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第三次“出卖”台湾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李登辉上台,"台独"势力日益抬头,陈水扁上台后,更是大肆购买洋枪洋炮,甚至放出"建军备战"、"决战境外"的狂言,在"以武拒统"的道路上滑得更远。"台独"就意味着战争。"台独"分子之所以胆敢这样"玩火",无非是自认为有"洋大人"在背后撑腰,特别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加强、美国一些人"武力保台"声音的鼓噪,更使其利令智昏。但是,"洋大人"真的就那么靠得住吗?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为脱身越战泥潭,借“大三角”关系遏制苏联逼人攻势,尼克松访华,台湾第一次被“出卖”
  
  台湾虽然是美国在西太平洋上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但在美国全球战略的棋盘上不过是一颗"棋子"。在华盛顿的政治天平上,北京的份量远远重于台北。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最终将从台湾撤出美军和军事设施。
  此前,蒋介石一直对这位"洋大哥"抱有幻想,他说:"中美两国长久以来原是邦交深厚的国家,而且每当中国艰难的时候,美国都能给予支持协助,使中华民国人民获得自由......中美两国人民需要彼此通力合作,增进其坚定不渝的情感道义。"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蒋介石的希望落空了。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宣布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宣布这一消息之前的20分钟,台湾驻美国"大使"沈剑虹才得知这一惊人的消息,他后来回忆了当时的反应:"有几分钟时间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我简直不能相信方才听到的话是真的。"本来与尼克松私交甚深的蒋介石大骂"尼克松不是个东西"。尽管尼克松不断地保证"美国决心遵守对中华民国的承诺",但蒋介石还是不禁长叹一声:"从此以后,我们要比以前更依靠自己了。"蒋介石从此卧病不起,直到去世。台湾报刊甚至传言,蒋介石实际上是被美国气死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阻止苏联南下,防止其在战略武器方面获得优势,卡特决心与中国建交,台湾第三次被“出卖”
  
  70年代中期以来,美苏争霸的态势是"苏攻美守"。美国政府认识到,要想遏制苏联,保住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卡特政府权衡再三,终于下决心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1978年5月20日,就在蒋经国继任"中华民国总统"就职大典同一天,卡特派国务卿布热津斯基飞抵北京,商谈建交事宜。在与邓小平的会谈中,布热津斯基说:"卡特总统和我认为美中两国具有某些共同的根本利益和类似的长期战略关注......在共同威胁面前,我们应当再度合作。"美国驻"中华民国"最后一任大使安克志认为,卡特政府的举动就像直接打了蒋经国一巴掌。1978年12月13日,卡特接受美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还表示,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许多分歧,双方建交似乎还未到突破阶段。谁知两天后卡特即宣布了令人震惊的中美建交决定。卡特原定事前12小时通知台湾,可是由于安克志在外参加社交活动,只提前了六个小时才向蒋经国打招呼。这一消息如同一颗原子弹爆炸,使整个台湾岛一下子炸了窝,"外交部长"沈昌焕也引咎辞职。台湾媒体评论:卡特政府和中共建交,只是持续尼克松政府以来的战略,关键是卡特政府的处理方式如此粗糙,采取了近乎侮辱"中华民国"的方式。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1982年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后,一段时期里美台关系继续在削弱的过程中调整,尽管中美关系也随之出现重大的波动,但是,美台军事关系受到有力的抑制,政治关系也在走下坡路。
  纵观此时期美国与台海两岸"小三角"关系的发展过程,人们不难发现,美国虽然总是"偏向"台湾一方,但有时出于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它又不时对台有"背信弃义"之举,难怪台湾有些人士感慨:
  "美国人太不够意思了!"
  
  “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这是美国战略家在对外政策时笃信的箴言。当“朋友”与利益“相冲突时,美国人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
  
