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艺术而言,吟风弄月之作不难,难的是成大器;孤芳自赏之品无可无不可,但能否传世却未知。惟有那种追随时代步伐、呼应时代脉动、切合人民梦想和民族希望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惊世骇俗并具有历史价值。艺术家敢于着手重大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当然,这需要有艺术上坚实的功力、敏锐的视觉和创新的表现手法做依托。山海关书法篆刻艺术家兰惠泉先生新近创作的长城砖刻书法《习近平用典》系列作品,称惊世骇俗毫不为过,说与时俱进更恰如其分。这套砖刻书法作品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有人惊呼“可传世矣”!而兰惠泉则以诗抒发:“小小古篆大乾坤,笔墨难写是精神,岁月流年染华发,我手我血写初心。”
歲月流年,他年逾花甲,400度花镜后边是一双闪烁着睿智的眼睛,而那布满磨砺痕迹、握捏痕迹和刀伤痕迹的双手,分明彰显着战士的血性。他刻砖入境时,刀戳手指不觉,血染砖灰不停,艺术创作的连续性使他欲罢不能。
回首去年秋,他在东北一书店发现《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顿时眼亮心动,当即买下,读后心潮澎湃,情不自持。在这个砖刻书法系列完成之际,这本书从外到里已墨迹朱砂颜色、青砖尘屑累累叠加。他被总书记的用典深深打动——用中国古代典籍说中国事理、讲中国故事,用中国先贤智慧喻中国政治、述中国经验。他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艺术创作的激情在胸中奔涌。他从书中13篇章297条用典里遴选出65条,以24方巨印及边款配以图案,手工刀刻在200mm见方和200mm乘400mm规格的新长城砖上,开拓性地把古篆文字与画印及多种古文字相组合,形成了全新的砖刻书法艺术。他从构思到草图煞费苦心,要文图典雅而妙合,要风格古朴而新潮,要有冲击力又不失观赏性。长长的草图纵向展开有二十余米,幅幅细致勾画精准勾勒。进入刻砖阶段,程序要环环相扣、下刀需一丝不苟。用砖的第一步要用砂轮板打磨,各面都要打磨平整,各角也需打磨圆润。他一介花镜翁,清瘦身材,适逢秋冬季节在寒天户外,辛劳可想而知
初刻,砖尘飞扬,直呛口鼻。之后精刻,细节上润色,整体上揣摩,还要考虑系列的整体风格。最后涂墨汁上朱砂,外加喷敷清漆,以保护砖体增加美感。成品后,在托盘式木托上标明题目。这些只是工艺层面的创作。作为创作主体的他尤其用心。用甲骨文、金文、中山王铭文、鸟虫篆、石鼓文、汉篆、封泥、粗铁线、细铁线、古玺、小篆、满白文等26种古文体治印,体现了兰氏篆书丰富多姿的特色与魅力;文字配以人物、车马、花鸟、山水、青铜器纹饰、线装书封皮、鼎等边款24幅,蔚然出彩,充实厚重;说字:楷,行,隶,草,篆,铁线体,古仿宋体等,纷来沓至,目不暇接。其中“法之必行”印之边款,刻出篆、隶、楷、行、草五体,朱白文交错排列,艺韵盎然扑面。兰惠泉聊起砖刻书法的“五体”,一口气说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位”、酸甜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赤橙黄绿蓝“五色”。
兰惠泉在回顾这套作品的时候动情地说:“《习近平用典》已成为国家性的热点和世界性的趣点。我能为新时代的领路人、人民的主心骨做点事,有一种生而逢时的幸福感。创作中刻刀戳破了手流出了血,反而更激发我的斗志,心里喊着:‘我在刻经典,我是一名战士,我在战斗!’”兰惠泉的砖刻都是呕心沥血之作。我们拈出几例,略加诠释赏读:“法之必行”印,配以“法”字五体,其用意是暗喻法力无边、没有死角;“为政以德”印,采用线装书封皮风格,突显古代警语力透纸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见贤思齐”两印,配以古代人物,呼之欲出,如闻其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印,配以古代拱门图形,营造正直清朗气氛;“位卑未敢忘忧国”印,以鼎图形相配,昭示在国之重器面前的敬畏之心;“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印,配石碑图形,以喻众志成城醒世恒言之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印,采用古书纸页格式衬之,烘托古代先贤哲思智慧。“睫在眼前犹不见”印,配青铜器纹饰;“水无常形”印,配水浪翻卷图案;“自强不息”印,配莲出泥沼图案;“一勤天下无难事”印,衬碑文形式;“山积而高”印,以崇山峻岭为背景;“变则通”印,用周易纹饰搭配……兰惠泉独到的审美追求、缜密的布局谋篇、典雅的古今融洽,无一不在赏心悦目之中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表达、推崇、弘扬、普及了《习近平用典》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揣摩兰惠泉先生,我们不能不惊诧于他的艺术胆识。其创意之新奇、表达之超群、学养之深厚、手法与风格之独具,作为艺术家他不重复自我。青砖还是那种青砖,镌于其上的则是螺旋式上升的今非昔比的艺术状态。
