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殇谷城
我上中专学的是文秘专业,三年制,第三年是脱产实习。就在我踌躇不定时,儿时玩伴英子来信:县城一家商场正在招聘人员。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距县城百里之遥。
上缴1500元押金后,我进入了这个名叫“大世界”的商场。前期阶段是培训上岗,这里聚集了来自县城周边乡镇30多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上午,一名姓殷的教练教我们正步走,准备开业升旗仪式、做操。据说他在嵩山少林寺学过武术。下午由县一中一位姓杨的老师教我们讲普通话及计算机操作。晚上,县城邻郊的同事骑单车回家去了,我们和余下的十五六名离家较远的工友就住在商场为我们租住的城郊楼阁里谈天说地,清贫而又快乐。
英子不让我告诉别人是她介绍我来这里的。她的家庭条件在我们村当属首位,我至今隐约记起,过去我们家没有猪肉吃时,从她家门口经过,时常会看到她家堂屋挂着一条条熏好的猪肉。英子老爸是县城铜矿厂的正式职工,但是很小气,瞧不起穷人。听我父亲讲,帮他家修房子,请人喝酒,他怕人家喝多了,就将酒精兑进去。好在父亲不喝酒。
这个县城名曰:谷城,位于江汉平原,粉水河畔,人口密集,繁华热闹。闲暇时,我喜欢去体育馆漫步,登临百步梯,走读图书馆。
在一次参加一本杂志社举办的诗歌比赛中,我认识了谷城县一中的老校长胡子骞老师,在他的教诲下,我的写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至今,每每想起,心存感恩,恍然一梦,数年过去,漂泊而不知所归,更不知现在他老人家是否安好。
与英子的第一次约会,是我的一首名叫《乡愁》的拙诗发表在县报的副刊上,几位同事正在为我庆贺,有个叫枝子的女孩告诉我,说英子在楼顶等我。
那夜风高月淡。英子喝了两支县城有名的“双沟”醉酒,道出这两个月不理我的原因,她说她不理我是想让我发奋图强,不可以碌碌无为。我守在英子旁边整整一晚,还偷偷吻了她……
三个月集训完毕,“大世界”商场正式开业,一楼经营烟酒副食、日用百货,二楼是服装鞋帽,三楼是五金家电。我任一楼大厅营业部主任,主要负责监管上下班交接和收银员核查对账工作。
英子是高贵的,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见她同商场几位经理从皇后舞厅出来。我告诉她那不是她该去的地方。她横眉冷对的话语使我明白:爱情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要鲜活,必须不断地供给她牛奶和面包。
不到一年,“大世界”商场因经营不善,宣告倒闭,同时宣告流产的,还有我那青梅竹马的初恋。
那年是1995年,那年冬天的雪很大,在寒瑟的风雪中,我离开了谷城。
泪别北京
小波、剑南和我从谷城辗转到河南东县,才挤上火车到达号称世界最大的火车站——北京西站。这是1996年7月。
下了火车,按着箭头走出地下室,我来到了候车厅。这时,我们才感觉到自己像失去母亲的羔羊,迷茫、孤独而无助。小波和剑南是我大嫂家的侄子。在他们的鼓吹下,不愿干农活的我偷偷地和他们一合计,才溜了出来。
下一站到哪里?自诩见过世面的剑南一声不哼,望着车水马龙的人群。我想:回去,退路只有一条;往前,却有无数条路供你选择。我买了一张北京地图,我们到了公主坟,出了地铁口,来到了石景区一个名叫模式口西里的建筑工地。
两个月后,小波和剑南吃不了那份连大人们都几乎难以坚持的活计,决定离开,而我在伙房帮厨,不用风吹日晒,才坚持呆了下来,但这未必是好事。
10月的站台,北风夹裹着细沙,打在脸上生痛。送小波和剑南登上开往西站的公交车时,我的泪不由淌了下来:自此,在人海茫茫的北京,我将一个人扛住风雨!
