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已经全球文化之间的融合,世界各地的人都需要通过英语这一种普及最广的语言来作为世界语言。由此可见,英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你能否与世界交流。同时,英语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也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在高校开展的英语教育中我们涉及到的是应用人才和素质人才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而结合国情可以发现,我们在中高职英语的五年制教学中凸显出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问题来得出现有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理清楚的是,中职英语是作为高职英语的基础,而高职英语是作为中职英语的延伸,所以两者之间能否实现有效地衔接也就成为了对英语教学能否改进的关键。
【关键词】中职英语 高职英语 衔接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英语也就成为了一种必学的外语科目。在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正在广泛地普及到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对于英语考核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是为了将英语教学进行普及化以及精华化,将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随后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充分地考虑,采用最合适的一种教学方案。而在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阶段中,五年制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正在逐渐弱化,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英语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和招生生源正在逐步扩大,与中职中专院校的对口招生生源在总体生源中也就占据了相当的一部分比例。所以,我们在面对中职与高职英语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上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五年制学生中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
一、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现状
对于中高职的衔接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难点就是课程之间的衔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提出要求,例如从国家到地方或者地方到国家之间的联动,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还差点距离,以至于直到现在都还未解决中高职课程的衔接问题。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联系我国的当前国情,一方面是由于对于中高职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普高跟中高之间的教学差距较大;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地各校之间的学科建设也存在着偏差,导致了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与理想状态总是相差太多。
另外,我们结合现有的教育现状可以得知当今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高考统考招生的生源,所以也就导致了只有少部分生源是来自于中职院校的对口招生。因此,我们在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这部分没办法适应和熟悉教育模式的群体,被忽略之后的学生也就放弃了原有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方面,荒废了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开始学习将会耗费大量的重拾时间。所以我们在对于这部分被忽略的学生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恰恰也是在这个教育体系中遇到最大瓶颈和困难的一个群体,尽管当前由于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现状等几座大山仍然使得课程改革变得困难。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也就需要我们通过更新观念、提高水平以及精确课程定位等几个方面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能够为中高职英语之间的衔接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1.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五年制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探讨对于老师的教学任务来说,就是主要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在一节课的固定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呢。老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专注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尤其在对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求。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老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氛围效果,教师除了要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知识讲解之外,还应该将教学与更形象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英语教学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经常购买的饮料上的英文进行讲解,果汁的英文是Juice,而我们购买的果粒橙以及酷儿上一般都印有Juice。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存在的英语就会开始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来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学生们在课堂获得的乐趣也就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2.选取优秀教材,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普高选取的是《新概念英语》教材,而中高职业学院在考虑普高的教学模式之下还应该联系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来改进教学内容。如今,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以及传统纸质图书的变革,阅读成了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智能手机、电纸书以及移动设备的不断进步,使得学生接触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只是阅读纸质书,还能够通过网络以及英语社交环境来获取英语知识,从而使得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社交来培养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的教材上,《新概念英语》教材也在做着改善以及调整,我们要观察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能力,除了在选用《新概念英语》教材之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增加教材的灵活性。中高职以及高职公共英语也可以根据普高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中也可以选取《新概念英语》这本教材,按照年级分类来学习教材内容,也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系统化。
三、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我们在对于中高职英语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五年制的中高职学业制度之外,还不能够忘记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之间的衔接。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的学习更加重要。其中包括有口语学习以及听力学习等几个方面,由于当前的学习模式大多都是围绕着课堂展开,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或者是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完成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性,使得英语人才的培养趋向于多样化,就算不同的学校使用不同的英语教材和学习模式,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就能够完成学生知识之间的共鸣,也就完成了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
1.提高学生自信,增强学习动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累学习信心,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以及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加深脑海印象。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举例的方式来让学生接受和大胆开口说英语,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增强语言学习的信心。
2.提高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为了满足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完成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英语,实际要求加强培养学生对于应用文阅读以及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进行应用文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记下生词来扩展词汇量。
3.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总是偏低。这与我们只重视口语交流以及单项选择方面的应试教育有关,而作文在卷面分中只占一部分,所以在课堂上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也与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关,一般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考验的是一个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也就意味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腾出一定的时间来为学生教授写作的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之,五年制的中职英语教育与高职英语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仍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也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所以我们在勇于面对问题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制定解决策略,使得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能够更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1]裘洁洁.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