  美国是个讲究实用主义的国家,前国务卿约翰·杜勒斯曾直言不讳地宣布:"我们没有任何朋友,只有利益"。任何时候,美国要维护的都是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几经修订新近出笼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根据轻重缓急,将"国家利益"分为三大类:"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
  尽管中美两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和地缘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当前中美关系仍然有一定的波折起伏,但从长远看,两国关系仍存在重要的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从经济利益来看。美国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中美在经济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已经成为中美双边关系的基础和最具活力的部分。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指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一个有巨大经济机会的地方。美国在这一地区有巨大的贸易和经济利益。美国一旦卷入台海冲突,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美国的军火销售,但将会失去其在华乃至东亚地区更大的经济利益。
  两国在安全领域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如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保证美国对海湾地区石油使用权及保持美国在欧亚大陆的领导权,是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而维护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是其中必要条件之一。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中美两国在维护亚太和世界的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打击反对恐怖主义等方面,都负有共同的责任,拥有共同的巨大利益。不久前曾在卡特政府任助理国务卿、负责1978年美中关系正常化谈判工作的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对华关系的关键时刻》的文章,认为美中关系将是下一个历史时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其重要性相当于20世纪后半叶大部分时间内主导世界事务的美苏关系。
  反观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只能作为它的"人道主义及其他利益"中的一部分,美国不会为了维护所谓"人道主义的利益",而刻意损害自身"生死攸关的利益"和"重要的国家利益"。正如美国智库卡都研究所的报告指出的,"防卫台湾并非重大的美国安全利益,竭尽所能协防台湾之说,已为美国制造了一个极端危险的境况"。
  在美国的安全战略上,一个"稳定、开放、繁荣和负责任的中国",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特别是在亚太地区,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就无法实现其保持这一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战略目标。
  台湾当局妄图以美国为靠山搞"台独",显然是自欺欺人,痴人说梦。就连美国的老牌亲台分子也警告台湾新领导人说:"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毕竟不是用于保护挑衅,也不是一张可以任意将美国卷入不必要的太平洋战争的执照。"无论从历史、国际战略互动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现实情势的角度看,台湾未来的前途、安全最终取决于中国大陆,取决于两岸最终和平统一。为台湾问题而公开与中国摊牌,引火烧身显然是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其他文献
在50年代中期,事实上是阿尔及利亚战争比任何其他原因或当时的事件更能把众多的知识分子动员起来。而且,在一部分法国知识分子身上,这场战争的印记是深刻而持久的。1963年,西蒙娜·德·波伏瓦在《物的力量》中说:"我并不是自愿让这场战争侵入到我的思想、我的睡眠、我的情绪中的。"诚然,我们必须注意到,这句话有些夸张,或者至少是带有一种追溯历史时产生的情绪,但无论如何,这个看法从政治上、心理上,以及几乎是身
期刊
主持人:林承节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王红生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  嘉 宾:姚卫群教授    北京大学哲学系  姜景奎副教授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  尚会鹏教授    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南亚研究室  江亦丽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中心  愿她走过的路上点缀些清绿的荷塘  愿大树的浓荫掩遮着火热的炎阳  愿路上的尘土为荷花的花粉所调剂  愿微风轻轻地
期刊
历史学家,真正的历史学家,他的使命不在于进行谴责或歌颂。知识分子,既不能把他们笼统地看作维护正义的英勇骑士和民族尊严的守护者;相反,也不能把他们描绘成在政治上具有危险性又不负责任的一个不断繁殖的群体。如果必须从20世纪知识分子历史中得出一种道德上的教义的话,那么,它只能给我们一个最简单、平实的结论:这些知识分子并不是不会犯错误的,他们在自己的游历中,迈出了一串......知识分子的步伐。▲  摘自
期刊
这是IT史上最大的一桩购并案。它将打造一个新的IT领导者,诞生又一个IT巨鳄。  2002年3月20日,惠普与康柏合并一案在惠普公司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虽然惠普声称最后的统计结果没有出来,但从目前情况看,似乎大多数股东赞成合并,惠普与康柏合并似乎已成定局。惠普与康柏最初宣布合并是在2001年9月4日,惠普公司将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康柏公司。根据协议,合并以换股的方式进行,在新公司股份中,惠普占6
期刊
八国集团(G8)领导人峰会,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今年在埃维昂的峰会尤其如此。因为这是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次峰会,八国领导人是否会借此弥补裂痕,他们会将这个组织引向何处,甚至是否会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取代遭到严重削弱的联合国,这些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对我们来说,这次会议的最大亮点是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首次出席了同时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一时间,国内外舆论议论纷纷,在给予充分关注和肯
期刊
清华大学学生问布什:为什么美国总是讲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不讲和平统一?布什不作明确回答,只是把"和平解决"解释为和平对话,既不讲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对话,也不讲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是因为美国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从未讲过"反对台湾独立、支持中国统一"的话,从《上海公报》到以后的所有文件、声明,美国一直表示台湾问题要"和平解决"。所谓"和平解决",无非是两条:一是和平统一,一是和平独立。"和平统一,
期刊
出动韩国陆海空三军65万人、驻韩美军3.7万人、驻日美军1万多人,将电脑控制的"战时联合增援演习"与代号为"秃鹫"军事演习合二为一。  美国把朝鲜列入"邪恶轴心国",又列为七个核打击目标国之一,将朝鲜视为反恐战争对象,在对待朝鲜问题上鲜明体现出"布什主义"咄咄逼人的气势,这使朝鲜半岛局势的每一点变化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这种形势下,3月21日至27日,美韩在朝鲜半岛举行了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出动韩
期刊
几十年来当权都 往来兴替,军事战略也几经变更,然而对统一的阻碍仍依然如故。  国民党史败亡台湾后,随着国际形势、两岸力量对比和台岛内情况的变化,台湾军事战略亦几经变换。    “反攻大陆”是蒋介石败亡台湾后为稳定军心而提出的一个口号。从1949年到1967年,是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改变对华政策,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相继与台签署“联防互助协
期刊
武器装备是台湾军队的物质基础,是台湾当局抗拒祖国统一的重要支柱。那么,台军队武器装备怎样?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家底究竟如何?基本技术水平处于什么档次呢?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至今,台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走过了两个阶段(70年代及以前)、军购与自制相结合阶段(80年代及后以)。    50多年前国民党仗恃美国枪炮发动全面内战,失败后溃逃台湾岛一隅,几十年来其武器装备一直摆脱不了完全依赖美国的顽疾,大
期刊
狭窄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经济基础,要搞什么"独立王国",必然是自寻绝路。    台湾是一个典型的山地岛屿,大小共有88个岛屿,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从军事战略角度来分析,应该是易守难攻。但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台湾岛屿的攻、守、难、易,已发生转变,特别是在台湾经济对外高度依赖的情况下,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已变成易围难破。而战争承受能力差,又转化成易攻难守。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交通密集,易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