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和广州超过1.6万非洲人居住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对广州非洲人的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供给情况展开了研究,该群体聚居区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的国际社区,具有流动性大、非法居留者多、经济收入相对不稳定、多质态等特点。相应地,影响其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也具有独特性。笔者通过实地访谈的方式,探究了“小病到社区”模式无法实现的原因,进而构想NGO与社区服务中心展开合作的途径,以提供更加便利的就医体验,解决广州非洲人社区融入度较低的难题。
[关键词]社区医疗;NGO;非洲人;社区治理;广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23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现阶段,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其各要素中,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民生之需,是实现社区善治的主要着力点。
概括而言,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无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公共医疗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的卫生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復回社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居民看病的主要模式。广州具有庞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密集的人流、物流和多元化的移民结构,外来移民的增多都为其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尝试解答以下问题:广州非洲人在治疗日常疾病时首选的就医渠道是什么?是否符合“小病到社区”这一模式?影响他们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有哪些?他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状况如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将如何与NGO合作以提供便利的就医体验,满足其民生之需?
1 非政府组织参与涉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综述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已成为中非经贸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城市。广州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居住的非洲人口共1.6万人,常住非洲人口约0.4万人。他们主要集中于4个片区:小北路、三元里、番禺和东圃。相较于位于我国其他城市的国际社区,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具有流动性大、非法居留者多、经济收入相对不稳定、多质态等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广州的非洲人聚居区,目前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非洲人在广州生存的空间状况;第二类是从社会支持方面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社会关系;第三类是以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生存状态;第四类是以移民理论的角度阐述他们在广州的适应问题。然而,在学界已有的关于广州非洲人的研究中,有关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供给问题——包括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软环境、外语、医疗技术、服务环境、服务方式等的研究尚属空白。
而在关于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中,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内患者,缺少针对外来移民的就医需求的研究,研究范围大多局限于探索影响社区患者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此外,NGO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这一创新路径也未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多数学者集中研究NGO与政府、市场和社区成员的互动关系。
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的供需状况
2.1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状况
以小北路社区为例,小北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等问题。在越秀区小北路一带,主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洪桥街和登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两个卫生服务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本小组得出初步的调研结果:首先,在医疗手续和费用上,广州非洲人看病时提供护照后即可就医;其次,在语言问题上,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配备有1-2名掌握英语的医生负责翻译;最后,在医疗服务内容方面,除了为广州非洲人治疗日常小病之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供有体检、疫苗注射等服务。而被推荐为登峰街常住非洲人定点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则主要提供内科、妇科、针灸、减肥等医疗保健服务。
2.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状况
为了以研究对象的视角来理解他们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体验,找出他们选择就医服务时潜在的决定、观点和动机,本小组采取深度访谈法,在天秀大厦一带用便利抽样法抽取32位在本地有就医经历的广州非洲人在咖啡馆、天桥和公交车站附近进行访谈。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围绕4大部分设计了8个主要问题,涉及就医渠道、选择不同渠道时考虑的因素、就医障碍和对改进医疗服务的建议。除了这4大类有关医疗服务的问题之外,访问提纲还涉及受访者本人情况的问题,包括居住时长、从事工作和收入水平等。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与交通情况、医疗费用、药品价格、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相关。首先,在就诊状况方面,18.75%的非洲人在患有一般常见病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诊,其原因为价格便宜(66.7%)、就医流程简单(16.7%)、离家近、交通方便(16.7%);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语言障碍。53.8%的非洲人认为在就医的流程中存在交流不畅的现象,由于医院缺乏相应语种(主要为英语、法语)的翻译,因此在社区医院看病时需携带一位懂中文的友人。