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中强调学生体验运动与锻炼的乐趣,要有多方面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继续锻炼下去,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为全面发展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体育 培养 习惯
体育教学不仅能使人的体力得到发展,而且能使人的智力得到启迪。科学实验证明,经常坚持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从而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体验运动与锻炼的乐趣,要有多方面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继续锻炼下去,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为全面发展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下面我想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力争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拓宽体育知识面,从而终身受益。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的体育教法和学生的体育学法都不可偏废、偏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应当明确:必须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应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在正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克服一切凭空想象、没有科学依据、脱离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际的现象,把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更贴近高中学生的身心实际,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进行,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和方法,真正地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3、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4、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激发学生兴趣。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兴趣在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参加活动,自主探究。第一,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第二,在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三,发挥多媒体功能,多方面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成功是每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教育,让学生学到实在的知识,使其自身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启迪,只有引导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体育大纲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得到培养。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是逐渐使学生养成而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体育 培养 习惯
体育教学不仅能使人的体力得到发展,而且能使人的智力得到启迪。科学实验证明,经常坚持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使人变得更加聪明,从而提高学习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体验运动与锻炼的乐趣,要有多方面功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其继续锻炼下去,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培养学生具有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为全面发展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基础。下面我想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引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让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加强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身体锻炼应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进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尤为重要,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理论课学时、量是完成教材的重要保证,力争把教材的内容讲深、讲透、讲具体,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拓宽体育知识面,从而终身受益。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教师的体育教法和学生的体育学法都不可偏废、偏用。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误解成淡化运动技术。应当明确:必须摒弃“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教学生单纯地为运动技术而学的做法;应该促进学生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了解体育锻炼的原则,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将体育锻炼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方式。
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在正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克服一切凭空想象、没有科学依据、脱离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教学实际的现象,把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更贴近高中学生的身心实际,进而保证体育教学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进行,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和方法,真正地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3、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努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4、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激发学生兴趣。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兴趣在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参加活动,自主探究。第一,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第二,在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第三,发挥多媒体功能,多方面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成功是每个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和强烈的动机趋向。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教育,让学生学到实在的知识,使其自身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启迪,只有引导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体育大纲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使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得到培养。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是逐渐使学生养成而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