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的学习,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心.那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数学、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之美是新形势下崭新的课题,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数学文化
数学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目标,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即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有重要意义.另外,数学更包含了美,如数学中的对称美、形状美、形式美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美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美,对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意义深远.
一、领略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彰显魅力
有人如此比喻:数学像光彩照人、亭亭玉立的美女.按此比喻,数学应该如同这位美女一样,备受大家的青睐和回眸.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桎梏,给数学披上了应试考试的外衣,把给数学学习冠上了功利的色彩,学好数学成为学生成功的敲门砖,学生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谈,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掩盖了数学的本来面目.那么,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挖掘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彰显数学魅力.
1.结合数学的发展历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数学历史进程中,数学家层出不穷、数学故事数不胜数.
学习《圆》时,借助于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史实,以及魏晋时数学家刘徽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长,最后得出,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最接近正圆的图形,并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借助于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名人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和数学文化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和爱国情操,也为以后应用数学打下基础.
2.设计“数学与文化”活动,丰富数学文化
数学教材设置了学生“做”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如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理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搜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描述数据等,教材也选用了许多学生的熟悉的生活实例,力求避免知识的灌输,实现实践活动与数学学习完美整合的目的
但这些过程在教材中突出了其不足:教材无法显示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只好无奈地借助于“小明“呈现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如果教学中,按照小明的材料进行照本宣科,与新课改理念相悖,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概念的灌输、知识的传授及数字的计算,数学文化、实践活动成为空洞的说教,毫无意义可言.
如果教学中,在课前布置课外作业:上网查询或设计问卷调查,或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上课的时候,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走出题海、走向讲台,各抒己见,叙述自己活动的经验、体会和感受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析、整理、调查、作出决策和判断.拓宽学习的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其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使数学文化深入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感受数学美,让美与数学携手同行
数学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文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学习中,美无处不在.如对称美、图形美、公式美等.而实际教学中,往往关注于知识的灌输,数学文化、数学美被忽略不计.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美,让美与数学同行势在必行、意义非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美,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数学本身是严密的科学,加强美的领会,可以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会向深层的思维发展,而产生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治理的开发是非常有益的.如学习抛物线时,以瀑布的美和抛物线的形状美相依托和相对应,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和破布的必然联系,也将数学和生活现象、自然景观等有效整合,更给学生美的感受和熏陶.另外,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美,渗透对称美、和谐美,通过发现美,到生活中观察这些对称美的实例,再启发学生自己利用轴对称的美设计日常生活用品,或画出轴对称的实物图片,再现生活中的美,体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真谛,也体现生活美和数学美的统一.
再者,数学本身是是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学科,以简洁的语言、简单的公式使文字变得明了化、生动化、形象化,复杂的文字以简单的公式和推论、定理等给人一种美感——简单美、形象美及创造美.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给学生渗透《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勾三股四玄五”,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再让学生自制四个全等的三角板,以及自制的五巧板,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进行拼读游戏,从而验证勾股定理,证明其真实性与否.这样做,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讨、交流等能力,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并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培养学生的数学美和创造美,让美在课堂上飘逸.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时,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知识和感受数学美,对提高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美;数学文化
数学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目标,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一门科学,也是一个文化系统,即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有重要意义.另外,数学更包含了美,如数学中的对称美、形状美、形式美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美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数学美,对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意义深远.
一、领略数学文化,让数学文化彰显魅力
有人如此比喻:数学像光彩照人、亭亭玉立的美女.按此比喻,数学应该如同这位美女一样,备受大家的青睐和回眸.可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桎梏,给数学披上了应试考试的外衣,把给数学学习冠上了功利的色彩,学好数学成为学生成功的敲门砖,学生的学习毫无兴趣可谈,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掩盖了数学的本来面目.那么,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挖掘数学文化、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彰显数学魅力.
1.结合数学的发展历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数学历史进程中,数学家层出不穷、数学故事数不胜数.
学习《圆》时,借助于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史实,以及魏晋时数学家刘徽提出了圆周率的计算方法——割圆术,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长,最后得出,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越最接近正圆的图形,并求出圆周率的近似值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借助于历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名人故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和数学文化的人文素养,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数学家的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和爱国情操,也为以后应用数学打下基础.
2.设计“数学与文化”活动,丰富数学文化
数学教材设置了学生“做”的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如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时,为了迎合新课改的理念: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搜集数据—用统计表整理和描述数据等,教材也选用了许多学生的熟悉的生活实例,力求避免知识的灌输,实现实践活动与数学学习完美整合的目的
但这些过程在教材中突出了其不足:教材无法显示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只好无奈地借助于“小明“呈现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如果教学中,按照小明的材料进行照本宣科,与新课改理念相悖,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概念的灌输、知识的传授及数字的计算,数学文化、实践活动成为空洞的说教,毫无意义可言.
如果教学中,在课前布置课外作业:上网查询或设计问卷调查,或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等,上课的时候,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让学生走出题海、走向讲台,各抒己见,叙述自己活动的经验、体会和感受等专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析、整理、调查、作出决策和判断.拓宽学习的渠道、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其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实用性,感受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也使数学文化深入学生心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感受数学美,让美与数学携手同行
数学教学中,不仅应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文化,还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数学学习中,美无处不在.如对称美、图形美、公式美等.而实际教学中,往往关注于知识的灌输,数学文化、数学美被忽略不计.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感受美,让美与数学同行势在必行、意义非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美,使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数学本身是严密的科学,加强美的领会,可以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会向深层的思维发展,而产生莫大的成就感,这种治理的开发是非常有益的.如学习抛物线时,以瀑布的美和抛物线的形状美相依托和相对应,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和破布的必然联系,也将数学和生活现象、自然景观等有效整合,更给学生美的感受和熏陶.另外,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美,渗透对称美、和谐美,通过发现美,到生活中观察这些对称美的实例,再启发学生自己利用轴对称的美设计日常生活用品,或画出轴对称的实物图片,再现生活中的美,体现数学与生活同在的真谛,也体现生活美和数学美的统一.
再者,数学本身是是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学科,以简洁的语言、简单的公式使文字变得明了化、生动化、形象化,复杂的文字以简单的公式和推论、定理等给人一种美感——简单美、形象美及创造美.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给学生渗透《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勾三股四玄五”,让学生了解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再让学生自制四个全等的三角板,以及自制的五巧板,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进行拼读游戏,从而验证勾股定理,证明其真实性与否.这样做,除了让学生学习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讨、交流等能力,更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并提高动手实践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培养学生的数学美和创造美,让美在课堂上飘逸.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时,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知识和感受数学美,对提高数学品质,养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具有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广西兴安县界首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