②信任度差,19.2%的非洲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够专业”,即医疗技术水平或医疗相对较差。③知晓度低。15.4%的非洲人不知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的人不清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服务功能。可见,广州非洲人在就医时存在语言障碍、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和信任,是导致其患病后不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流向意愿方面,根据本小组在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走访调查,广州非洲人患者倾向于选择在社区附近的私立医院或社区药店治疗,到医院就诊者基本上都是突发性急诊病人。根据本小组的调研结果,广州非洲人患有日常小病时,到综合性大医院就医的占37.5%;选择到私人诊所的占34.3%;不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的占9.4%。
虽然绝大多数非洲人选择在广州本地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病就医,但他们仍以选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居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足,不能完全满足非洲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3 社区医疗服务的创新途径
NGO性质的登峰街外国人服务中心位于天秀大厦北面,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本小组在走访该服务中心时了解到,该中心每年服务7 000~8 000名外国居民,其中以非洲人为主,主要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社区咨询等服务。本小组发现,在中心内设置有一个咨询台,由一名会说汉语、英语、法语、尼日利亚语的工作人员向到访的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广州非洲人患有疾病时会向他们请教如何选择就医途径。
作为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主体,NGO的组织性决定了其能够承担部分的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决定了它能够高效的分配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此理论背景下,基于對外国人服务中心的调研以及对影响选择就医途径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创新方案如下。
首先,扩大外国人服务中心招收志愿者的规模,丰富服务种类。针对本小组了解的外国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数量少,提供服务的范围窄的问题。本文认为,该NGO可与广州市语言类高校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志愿时间认证,从而招收双语或多语的大学志愿者。此外,还可将职能扩展到医疗协助的范围,安排志愿者指引或陪同存在语言障碍的外国人到社区服务中心就医;同时在语言培训方面,也可为社区医生开办外语课堂,提升其外语水平。
在招收中国志愿者之外,该中心还可招收熟悉就医流程与本地生活常识的非洲志愿者为在广州生活居住的非洲人提供医疗咨询服务。通过“以外国人服务外国人”的方式,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就医流程与相关政策。
其次,开展外国人服务中心与当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合作,安排社区医生到外国人服务中心进行流动坐诊。本文认为,社区医生进入外国人服务中心为广州非洲人开展日常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护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为非洲人提供熟悉的就医环境,降低因“人生地不熟”而产生的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不信任感;二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内掌握外语的志愿者可为医生和非洲人提供翻译服务,缓解语言障碍带来的就医不便。
最后,加强宣传,提升外国人服务中心在附近非洲人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日常服务活动等方式,宣传外国人服务中心协助非洲人就诊的新职能,并且宣传成功案例。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向外国人提供适当的就医选择和意见,强调理性就医。
4 结 语
非洲人在广州较低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率体现出,国内相关涉外医疗服务工作及NGO服务的相对滞后,因语言不便、信任度不高等衍生出的不良就医体验也将造成国内和国际的舆论压力。在我国复兴崛起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认真对待非洲人在广州的医疗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NGO在广州外国人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功能,对我国在非洲及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国家涉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强中非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舒小芳.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J].护理学报,2009(13).
[2]温国砫.非洲商人在广州的社会融合度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移民适应理论的视角[J].社会学,2012(4).
[3]黎莉,茅婕,林锦浩,等.广州市居民就医意向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
[4]陈静.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6(12).
[5]李映辉,黄蕾.社会网络的社区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建构与运行[J].东南学,2016(1).
[6]周浩杰.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5(12).
[7]彭建平.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管理观察,2015(18).
[8]彭建平.当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观察,2015(15).
[9]戴民辉.江苏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进程与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13(11).
[10]王利敏.推进公共服务改革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J].学术交流,2013(1).
[11]刘倩,李蕙君.社区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
[12]王志华.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嵌入[J].求索,2012(2).
