那么,不妨试试以下锦囊妙招,让自己更有力量吧。
  多自我肯定 多说正能量的语言,比如,“我可以”、“我能行”、“我对自己充满自信”等。别小看这些简单、肯定和直接的话语,这可都是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稳定情绪、鼓舞斗志、振奋人心。甚至,还可以幻想自己成功那一刻的激动场景,用更加鲜明、生动的方式,加强自我暗示的效果。
  避免负性思维 不要总强调负面结果,往往越是担心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所以,聪明人应该避免用失败的教训来提醒自己,学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并且记住,一定别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标签”。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
  培养良好习惯 除了语言上多说“好听的话”,少说不说“泄气话”之外,许多行为习惯方面的细节,也发挥着积极的暗示作用。比如,走路挺胸抬头,说话有条不紊,能让你精神抖擞、更有气场;重要场合,一身得体的装扮,不仅能给自己加分,更会让你倍感自信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其实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精神风貌。
其他文献
机遇“偏爱”伦琴  荧光物质虽然不能产生X射线,但是荧光屏上的影子却给德国科学家伦琴带来深刻的启示,从而拉开了划时代的发现——X射线的序幕。    故事还得从阴极射线说起。1879年8月22日,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一场学术报告会,主讲人是克鲁克斯教授。克鲁克斯的助手搬上两个大型的梨形真空放电管,接通高压电后,在阴极相对的玻璃壁上就发出了一片绿色荧光。克鲁克斯把其中一个管中放置了一片十字形的金属的放电
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项运用电子电路实现控制功能的技术。几十年来,它已成为推动新技术革命的一项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军事、航天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电子控制系统分为开环电子控制系统和闭环电子控制系统。其中,闭环电子控制系统能对控制的输出结果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反馈到控制处理部分,从而对系统的控制产生影响(见图1)。下面,我们就以俞同学创新制作的智能除臭机为例,来具体说明闭环电子控制系统
21世纪初的太空,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样热闹,浩渺无垠的宇宙,强烈地吸引着地球人的目光。飞离地球,奔向太空,寻找新的生命与生存空间,成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使命。正如霍金所言:“我们正处于人类发展史上最危险的时刻。发展的技术摧毁了我们所生存的地球,而我们还没有发展出逃离地球的能力。”今天,人类的太空探索事业有了很大变化,关注热点从卫星上天、载人飞船、登上月球转向探索火星、土卫六、土卫二等,开始飞向外
不久前,参与NASA“卡西尼号”任务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土卫二表面发现了一种可供生命利用的化学能量形式,哈勃望远镜的研究人员也汇报了在土卫二表面发现喷出的羽状物的最新细节。科学家表示,土卫二海床中的地热活动产生的氢气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地下海,而氢气可作为生命的化学能来源。若地下海中存在微生物,便可将氢气与溶解在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从中获取能量。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其副产品就是甲烷,而
日前,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采用频率更高的Ka频段通信,具有容量大、终端小、易装备等特点,标志着我国卫星通信进入高通量时代。据悉,“实践十三号”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以凭借其快捷组网、高速接入的特点,以及低成本优势,为航空、航运、铁路等各类交通工具上的乘客联通世界,彻底改善上网体驗。此外,“实践十三号”还将在移动领域和互联网结合,在灾害应急
战争时期埋下的地雷在多年后仍具有杀伤力,而且雷区通常并无标记,遗患无穷。传统排雷依靠排雷兵、金属探测器、装甲车进行,投入巨大但精准性低,因此开发出一种风险更小、损耗更低的排雷新方法已迫在眉睫。  以色列希伯來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提出,可以利用荧光细菌来指示地雷的位置。地雷中的爆炸物会泄露少量的蒸气,聚集在地雷上方的土壤中,这些气体可以作为发现地雷的指示性标志。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在接触到这种气体时会产
今年2月6日23时50分,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浙江省沿海部分地区有强烈震感。民众纷纷打电话到地震局询问,得知是台湾发生了6.5级地震后又问:“是里氏震级吗?”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里氏震级”吗?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60年智利里氏8.9级。这又是为什么?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认识地震仪开始。模拟地震仪  公元132年,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
开启互联网 新纪元  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公司)成功发射了世界现役运力最强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而后仅隔半月,该公司于2月22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SLC-4E发射场,又让 “猎鹰9号”火箭成功升空,2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大约11分钟后,配备先进雷达装置的西班牙地球观测卫星PAZ到达距离地球上方约514千米处的轨道,部署成功。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诸如明天的天气如何,近来身体怎样,将来有何打算以及预测工厂的生产任务进展如何等问题。如果仔细推敲,这些都是很不确切的问题。甚至在问及有关数字概念的年龄时,再高明的数学家恐怕也要有l%~2%的误差。比如人们说某人头秃了,这个“秃”并没有数字界定,如果定义头发少于1000根为“秃”,实际上999根与1000根之间就很难区分,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辨认。像上面这样一些没有确切界限的
有很多东西是创世之初就存在的。它们甚至比昼夜,比光更久远,没有人知道,也许它们在创世之前就存在了。一我16岁那年,高考将至。那时的我仿佛是守着一座弃城的寥寥士兵之一,在重重迷雾中等待着敌方40万铁骑的到来。我忐忑、紧张,神经如一根紧绷的琴弦,一触即断。我深陷绝望之中,望着高考这陡峭的深渊,感觉它也回望着我,眼神中透露着逼迫。那是浓稠的绝望,像深夜中从行驶在汪洋上的孤舟上向远方眺望一样,天地间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