兰惠泉退休之后与他人联袂创建的雅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地处著名旅游古城之主街,时常有中外游客走进这座古香古色的文化展销之所,这里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已被大众熟知。雅汇轩兼为兰惠泉的创作场所,楼上楼下两张大案子,书画毛毡﹑文房四宝﹑颜料﹑印章﹑笔洗﹑刻刀﹐琳琅满目,他正是在这里进入了新的砖刻书法艺术阶段。兰惠泉说:“搞国家大题材是我的抱负,搞砖刻艺术是我的愿望,以长城砖为载体、让青砖说话是我的艺术情怀。有就有大抱负,搞就搞大艺术,充分激发创作潜能是一种大幸福。”兰惠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责任感让他充满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砖上深耕常自酌,雕虫小技任评说。青灯案头刀狂舞,只求率真天作合。”我们从中既体会到兰惠泉先生的率真,更领略到他艺术创作的执著。兰惠泉的砖刻书法系列与其说突发奇想,不如说一脉相承:他艺术创作的主导性内核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新时代之大爱,是对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挚爱。正是这种爱与长城砖相契合,才碰撞出异彩霞光。当他站在长城脚下,仰望民族的脊梁;当他伫足角山顶上,鸟瞰广袤的大地;当他思绪放飞心灵呐喊,感受历史的辉煌;内心境界的升华使他时常热泪盈眶。他把对古人勤劳智慧伟力气魄的膜拜之感、对古代先贤和劳动者的敬畏之心化作艺术创作的热望与动力。作为长城骨骼与血脉细节元素的每一块青砖,都是他神圣的图腾!“我手我血写我心”正是他这套作品的艺术灵魂。
兰惠泉先生有一颗易感的心。当他站在深圳大梅沙“珊瑚恋·长城砖刻书法展”场地时,眼噙使命的泪花;当他站在哈尔滨“善行天下·书法砖刻展”大厅时,传播长城文化的喜悦充盈心中;当他跻身于石家庄“第六届特博会”现场,接受省领导接见和媒体采访时,对古文字对砖刻艺术的求索悄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当他取道西柏坡,在革命遗址的党旗下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言的时候,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充盈于心。
说到砖刻艺术,兰惠泉坦诚地说:“砖上刻字、铸字,古已有之,我只不过是在传承。但有一条我谨记:承古不泥古,师古开新意。这套砖刻书法系列,就是在普通长城砖上展现不普通的内容与艺术,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兰惠泉先生作为中国书协早期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理事、长城砖刻艺术家,正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红色经典和长城文化,“青砖无语镌高典,朱印有情唱大风”!一个人和一块砖,一个人和一座城,一个人和一个国。青砖在他手中成了诗、成了歌、成了灵动的艺术。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心志、梦想与长城砖有机融汇起来。据悉:此系列只是他和雅汇轩“红色经典”计划的第一步,他们将继续推出新的系列砖刻书法作品,我们拭目以待。
歲月流年,他年逾花甲,400度花镜后边是一双闪烁着睿智的眼睛,而那布满磨砺痕迹、握捏痕迹和刀伤痕迹的双手,分明彰显着战士的血性。他刻砖入境时,刀戳手指不觉,血染砖灰不停,艺术创作的连续性使他欲罢不能。
回首去年秋,他在东北一书店发现《习近平用典》(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顿时眼亮心动,当即买下,读后心潮澎湃,情不自持。在这个砖刻书法系列完成之际,这本书从外到里已墨迹朱砂颜色、青砖尘屑累累叠加。他被总书记的用典深深打动——用中国古代典籍说中国事理、讲中国故事,用中国先贤智慧喻中国政治、述中国经验。他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艺术创作的激情在胸中奔涌。他从书中13篇章297条用典里遴选出65条,以24方巨印及边款配以图案,手工刀刻在200mm见方和200mm乘400mm规格的新长城砖上,开拓性地把古篆文字与画印及多种古文字相组合,形成了全新的砖刻书法艺术。他从构思到草图煞费苦心,要文图典雅而妙合,要风格古朴而新潮,要有冲击力又不失观赏性。长长的草图纵向展开有二十余米,幅幅细致勾画精准勾勒。进入刻砖阶段,程序要环环相扣、下刀需一丝不苟。用砖的第一步要用砂轮板打磨,各面都要打磨平整,各角也需打磨圆润。他一介花镜翁,清瘦身材,适逢秋冬季节在寒天户外,辛劳可想而知
初刻,砖尘飞扬,直呛口鼻。之后精刻,细节上润色,整体上揣摩,还要考虑系列的整体风格。最后涂墨汁上朱砂,外加喷敷清漆,以保护砖体增加美感。成品后,在托盘式木托上标明题目。这些只是工艺层面的创作。作为创作主体的他尤其用心。用甲骨文、金文、中山王铭文、鸟虫篆、石鼓文、汉篆、封泥、粗铁线、细铁线、古玺、小篆、满白文等26种古文体治印,体现了兰氏篆书丰富多姿的特色与魅力;文字配以人物、车马、花鸟、山水、青铜器纹饰、线装书封皮、鼎等边款24幅,蔚然出彩,充实厚重;说字:楷,行,隶,草,篆,铁线体,古仿宋体等,纷来沓至,目不暇接。其中“法之必行”印之边款,刻出篆、隶、楷、行、草五体,朱白文交错排列,艺韵盎然扑面。兰惠泉聊起砖刻书法的“五体”,一口气说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东西南北中“五位”、酸甜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赤橙黄绿蓝“五色”。