[13]张汝立,陈书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
[关键词]社区医疗;NGO;非洲人;社区治理;广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23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现阶段,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在其各要素中,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民生之需,是实现社区善治的主要着力点。
概括而言,社区卫生服务是指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无差别的向社区人群提供卫生服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公共医疗资源、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的卫生服务实践证明,社区卫生服务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復回社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城市居民看病的主要模式。广州具有庞大的城市人口规模、密集的人流、物流和多元化的移民结构,外来移民的增多都为其医疗保健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尝试解答以下问题:广州非洲人在治疗日常疾病时首选的就医渠道是什么?是否符合“小病到社区”这一模式?影响他们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有哪些?他们对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状况如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将如何与NGO合作以提供便利的就医体验,满足其民生之需?
1 非政府组织参与涉外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综述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州已成为中非经贸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城市。广州市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在广州市居住的非洲人口共1.6万人,常住非洲人口约0.4万人。他们主要集中于4个片区:小北路、三元里、番禺和东圃。相较于位于我国其他城市的国际社区,广州非洲人聚居区具有流动性大、非法居留者多、经济收入相对不稳定、多质态等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广州的非洲人聚居区,目前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非洲人在广州生存的空间状况;第二类是从社会支持方面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社会关系;第三类是以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广州的生存状态;第四类是以移民理论的角度阐述他们在广州的适应问题。然而,在学界已有的关于广州非洲人的研究中,有关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供给问题——包括医疗服务流程、医疗服务软环境、外语、医疗技术、服务环境、服务方式等的研究尚属空白。
而在关于社区医疗服务的研究中,学者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内患者,缺少针对外来移民的就医需求的研究,研究范围大多局限于探索影响社区患者选择就医途径的因子。此外,NGO与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合作这一创新路径也未成为学者关注的对象,多数学者集中研究NGO与政府、市场和社区成员的互动关系。
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的供需状况
2.1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状况
以小北路社区为例,小北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该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等问题。在越秀区小北路一带,主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洪桥街和登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实地走访两个卫生服务中心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本小组得出初步的调研结果:首先,在医疗手续和费用上,广州非洲人看病时提供护照后即可就医;其次,在语言问题上,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配备有1-2名掌握英语的医生负责翻译;最后,在医疗服务内容方面,除了为广州非洲人治疗日常小病之外,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提供有体检、疫苗注射等服务。而被推荐为登峰街常住非洲人定点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则主要提供内科、妇科、针灸、减肥等医疗保健服务。
2.2 广州非洲人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状况
为了以研究对象的视角来理解他们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体验,找出他们选择就医服务时潜在的决定、观点和动机,本小组采取深度访谈法,在天秀大厦一带用便利抽样法抽取32位在本地有就医经历的广州非洲人在咖啡馆、天桥和公交车站附近进行访谈。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围绕4大部分设计了8个主要问题,涉及就医渠道、选择不同渠道时考虑的因素、就医障碍和对改进医疗服务的建议。除了这4大类有关医疗服务的问题之外,访问提纲还涉及受访者本人情况的问题,包括居住时长、从事工作和收入水平等。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是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与交通情况、医疗费用、药品价格、对社区医院的信任程度等因素相关。首先,在就诊状况方面,18.75%的非洲人在患有一般常见病时会首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就诊,其原因为价格便宜(66.7%)、就医流程简单(16.7%)、离家近、交通方便(16.7%);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语言障碍。53.8%的非洲人认为在就医的流程中存在交流不畅的现象,由于医院缺乏相应语种(主要为英语、法语)的翻译,因此在社区医院看病时需携带一位懂中文的友人。②信任度差,19.2%的非洲人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够专业”,即医疗技术水平或医疗相对较差。③知晓度低。15.4%的非洲人不知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5%的人不清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哪些服务功能。可见,广州非洲人在就医时存在语言障碍、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和信任,是导致其患病后不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主要原因。 其次,在流向意愿方面,根据本小组在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走访调查,广州非洲人患者倾向于选择在社区附近的私立医院或社区药店治疗,到医院就诊者基本上都是突发性急诊病人。根据本小组的调研结果,广州非洲人患有日常小病时,到综合性大医院就医的占37.5%;选择到私人诊所的占34.3%;不就诊,而是到药店购药,采取自我医疗的占9.4%。
