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夯实“基础”,中国普通公民要补课
管理基本功体现在哪里?一是个人与组织的基础管理水平,二是职业精神,三是思维方法,四是实践精神。所有这些都落脚在科学管理的精神、理念、方法、工具及相对应的职业标准。科学管理的核心词汇就是精细、标准、流程、规范、数量、过程控制、总结、积累。这些词汇人们大都耳熟能详,不难理解,做起来的技术难度似乎不算大,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正因为这样才最容易被漠视,而且其艰难之处在于能否认认真真、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做下去,达到崇尚的地步。我们羡慕西方成熟企业的严谨有序、高效运作、讲求科学论证和决策程序,也把世界500强当成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人家能有这些成就的源头就在于上百年来以“泰罗制”为发端的科学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和根基,通过科学管理精神的熏陶与各类科学管理工具的应用,造就了一代代适应科学管理要求的职业化人才。这两项都是我们适应工业化、迈向现代化、构筑现代工商文明的软肋和薄弱环节,在教育、职业训练等方面还显得十分欠缺,在科学管理的普及化、大众化方面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科学管理,强调“补课”?发轫于“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应该说一直以来未受到我国管理学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是一无所知。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这套方法产生于制造业生产第一线,是泰罗通过成千上百的试验与深入生产第一线的体验,归纳总结出的最佳生产方法、程序与标准。重要的是,在一百年前就由“泰罗制”为发端而形成的科学管理思想,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一百年过去了,如今各种流派的管理方法、概念和工具不断涌现,但是以“泰罗制”为起源的科学管理依然是构筑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科学管理是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转变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使得规范化、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运行的基础,今天任何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德鲁克为代表奠基的现代管理学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没有科学管理的革命和运动,就不会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工商文明。而我们的企业界很容易因被冠以“现代”一词而忽视其起源、根基。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有效性取决于适用的时期、企业群体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来说,我们正处于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的高速成长更多地依赖于特殊环境下的不易长期保有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企业经营历史都很短,企业管理经验缺乏传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大批新移民、农民工进城需要尽快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素质要求,不断涌现的新兴创业者、企业家甚至还未受过科学管理的启蒙教育,职业化素质的训练不足,职业道德建设尚未成体系,不重细节,缺标准、缺规范、缺数量分析、缺科学论证几成积弊。中国企业群体的现状和特征决定了科学管理大有作为的空间。科学管理技术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更具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正当其时。
对以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数量化为特征的科学管理的漠视是当前各行各业最大的管理瓶颈。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与西方7个最发达国家的管理差距至少在五六十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各行各业的基础管理与职业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要求?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我们最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就是缺乏科学管理的大众化培育,缺乏科学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广泛应用,缺乏能体现科学精神、方法的全民职业素质训练。
科学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必然要对职业素质提出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每个公民都能把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理念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求每个人对任何事情从起源到结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勤勉尽责,坚持不懈,长期积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重了这样的基本功训练,有了这样的自我管理习惯,有了这样的职业精神,才能推动科学管理的应用与普及,才能构筑现代工商文明。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化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大概”、“可能”、“差不多”之类的敷衍与含糊,而是建立在精确到“毫秒”的准确判断、决策与执行上。只有建立在厚实的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回归管理的起源,老老实实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我们才可以运用更高级的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才可以谈论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二、科学管理是一个体系,与差不多、想当然、不求甚解、低效无序、官僚主义相对抗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以崇尚科学为荣,这一切最终体现在执行和过程控制上,最终要靠科学管理来推动。谁去执行,怎么执行,执行效果如何检测、评价?如何通过过程控制来保障执行效果?这是涉及舆论宣传、对策措施、素质教育、督促考评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有切实可行的科学工具、手段、方法。我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与各种矛盾交汇的时期,又面临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的复杂度、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前所未有,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对科学判断和决策的水平、对每个组织与个体的管理基本功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靠拍脑袋、蒙混、想当然、差不多这些违背科学精神的思维和行为不可能闯关过隘,一旦疏失,早晚都会造成损失。日本工商业、政府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即便如此,在经济飞速增长后仍不可避免地陷入长达十几年的低谷,至今未完全走出困境。相比而言,我们的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更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备好基本功,无论是遇到经济周期调整抑或难以预料的灾难或危机,都能运筹帷幄,从容应对。科学管理是与不求甚解、低效无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相对抗,是硬打硬的功夫,要有狠劲,抓紧补上这一堂必需课,理应成为当务之急。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是科学精神,所强调的是求真务实,所要实现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而这些需要每个人对“科学”二字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的理解和敷衍的应用,不能靠照本宣科或一知半解,需要我们每个人强大的执行力与高度的责任心。