兰惠泉在回顾这套作品的时候动情地说:“《习近平用典》已成为国家性的热点和世界性的趣点。我能为新时代的领路人、人民的主心骨做点事,有一种生而逢时的幸福感。创作中刻刀戳破了手流出了血,反而更激发我的斗志,心里喊着:‘我在刻经典,我是一名战士,我在战斗!’”兰惠泉的砖刻都是呕心沥血之作。我们拈出几例,略加诠释赏读:“法之必行”印,配以“法”字五体,其用意是暗喻法力无边、没有死角;“为政以德”印,采用线装书封皮风格,突显古代警语力透纸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见贤思齐”两印,配以古代人物,呼之欲出,如闻其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印,配以古代拱门图形,营造正直清朗气氛;“位卑未敢忘忧国”印,以鼎图形相配,昭示在国之重器面前的敬畏之心;“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印,配石碑图形,以喻众志成城醒世恒言之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印,采用古书纸页格式衬之,烘托古代先贤哲思智慧。“睫在眼前犹不见”印,配青铜器纹饰;“水无常形”印,配水浪翻卷图案;“自强不息”印,配莲出泥沼图案;“一勤天下无难事”印,衬碑文形式;“山积而高”印,以崇山峻岭为背景;“变则通”印,用周易纹饰搭配……兰惠泉独到的审美追求、缜密的布局谋篇、典雅的古今融洽,无一不在赏心悦目之中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表达、推崇、弘扬、普及了《习近平用典》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揣摩兰惠泉先生,我们不能不惊诧于他的艺术胆识。其创意之新奇、表达之超群、学养之深厚、手法与风格之独具,作为艺术家他不重复自我。青砖还是那种青砖,镌于其上的则是螺旋式上升的今非昔比的艺术状态。
兰惠泉退休之后与他人联袂创建的雅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地处著名旅游古城之主街,时常有中外游客走进这座古香古色的文化展销之所,这里作为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已被大众熟知。雅汇轩兼为兰惠泉的创作场所,楼上楼下两张大案子,书画毛毡﹑文房四宝﹑颜料﹑印章﹑笔洗﹑刻刀﹐琳琅满目,他正是在这里进入了新的砖刻书法艺术阶段。兰惠泉说:“搞国家大题材是我的抱负,搞砖刻艺术是我的愿望,以长城砖为载体、让青砖说话是我的艺术情怀。有就有大抱负,搞就搞大艺术,充分激发创作潜能是一种大幸福。”兰惠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责任感让他充满文化的自信与自豪!
“砖上深耕常自酌,雕虫小技任评说。青灯案头刀狂舞,只求率真天作合。”我们从中既体会到兰惠泉先生的率真,更领略到他艺术创作的执著。兰惠泉的砖刻书法系列与其说突发奇想,不如说一脉相承:他艺术创作的主导性内核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新时代之大爱,是对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的挚爱。正是这种爱与长城砖相契合,才碰撞出异彩霞光。当他站在长城脚下,仰望民族的脊梁;当他伫足角山顶上,鸟瞰广袤的大地;当他思绪放飞心灵呐喊,感受历史的辉煌;内心境界的升华使他时常热泪盈眶。他把对古人勤劳智慧伟力气魄的膜拜之感、对古代先贤和劳动者的敬畏之心化作艺术创作的热望与动力。作为长城骨骼与血脉细节元素的每一块青砖,都是他神圣的图腾!“我手我血写我心”正是他这套作品的艺术灵魂。
兰惠泉先生有一颗易感的心。当他站在深圳大梅沙“珊瑚恋·长城砖刻书法展”场地时,眼噙使命的泪花;当他站在哈尔滨“善行天下·书法砖刻展”大厅时,传播长城文化的喜悦充盈心中;当他跻身于石家庄“第六届特博会”现场,接受省领导接见和媒体采访时,对古文字对砖刻艺术的求索悄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当他取道西柏坡,在革命遗址的党旗下庄严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言的时候,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充盈于心。
说到砖刻艺术,兰惠泉坦诚地说:“砖上刻字、铸字,古已有之,我只不过是在传承。但有一条我谨记:承古不泥古,师古开新意。这套砖刻书法系列,就是在普通长城砖上展现不普通的内容与艺术,这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兰惠泉先生作为中国书协早期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理事、长城砖刻艺术家,正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红色经典和长城文化,“青砖无语镌高典,朱印有情唱大风”!一个人和一块砖,一个人和一座城,一个人和一个国。青砖在他手中成了诗、成了歌、成了灵动的艺术。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心志、梦想与长城砖有机融汇起来。据悉:此系列只是他和雅汇轩“红色经典”计划的第一步,他们将继续推出新的系列砖刻书法作品,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