[2]王俊红.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五年制高职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编号2014JGB375)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中职英语 高职英语 衔接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国际交流的增多,英语也就成为了一种必学的外语科目。在近几年的英语课程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正在广泛地普及到各个阶段的课程体系中。对于英语考核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这些都是为了将英语教学进行普及化以及精华化,将所有的知识进行整合,随后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充分地考虑,采用最合适的一种教学方案。而在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阶段中,五年制中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正在逐渐弱化,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则是英语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但是,随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和招生生源正在逐步扩大,与中职中专院校的对口招生生源在总体生源中也就占据了相当的一部分比例。所以,我们在面对中职与高职英语教育的有效衔接问题上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五年制学生中高职阶段的英语教学。
一、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现状
对于中高职的衔接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解决中高职衔接的难点就是课程之间的衔接。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提出要求,例如从国家到地方或者地方到国家之间的联动,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总是还差点距离,以至于直到现在都还未解决中高职课程的衔接问题。其中涉及到很多方面,联系我国的当前国情,一方面是由于对于中高职教育的不重视,导致普高跟中高之间的教学差距较大;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各地各校之间的学科建设也存在着偏差,导致了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与理想状态总是相差太多。
另外,我们结合现有的教育现状可以得知当今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来自于高考统考招生的生源,所以也就导致了只有少部分生源是来自于中职院校的对口招生。因此,我们在发展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于这部分没办法适应和熟悉教育模式的群体,被忽略之后的学生也就放弃了原有的学习热情。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方面,荒废了一段时间之后再重新开始学习将会耗费大量的重拾时间。所以我们在对于这部分被忽略的学生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恰恰也是在这个教育体系中遇到最大瓶颈和困难的一个群体,尽管当前由于管理机制以及社会现状等几座大山仍然使得课程改革变得困难。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所以也就需要我们通过更新观念、提高水平以及精确课程定位等几个方面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从而能够为中高职英语之间的衔接提供了明确的规范。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的探讨
1.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五年制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我们探讨对于老师的教学任务来说,就是主要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在一节课的固定时间里,如何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呢。老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加专注的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尤其在对于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否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求。在浓厚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热烈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在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老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氛围效果,教师除了要根据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进行知识讲解之外,还应该将教学与更形象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觉英语教学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经常购买的饮料上的英文进行讲解,果汁的英文是Juice,而我们购买的果粒橙以及酷儿上一般都印有Juice。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存在的英语就会开始跟随着教师的步伐来了解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学生们在课堂获得的乐趣也就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2.选取优秀教材,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在英语教材的选择上,普高选取的是《新概念英语》教材,而中高职业学院在考虑普高的教学模式之下还应该联系当今科技发达的社会来改进教学内容。如今,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以及传统纸质图书的变革,阅读成了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智能手机、电纸书以及移动设备的不断进步,使得学生接触知识的方式不仅仅只是阅读纸质书,还能够通过网络以及英语社交环境来获取英语知识,从而使得知识的获取可以通过社交来培养应用能力。在英语教学的教材上,《新概念英语》教材也在做着改善以及调整,我们要观察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能力,除了在选用《新概念英语》教材之外,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增加教材的灵活性。中高职以及高职公共英语也可以根据普高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其中也可以选取《新概念英语》这本教材,按照年级分类来学习教材内容,也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系统化。
三、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我们在对于中高职英语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考虑五年制的中高职学业制度之外,还不能够忘记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之间的衔接。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的学习更加重要。其中包括有口语学习以及听力学习等几个方面,由于当前的学习模式大多都是围绕着课堂展开,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就迫在眉睫。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习讨论或者是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完成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性,使得英语人才的培养趋向于多样化,就算不同的学校使用不同的英语教材和学习模式,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那么就能够完成学生知识之间的共鸣,也就完成了中职与高职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
1.提高学生自信,增强学习动力。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累学习信心,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以及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来加深脑海印象。老师可以通过课堂举例的方式来让学生接受和大胆开口说英语,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增强语言学习的信心。
2.提高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为了满足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完成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英语,实际要求加强培养学生对于应用文阅读以及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进行应用文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记下生词来扩展词汇量。
3.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总是偏低。这与我们只重视口语交流以及单项选择方面的应试教育有关,而作文在卷面分中只占一部分,所以在课堂上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也与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关,一般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英语写作考验的是一个学生的逻辑组织能力,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所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也就意味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腾出一定的时间来为学生教授写作的思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之,五年制的中职英语教育与高职英语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仍然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也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所以我们在勇于面对问题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制定解决策略,使得中职英语与高职英语能够更好地衔接。
参考文献:
[1]裘洁洁.高职英语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01).
[2]王俊红.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五年制高职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编号2014JGB37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