要补上科学管理这一必需课,有三点十分重要:
一是普及性教育。如何增强全民的科学管理意识?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在日常实践中总结运用?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德鲁克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管理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不处于管理之中,因此管理不仅仅是CEO或者各级主管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要义”。对科学与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只是企业家,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普通公民都需要学习、领会、掌握,把它们物化为具体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并能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崇尚科学成为时尚。因此,极有必要在各行各业大力推行科学管理活动,使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渗入到人们的日常习惯与思维中,并反过来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管理活动中。每个公民都是管理者,都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都要像管理者那样思考,使科学管理成为全民的普遍意识,培养我们的现代工商文明基因,为现代工商文明的建设奠定根基。
二是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中的实际现状、问题、需求,总结形成一整套适应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体系。我们已有不少企业应用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运筹控制等科学管理工具。本人在江浙一带企业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创始人并未有多高文化,也未系统学习过管理学,但他们都能办出运作规范、高成长性的企业,就在于他们摸爬滚打在企业第一线,抓细节抓流程,精打细算,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应中国企业特性与瞬息万变市场的科学管理方法。我们需要一大批研究者能够深入到中国创业企业、中小企业第一线,认真总结和提炼这些鲜活、丰富、特有的企业案例,包括企业失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库与案例库,填补中国管理科学的空白。这些经验与案例是任何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三是切忌以概念套概念,以结论套结论。科学管理的最大特色是把科学引入了管理领域,必然要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要有具体的数量分析和科学的论证过程,有的还要像泰罗一样进行“科学试验”,要总结出标准化工作模板。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毛泽东很善于结合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总结科学的领导和工作方法,他曾对于如何开好调查会和党委会,如何写新闻稿、传单和布告,如何对社会实情进行数量分析等等都提出过十分具体细致的指导性意见和示范,还提供了农村调查、宣传提纲标准样式。毛泽东十分注重细节,注重工作标准,注重典型示范,注重实践总结,而且亲历亲为,是能将战略大局与细节执行完美结合的典范。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思想宝库,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管理基本功体现在哪里?一是个人与组织的基础管理水平,二是职业精神,三是思维方法,四是实践精神。所有这些都落脚在科学管理的精神、理念、方法、工具及相对应的职业标准。科学管理的核心词汇就是精细、标准、流程、规范、数量、过程控制、总结、积累。这些词汇人们大都耳熟能详,不难理解,做起来的技术难度似乎不算大,不是什么“高科技”,但正因为这样才最容易被漠视,而且其艰难之处在于能否认认真真、持之以恒、一点一滴做下去,达到崇尚的地步。我们羡慕西方成熟企业的严谨有序、高效运作、讲求科学论证和决策程序,也把世界500强当成努力奋斗的目标,但人家能有这些成就的源头就在于上百年来以“泰罗制”为发端的科学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和根基,通过科学管理精神的熏陶与各类科学管理工具的应用,造就了一代代适应科学管理要求的职业化人才。这两项都是我们适应工业化、迈向现代化、构筑现代工商文明的软肋和薄弱环节,在教育、职业训练等方面还显得十分欠缺,在科学管理的普及化、大众化方面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科学管理,强调“补课”?发轫于“泰罗制”的科学管理应该说一直以来未受到我国管理学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更是一无所知。20世纪初,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发明了一套被称为“泰罗制”的科学管理方法。“泰罗制”是现代管理学的发端和起源,泰罗也因之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这套方法产生于制造业生产第一线,是泰罗通过成千上百的试验与深入生产第一线的体验,归纳总结出的最佳生产方法、程序与标准。重要的是,在一百年前就由“泰罗制”为发端而形成的科学管理思想,深刻地改变和影响了现代企业管理。一百年过去了,如今各种流派的管理方法、概念和工具不断涌现,但是以“泰罗制”为起源的科学管理依然是构筑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科学管理是从小农经济、小生产转变为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使得规范化、标准化成为现代企业运行的基础,今天任何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德鲁克为代表奠基的现代管理学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没有科学管理的革命和运动,就不会有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工商文明。而我们的企业界很容易因被冠以“现代”一词而忽视其起源、根基。管理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有效性取决于适用的时期、企业群体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来说,我们正处于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企业的高速成长更多地依赖于特殊环境下的不易长期保有的政策和资源优势,企业经营历史都很短,企业管理经验缺乏传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大批新移民、农民工进城需要尽快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的基本素质要求,不断涌现的新兴创业者、企业家甚至还未受过科学管理的启蒙教育,职业化素质的训练不足,职业道德建设尚未成体系,不重细节,缺标准、缺规范、缺数量分析、缺科学论证几成积弊。中国企业群体的现状和特征决定了科学管理大有作为的空间。科学管理技术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更具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正当其时。