虽然绝大多数非洲人选择在广州本地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病就医,但他们仍以选择到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居多,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不足,不能完全满足非洲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3 社区医疗服务的创新途径
NGO性质的登峰街外国人服务中心位于天秀大厦北面,交通便利,人流密集。本小组在走访该服务中心时了解到,该中心每年服务7 000~8 000名外国居民,其中以非洲人为主,主要提供语言培训、文化交流、社区咨询等服务。本小组发现,在中心内设置有一个咨询台,由一名会说汉语、英语、法语、尼日利亚语的工作人员向到访的外国人提供咨询服务。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广州非洲人患有疾病时会向他们请教如何选择就医途径。
作为社区多元治理的重要主体,NGO的组织性决定了其能够承担部分的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它的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决定了它能够高效的分配公共产品和服务。在此理论背景下,基于對外国人服务中心的调研以及对影响选择就医途径因素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创新方案如下。
首先,扩大外国人服务中心招收志愿者的规模,丰富服务种类。针对本小组了解的外国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数量少,提供服务的范围窄的问题。本文认为,该NGO可与广州市语言类高校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志愿时间认证,从而招收双语或多语的大学志愿者。此外,还可将职能扩展到医疗协助的范围,安排志愿者指引或陪同存在语言障碍的外国人到社区服务中心就医;同时在语言培训方面,也可为社区医生开办外语课堂,提升其外语水平。
在招收中国志愿者之外,该中心还可招收熟悉就医流程与本地生活常识的非洲志愿者为在广州生活居住的非洲人提供医疗咨询服务。通过“以外国人服务外国人”的方式,向他们介绍我国的就医流程与相关政策。
其次,开展外国人服务中心与当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合作,安排社区医生到外国人服务中心进行流动坐诊。本文认为,社区医生进入外国人服务中心为广州非洲人开展日常疾病的治疗和保健护理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为非洲人提供熟悉的就医环境,降低因“人生地不熟”而产生的对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不信任感;二是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内掌握外语的志愿者可为医生和非洲人提供翻译服务,缓解语言障碍带来的就医不便。
最后,加强宣传,提升外国人服务中心在附近非洲人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充分利用网络和日常服务活动等方式,宣传外国人服务中心协助非洲人就诊的新职能,并且宣传成功案例。同时,在宣传过程中向外国人提供适当的就医选择和意见,强调理性就医。
4 结 语
非洲人在广州较低的社区服务中心利用率体现出,国内相关涉外医疗服务工作及NGO服务的相对滞后,因语言不便、信任度不高等衍生出的不良就医体验也将造成国内和国际的舆论压力。在我国复兴崛起与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在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认真对待非洲人在广州的医疗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NGO在广州外国人医疗服务工作中的功能,对我国在非洲及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树立、国家涉外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加强中非合作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舒小芳.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优化对策[J].护理学报,2009(13).
[2]温国砫.非洲商人在广州的社会融合度及其影响研究——基于移民适应理论的视角[J].社会学,2012(4).
[3]黎莉,茅婕,林锦浩,等.广州市居民就医意向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5(1).
[4]陈静.新形势下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6(12).
[5]李映辉,黄蕾.社会网络的社区服务协同创新机制建构与运行[J].东南学,2016(1).
[6]周浩杰.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5(12).
[7]彭建平.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管理观察,2015(18).
[8]彭建平.当前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观察,2015(15).
[9]戴民辉.江苏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改革进程与对策[J].中国政府采购,2013(11).
[10]王利敏.推进公共服务改革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J].学术交流,2013(1).
[11]刘倩,李蕙君.社区公共服务外包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2(12).
[12]王志华.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体制嵌入[J].求索,2012(2).
[13]张汝立,陈书洁.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的经验和教训[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