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现状: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既有质又有量。所以,对技工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是让教师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开放教育的理念,能力教育的理念,发展创新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更新观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53-01
1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从管理角度上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而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从教师角度上看,教师观念没有得到大的转变;教学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太传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不明确为什么要上这节课,上这节课可以形成哪种能力?由此看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入。
2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应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長。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达到的水准,更应关注他们对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的生成。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思维品质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技工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首先,技工学校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3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目前技工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主要有三种情况:(1)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2)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因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3)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职教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
3.2 创新科学评价机制
从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如何?与社会的联系怎样?教学时间的分布是否合理等。
3.3 革新课堂设计思路
呵护—— 生命的良好基因要素,如创造性的求知欲,问题意识等与生俱来,却是脆弱的,如同种子,首先需要的是呵护,以保证它能正常萌生。教育的双剑效应,在培养人发展人的同时,有时也在扼杀人,而扼杀的往往就是人的创造性。
培育—— 人为其人,首先具有社会化或人文化生长机制,但不会纯自然地生长或自然生长的效率是不高的。教授、训练、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里,良好的土壤,适宜的空气与阳光,加上科学培植,才有利于生命的生长。
唤醒—— 与生俱来的人的主体性往往是沉睡的,需要唤醒。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人的主体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些因素的激活,便是实现了主题精神的觉醒。所以新教育也正是如弗莱雷所追寻的,是激发式的教育。
生成—— 新教育追求的是主体的自我生成,自主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的自主建构,还是品性养成的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且生成是具有历史性的,动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呵护、培育、唤醒与生成伴随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这几层要义既是层层递进的,也是并列共生的。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这是革新课堂思路,课程设计合理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课堂设计的主要内容,应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列“图”。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对每个子能力再行结构化,并细化到每门课每堂课,并用特殊的符号在结构图中标示这堂课的位置(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根本目标),这样有利于师生对知识,能力的系统了解,避免“炒回锅肉”。
(2)划“点”。就是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也就是使教师明确操作重点和学生的掌握重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特别重要的是“能力”点。
(3)定“量”。要使信息从学生的脑、手、口、眼、耳各个部位强化刺激,形成有意注意和弧反射,达到完成课标任务的目的,必须保证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证学生多边活动量,特别是与专业有关的“前沿”信息,必须引起相当的重视。
(4)设“度”。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不仅教师胸中有“度”,而且还可让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5)想“法”。课堂教学得法,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法是课堂设计的内容之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悬念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方式。多样化的传播方法和序列,可以避免课堂形式的单调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更新观念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053-01
1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从管理角度上看,只注意到“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而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只注意到理论上的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意识;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从教师角度上看,教师观念没有得到大的转变;教学目标不明确;方式方法太传统。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不明确为什么要上这节课,上这节课可以形成哪种能力?由此看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入。
2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只有改革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应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成長。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在现实情况下达到的水准,更应关注他们对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素质和能力的生成。如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合作态度、感受和思维品质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技工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首先,技工学校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3 技工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目前技工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主要有三种情况:(1)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和实习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即便近年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输送的人才短期内还不可能成为骨干教师,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2)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因袭了普教的传统,对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思考;(3)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职教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
3.2 创新科学评价机制
从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维度。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如何?与社会的联系怎样?教学时间的分布是否合理等。
3.3 革新课堂设计思路
呵护—— 生命的良好基因要素,如创造性的求知欲,问题意识等与生俱来,却是脆弱的,如同种子,首先需要的是呵护,以保证它能正常萌生。教育的双剑效应,在培养人发展人的同时,有时也在扼杀人,而扼杀的往往就是人的创造性。
培育—— 人为其人,首先具有社会化或人文化生长机制,但不会纯自然地生长或自然生长的效率是不高的。教授、训练、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里,良好的土壤,适宜的空气与阳光,加上科学培植,才有利于生命的生长。
唤醒—— 与生俱来的人的主体性往往是沉睡的,需要唤醒。如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人的主体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这些因素的激活,便是实现了主题精神的觉醒。所以新教育也正是如弗莱雷所追寻的,是激发式的教育。
生成—— 新教育追求的是主体的自我生成,自主发展,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的自主建构,还是品性养成的自我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真正成功的教育,是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且生成是具有历史性的,动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
呵护、培育、唤醒与生成伴随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这几层要义既是层层递进的,也是并列共生的。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这是革新课堂思路,课程设计合理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课堂设计的主要内容,应涵盖如下几个要素:
(1)列“图”。将专业的能力结构图进行分解,对每个子能力再行结构化,并细化到每门课每堂课,并用特殊的符号在结构图中标示这堂课的位置(明确“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根本目标),这样有利于师生对知识,能力的系统了解,避免“炒回锅肉”。
(2)划“点”。就是明确课堂的教学重点,也就是使教师明确操作重点和学生的掌握重点。它包括知识的重点,难点和运用点,也包括方法指导点、情绪协调点及个别调节点,特别重要的是“能力”点。
(3)定“量”。要使信息从学生的脑、手、口、眼、耳各个部位强化刺激,形成有意注意和弧反射,达到完成课标任务的目的,必须保证一定的信息量,而且要保证学生多边活动量,特别是与专业有关的“前沿”信息,必须引起相当的重视。
(4)设“度”。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课堂设计应有不同程度,不同密度,不同进度的上、中、下三层设置。不仅教师胸中有“度”,而且还可让上、中、下各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
(5)想“法”。课堂教学得法,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法是课堂设计的内容之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悬念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方式。多样化的传播方法和序列,可以避免课堂形式的单调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