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稻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水稻价格高,稳定性好,农民称之为“经济型”粮食作物。本文分析了旱田改为水田的好处,并针对“旱改水”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措施。
[关键词] 旱改水 资金支持 合作社 品牌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29-01
一、“旱改水”的好处
1.“旱改水”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旱改水”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以龙江县为例,龙江县有可耕地260万亩,其中适宜“旱改水”的有30万亩。实施“旱改水”后,30万亩农田将成为高产田稳产田,按水稻亩产1100斤计算,每亩可比种植旱田增产300斤左右,共计增产粮食0.9亿斤。目前水稻的单价为每市斤1.55元左右,玉米的单价每市斤0.85元左右,这样下来,“旱改水”将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4000万元。另外,从当前的市场销售情况看,水稻的销路也要明显好于玉米。实践证明,“旱改水”可充分挖掘土地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旱改水”有利于企业增效。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大,会带动稻米加工等企业的不断兴起。当前,稻米是我国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每年稻米的消费量都非常大,市场的兴旺和品牌的打响,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企业效益的增加。
二、“旱改水”存在的问题
实施“旱改水”是高产创收最直接、最迅速的措施,但却存在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给予支持。
1.资金问题。从投入上看,水田要比旱田大。实施“旱改水”改造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例如整地、架电、打井、搭建育秧大棚等项目。目前看,打一眼10米以上水井需要资金0.2万元,仅可满足100亩水田灌溉用水需求,搭建单栋智能大棚就需要投资4万元,照此计算,如果要进行大型的旱田改造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2.改造区域分散。虽然老百姓对“旱改水”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承包地比较分散,多的几十亩,少的只有几亩,且不集中连片,形不成整体效益。
3.缺少项目扶持。“旱改水”改造上级没有专项扶持政策,工厂化集中大棚育秧面积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不能保证秧苗质量,影响水稻产量。
4.“旱改水”缺少品牌效益。由于土地不集中,水田种植户大都是自己忙自己的,造成水稻品种多、乱、杂,导致广大稻农乱引乱繁,水稻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水稻销售价格低,难以和大市场对接。
三、大力發展“旱改水”的建议
1.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和政策优惠,扶持鼓励“旱改水”。
在两江平原综合三大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加大“旱改水”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涉农项目资金要向“旱改水”倾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改造户进行资金补贴,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相关资金集中整合用于“旱改水”项目区,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2.扶持合作社发展。建立合作社可以转变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避免“旱改水”土地不集中的问题。“旱改水”项目由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项目资金向合作社倾斜,让合作社成为实施主体,促进广大农户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3.实行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建设,推进工厂化育秧进程。使用智能大棚育苗,每亩可增产稻谷100斤,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同时,还能够提高智能催芽车间的使用效率,促进工厂化育秧发展。
每栋大棚能够为120亩稻田提供优质秧苗,搭建大棚有能效供应稻田用苗要求,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品种统一、有效提高水稻品质提升,对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旱改水”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作社管理和采用工厂化育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实现有效对接。要推广新科技,强化技术保障。通过专家团队进行科学策划,统一打造大米品牌,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旱改水”作为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始终要把握重要环节,扎实推进低洼地和中低产田“旱改水”开发,达到改造一块、成功一片、效益一方的目的。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品质,整合品牌资源,将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内容,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长海,(1978—),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县委办公室工作。
[关键词] 旱改水 资金支持 合作社 品牌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029-01
一、“旱改水”的好处
1.“旱改水”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现有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旱改水”改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以龙江县为例,龙江县有可耕地260万亩,其中适宜“旱改水”的有30万亩。实施“旱改水”后,30万亩农田将成为高产田稳产田,按水稻亩产1100斤计算,每亩可比种植旱田增产300斤左右,共计增产粮食0.9亿斤。目前水稻的单价为每市斤1.55元左右,玉米的单价每市斤0.85元左右,这样下来,“旱改水”将直接带动农民增收24000万元。另外,从当前的市场销售情况看,水稻的销路也要明显好于玉米。实践证明,“旱改水”可充分挖掘土地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旱改水”有利于企业增效。随着水稻面积的不断增大,会带动稻米加工等企业的不断兴起。当前,稻米是我国半数以上人口的主食,每年稻米的消费量都非常大,市场的兴旺和品牌的打响,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企业效益的增加。
二、“旱改水”存在的问题
实施“旱改水”是高产创收最直接、最迅速的措施,但却存在着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给予支持。
1.资金问题。从投入上看,水田要比旱田大。实施“旱改水”改造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例如整地、架电、打井、搭建育秧大棚等项目。目前看,打一眼10米以上水井需要资金0.2万元,仅可满足100亩水田灌溉用水需求,搭建单栋智能大棚就需要投资4万元,照此计算,如果要进行大型的旱田改造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
2.改造区域分散。虽然老百姓对“旱改水”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承包地比较分散,多的几十亩,少的只有几亩,且不集中连片,形不成整体效益。
3.缺少项目扶持。“旱改水”改造上级没有专项扶持政策,工厂化集中大棚育秧面积少,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不能保证秧苗质量,影响水稻产量。
4.“旱改水”缺少品牌效益。由于土地不集中,水田种植户大都是自己忙自己的,造成水稻品种多、乱、杂,导致广大稻农乱引乱繁,水稻产量和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水稻销售价格低,难以和大市场对接。
三、大力發展“旱改水”的建议
1.通过项目资金倾斜和政策优惠,扶持鼓励“旱改水”。
在两江平原综合三大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加大“旱改水”项目资金扶持力度,涉农项目资金要向“旱改水”倾斜,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改造户进行资金补贴,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测土配方、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相关资金集中整合用于“旱改水”项目区,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2.扶持合作社发展。建立合作社可以转变家庭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避免“旱改水”土地不集中的问题。“旱改水”项目由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项目资金向合作社倾斜,让合作社成为实施主体,促进广大农户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3.实行智能化水稻育秧大棚建设,推进工厂化育秧进程。使用智能大棚育苗,每亩可增产稻谷100斤,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同时,还能够提高智能催芽车间的使用效率,促进工厂化育秧发展。
每栋大棚能够为120亩稻田提供优质秧苗,搭建大棚有能效供应稻田用苗要求,同时还能够促进水稻品种统一、有效提高水稻品质提升,对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旱改水”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作社管理和采用工厂化育秧等方式,与龙头企业实现有效对接。要推广新科技,强化技术保障。通过专家团队进行科学策划,统一打造大米品牌,确保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
“旱改水”作为造福农民的民生工程,始终要把握重要环节,扎实推进低洼地和中低产田“旱改水”开发,达到改造一块、成功一片、效益一方的目的。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加强生产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品质,整合品牌资源,将做大做强水稻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内容,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长海,(1978—),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县委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