进入冬季,北京的天气很冷,在这里没有冻的感觉,只有痛!我每天5点钟要烧一大锅热水,用来煮白菜,然后捞上来切碎,要不,白菜硬得根本切不动,可想而知,气候冷到什么程度。晚上要裹件棉袄,还要外加一件军用棉衣,头戴棉帽,护住耳朵方可御寒。有空时,我上街去看扭秧歌。扭秧歌是北京居民自己举办的一项文艺活动。
北京的主食是馒头。我每天帮大厨师烧煤火、切菜、揉面,干这些帮厨的活计。但是,就是这份所谓的美差,却差点要了我的命。
那是12月份的一天傍晚,我刚洗涮完毕后从大门口出来,几个河北的建筑工围住我,说其中一个人的钱丢了,问我拿了没有,我说没有,他们不由分说对我拳打脚踢。我孤身一人,他们人多势众,我根本不敢还手。当我浑身鲜血时,他们也打累了。我还是否认没有拿他们的钱,一个钢筋工竟然丧心病狂地用他的臭嘴咬住我的鼻子和上嘴唇使劲一扯,我歇斯底里地拼命挣扎,才得以逃脱他们的包围。
我找到工头哭诉了一切,活该那个钢筋工倒霉,他喝了点酒,竟然在工头面前骂骂咧咧,被工头打得满地找牙。
1996年12月15日晚上8点,我登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送我的是河北省安国县一位姓吕的厨房师傅,他告诉我:“由于你是一个外省人,在这风吹日晒的鬼天气里却能在厨房工作,他们会让你享受吗?”
在北京,我记住了满腔正义的吕师傅,我的医药费及全部工资都是由他帮我争取到的。
不灭的信念
打点行囊,继续上路,南下漂泊深圳是1997年春节过后。
10年间,我做过毛织厂的织机工,五金厂的研磨工,中介所的招聘工作人员,流浪记者,而今,进入这间食品公司做仓库主管。
先生存再发展,这是我打工的深切体会,所有的青春、浪漫、激情在现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人活着必须要生活,生活必须要吃饭,只有吃饭你才能生存,只有生存下来你才能实现你的理想、抱负及目标。
在这间食品公司,5年来,我从基层做起,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总的器重。记得在福田深圳大学学习时,陈安之老师曾经说过:要想改变你的命运,首先要改变你的思想,要想改变你的思想,首先改变你的行为。就让这句话作为我们打工者的共同勉励吧!
我上中专学的是文秘专业,三年制,第三年是脱产实习。就在我踌躇不定时,儿时玩伴英子来信:县城一家商场正在招聘人员。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距县城百里之遥。
上缴1500元押金后,我进入了这个名叫“大世界”的商场。前期阶段是培训上岗,这里聚集了来自县城周边乡镇30多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上午,一名姓殷的教练教我们正步走,准备开业升旗仪式、做操。据说他在嵩山少林寺学过武术。下午由县一中一位姓杨的老师教我们讲普通话及计算机操作。晚上,县城邻郊的同事骑单车回家去了,我们和余下的十五六名离家较远的工友就住在商场为我们租住的城郊楼阁里谈天说地,清贫而又快乐。
英子不让我告诉别人是她介绍我来这里的。她的家庭条件在我们村当属首位,我至今隐约记起,过去我们家没有猪肉吃时,从她家门口经过,时常会看到她家堂屋挂着一条条熏好的猪肉。英子老爸是县城铜矿厂的正式职工,但是很小气,瞧不起穷人。听我父亲讲,帮他家修房子,请人喝酒,他怕人家喝多了,就将酒精兑进去。好在父亲不喝酒。
这个县城名曰:谷城,位于江汉平原,粉水河畔,人口密集,繁华热闹。闲暇时,我喜欢去体育馆漫步,登临百步梯,走读图书馆。
在一次参加一本杂志社举办的诗歌比赛中,我认识了谷城县一中的老校长胡子骞老师,在他的教诲下,我的写作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至今,每每想起,心存感恩,恍然一梦,数年过去,漂泊而不知所归,更不知现在他老人家是否安好。
与英子的第一次约会,是我的一首名叫《乡愁》的拙诗发表在县报的副刊上,几位同事正在为我庆贺,有个叫枝子的女孩告诉我,说英子在楼顶等我。