对以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数量化为特征的科学管理的漠视是当前各行各业最大的管理瓶颈。研究表明,中国企业与西方7个最发达国家的管理差距至少在五六十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各行各业的基础管理与职业素质远远不能适应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要求?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将会带来怎样的严重后果?我们最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就是缺乏科学管理的大众化培育,缺乏科学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的广泛应用,缺乏能体现科学精神、方法的全民职业素质训练。
科学管理的特性决定了必然要对职业素质提出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需要每个公民都能把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理念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求每个人对任何事情从起源到结果的每一个细微环节都能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勤勉尽责,坚持不懈,长期积累,在干中学、学中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注重了这样的基本功训练,有了这样的自我管理习惯,有了这样的职业精神,才能推动科学管理的应用与普及,才能构筑现代工商文明。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化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大概”、“可能”、“差不多”之类的敷衍与含糊,而是建立在精确到“毫秒”的准确判断、决策与执行上。只有建立在厚实的科学管理基础之上,回归管理的起源,老老实实补上科学管理这一课,我们才可以运用更高级的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才可以谈论现代企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二、科学管理是一个体系,与差不多、想当然、不求甚解、低效无序、官僚主义相对抗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自主创新国家战略,以崇尚科学为荣,这一切最终体现在执行和过程控制上,最终要靠科学管理来推动。谁去执行,怎么执行,执行效果如何检测、评价?如何通过过程控制来保障执行效果?这是涉及舆论宣传、对策措施、素质教育、督促考评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有切实可行的科学工具、手段、方法。我们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与各种矛盾交汇的时期,又面临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的复杂度、不确定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前所未有,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对科学判断和决策的水平、对每个组织与个体的管理基本功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靠拍脑袋、蒙混、想当然、差不多这些违背科学精神的思维和行为不可能闯关过隘,一旦疏失,早晚都会造成损失。日本工商业、政府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即便如此,在经济飞速增长后仍不可避免地陷入长达十几年的低谷,至今未完全走出困境。相比而言,我们的基础管理还十分薄弱,更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备好基本功,无论是遇到经济周期调整抑或难以预料的灾难或危机,都能运筹帷幄,从容应对。科学管理是与不求甚解、低效无序、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相对抗,是硬打硬的功夫,要有狠劲,抓紧补上这一堂必需课,理应成为当务之急。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是科学精神,所强调的是求真务实,所要实现的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而这些需要每个人对“科学”二字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的理解和敷衍的应用,不能靠照本宣科或一知半解,需要我们每个人强大的执行力与高度的责任心。
要补上科学管理这一必需课,有三点十分重要:
一是普及性教育。如何增强全民的科学管理意识?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在日常实践中总结运用?现代管理学奠基人德鲁克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管理社会,我们的工作、生活无不处于管理之中,因此管理不仅仅是CEO或者各级主管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要义”。对科学与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不只是企业家,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普通公民都需要学习、领会、掌握,把它们物化为具体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并能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使崇尚科学成为时尚。因此,极有必要在各行各业大力推行科学管理活动,使得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渗入到人们的日常习惯与思维中,并反过来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管理活动中。每个公民都是管理者,都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都要像管理者那样思考,使科学管理成为全民的普遍意识,培养我们的现代工商文明基因,为现代工商文明的建设奠定根基。
二是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中的实际现状、问题、需求,总结形成一整套适应中国企业特色的科学管理体系。我们已有不少企业应用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运筹控制等科学管理工具。本人在江浙一带企业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的领导人、创始人并未有多高文化,也未系统学习过管理学,但他们都能办出运作规范、高成长性的企业,就在于他们摸爬滚打在企业第一线,抓细节抓流程,精打细算,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应中国企业特性与瞬息万变市场的科学管理方法。我们需要一大批研究者能够深入到中国创业企业、中小企业第一线,认真总结和提炼这些鲜活、丰富、特有的企业案例,包括企业失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库与案例库,填补中国管理科学的空白。这些经验与案例是任何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
三是切忌以概念套概念,以结论套结论。科学管理的最大特色是把科学引入了管理领域,必然要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要有具体的数量分析和科学的论证过程,有的还要像泰罗一样进行“科学试验”,要总结出标准化工作模板。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毛泽东很善于结合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总结科学的领导和工作方法,他曾对于如何开好调查会和党委会,如何写新闻稿、传单和布告,如何对社会实情进行数量分析等等都提出过十分具体细致的指导性意见和示范,还提供了农村调查、宣传提纲标准样式。毛泽东十分注重细节,注重工作标准,注重典型示范,注重实践总结,而且亲历亲为,是能将战略大局与细节执行完美结合的典范。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挖掘的思想宝库,对于我们今天的科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