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克罗恩病的疗效,探讨英夫利昔单抗相对于激素及免疫抑制是否存在治疗优势。
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岁克罗恩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10;英夫利昔单抗或激素诱导缓解治疗;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或美沙拉嗪维持治疗;激素诱导缓解患儿需随访1年以上。将所有患儿分为英夫利昔单抗组和激素组,在治疗后2、4、8、12、24及48周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药物不良反应,计算PCDAI、克罗恩病内镜下活动指数(CDEIS)。评估患儿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复发、黏膜愈合程度及生长发育情况。
结果纳入完整病例22例,其中英夫利昔单抗组和激素组各11例。英夫利昔单抗组在第2、4、8周临床缓解分别为6、5、7例;激素组分别为6、9、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14、0.92,P均>0.05)。英夫利昔单抗组在第2、4、8周的临床应答例数分别为8、8、11例;激素组分别为8、9、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26、2.20,P均>0.05)。英夫利昔单抗组及激素组患儿PCDAI在第2、4、8周均明显低于第0周(P均<0.05)。在第2、4、8周,两组PCDA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英夫利昔单抗组第12、24、48周的维持缓解比例分别为8/11、7/8、3/5;激素组分别为7/11、9/11、8/1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治疗第8周,英夫利昔单抗组及激素组分别中有7例和9例患儿成功诱导缓解。在第12、24、48周两组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3、0.09、1.00,P均>0.05)。在第24周,英夫利昔单抗组年龄别身高(HFA)Z评分变化值较激素组显著增高(P<0.05)。其他观察点,两组HFA Z评分的变化值比较及体质指数(BMI)Z评分的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英夫利昔单抗组中有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激素组中所有患儿均出现满月脸等不良反应。
结论英夫利昔单抗对儿童克罗恩病的诱导缓解率与激素类似。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不良反应较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