那夜风高月淡。英子喝了两支县城有名的“双沟”醉酒,道出这两个月不理我的原因,她说她不理我是想让我发奋图强,不可以碌碌无为。我守在英子旁边整整一晚,还偷偷吻了她……
三个月集训完毕,“大世界”商场正式开业,一楼经营烟酒副食、日用百货,二楼是服装鞋帽,三楼是五金家电。我任一楼大厅营业部主任,主要负责监管上下班交接和收银员核查对账工作。
英子是高贵的,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见她同商场几位经理从皇后舞厅出来。我告诉她那不是她该去的地方。她横眉冷对的话语使我明白:爱情不只是花前月下的浪漫,爱情要鲜活,必须不断地供给她牛奶和面包。
不到一年,“大世界”商场因经营不善,宣告倒闭,同时宣告流产的,还有我那青梅竹马的初恋。
那年是1995年,那年冬天的雪很大,在寒瑟的风雪中,我离开了谷城。
泪别北京
小波、剑南和我从谷城辗转到河南东县,才挤上火车到达号称世界最大的火车站——北京西站。这是1996年7月。
下了火车,按着箭头走出地下室,我来到了候车厅。这时,我们才感觉到自己像失去母亲的羔羊,迷茫、孤独而无助。小波和剑南是我大嫂家的侄子。在他们的鼓吹下,不愿干农活的我偷偷地和他们一合计,才溜了出来。
下一站到哪里?自诩见过世面的剑南一声不哼,望着车水马龙的人群。我想:回去,退路只有一条;往前,却有无数条路供你选择。我买了一张北京地图,我们到了公主坟,出了地铁口,来到了石景区一个名叫模式口西里的建筑工地。
两个月后,小波和剑南吃不了那份连大人们都几乎难以坚持的活计,决定离开,而我在伙房帮厨,不用风吹日晒,才坚持呆了下来,但这未必是好事。
10月的站台,北风夹裹着细沙,打在脸上生痛。送小波和剑南登上开往西站的公交车时,我的泪不由淌了下来:自此,在人海茫茫的北京,我将一个人扛住风雨!
进入冬季,北京的天气很冷,在这里没有冻的感觉,只有痛!我每天5点钟要烧一大锅热水,用来煮白菜,然后捞上来切碎,要不,白菜硬得根本切不动,可想而知,气候冷到什么程度。晚上要裹件棉袄,还要外加一件军用棉衣,头戴棉帽,护住耳朵方可御寒。有空时,我上街去看扭秧歌。扭秧歌是北京居民自己举办的一项文艺活动。
北京的主食是馒头。我每天帮大厨师烧煤火、切菜、揉面,干这些帮厨的活计。但是,就是这份所谓的美差,却差点要了我的命。
那是12月份的一天傍晚,我刚洗涮完毕后从大门口出来,几个河北的建筑工围住我,说其中一个人的钱丢了,问我拿了没有,我说没有,他们不由分说对我拳打脚踢。我孤身一人,他们人多势众,我根本不敢还手。当我浑身鲜血时,他们也打累了。我还是否认没有拿他们的钱,一个钢筋工竟然丧心病狂地用他的臭嘴咬住我的鼻子和上嘴唇使劲一扯,我歇斯底里地拼命挣扎,才得以逃脱他们的包围。
我找到工头哭诉了一切,活该那个钢筋工倒霉,他喝了点酒,竟然在工头面前骂骂咧咧,被工头打得满地找牙。
1996年12月15日晚上8点,我登上了开往家乡的列车。送我的是河北省安国县一位姓吕的厨房师傅,他告诉我:“由于你是一个外省人,在这风吹日晒的鬼天气里却能在厨房工作,他们会让你享受吗?”
在北京,我记住了满腔正义的吕师傅,我的医药费及全部工资都是由他帮我争取到的。
不灭的信念
打点行囊,继续上路,南下漂泊深圳是1997年春节过后。
10年间,我做过毛织厂的织机工,五金厂的研磨工,中介所的招聘工作人员,流浪记者,而今,进入这间食品公司做仓库主管。
先生存再发展,这是我打工的深切体会,所有的青春、浪漫、激情在现实面前是不堪一击的。人活着必须要生活,生活必须要吃饭,只有吃饭你才能生存,只有生存下来你才能实现你的理想、抱负及目标。
在这间食品公司,5年来,我从基层做起,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总的器重。记得在福田深圳大学学习时,陈安之老师曾经说过:要想改变你的命运,首先要改变你的思想,要想改变你的思想,首先改变你的行为。就让这句话作为我们打工者的共同勉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