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王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f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州城东门里偏南的内湖中,有一座单孔石桥,小巧精致,青石雕花栏杆,桥孔近水之处,又有红石雕龙一条,头北朝南,活灵活现,故而人称金龙桥。
  据传宋仁宗时,陈州大旱三年,哀鸿遍野,路有饿殍,皇帝命曹太后之弟四国舅到陈州粜米,但他大斗进,小斗出,米里掺沙,刮民膏血,敛财聚富,强占民女,百姓叫苦不迭,后來,四国舅用御授紫金锤打死饥民张老汉,其女张桂英进京告状,开封府尹包拯受理此案。包公乔装打扮,私访查寻,终于在金龙桥畔将四国舅铡为两段,血染金龙,桥边草根顿成赤色,千年不变。
  从此,金龙桥就成了抑恶扬善、扶正祛邪的胜地。凡来陈州的游客,多来此桥畔流连。但据有人说,历朝历代,当官的极少来这里。
  由于此地铡过四国舅,也就有了刑场之说。人们忌讳血光,因而这地方住户极少,除去陈白脖儿家,还有一户姓王的。
  王家历代以捏泥人为生。陈州泥人、泥狗闻名天下,素有“活化石”之誉,王家泥人自然也算内中一绝。说起王家泥人,种类并不多,几代人只捏四个人,而且全是从戏剧《下陈州》中演绎而出:包公驴扒王八、张桂英拦轿喊冤、老包怒铡四国舅……每个造型,可谓《下陈州》中一场折子戏。来金龙桥的人,在桥上眺望万亩城湖,看看红根草,摸摸红石龙,接下来便到王家,买上几个泥人,算是此行的留念。
  做泥人要用胶泥,运胶泥多去城东三里常刘庄和金庄一带。那里的胶泥细腻,经晒不裂又抓色。王家人买来胶泥后,开始扳泥、捏坯、晾坯,干了着色。晾坯要瞅好天气。晾坯的时候,满院子都是泥人。晾干了,装进茓子里,等天阴下雨,再着色。
  因而,王家有着“一茓泥人一茓粮”之说。凭泥吃饭,自然也就特别讲究做工。
  王家这一代的主人叫王二,年近五十,膝下有一双儿女,阖家四口人都会捏泥人。王家捏泥人全凭捏,历来不用固定的模子。“造型”在心,一会儿便捏了出来。由于是即兴创作,王家泥人的面目从不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千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赶得巧,还能捏出传世之作。贵在“赶巧”。因为真正的艺术品诞生都有很大的偶然、必然和随意性。就王家四口人相比,自然要数王二的手艺最为绝,每每捏出好的,他总是舍不得出售,小心地放在内室的木架上,让它阴干后再认真着色。几代相传下来,内室的木架上便放满了精品,众多的精品摆放在一起,就透出一种气势,王二把这些精品当作儿女们的“教科书”,没事儿就让他们观赏、琢磨,达到潜移默化之效果。
  这一年,陈州城来了一位传教士。传教士是位洋人,蓝眼睛黄头发,但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他到陈州不久,便听说了王家泥人,一日,他借观赏金龙桥之名,到了王家,说是要购买几套泥人。王二很热情,拿出一套,让传教士观赏。那洋人对东方民间艺术像是极感兴趣,爱不释手,掏出银钱,买下王二拿出的几套后,又问道:“我想买你们祖上传下来的精品,卖不卖?”王二摇头。那传教士说:“能否让我一饱眼福?”王二说可以。王二说完便领那洋人到了内室,拉开了挡架子的破布帘儿,那洋人见到木架上的精品,惊诧得张大了嘴巴。他轻轻拿起一件明朝初年的珍品,抚摸久久,最后央求王二全部卖给他。
  王二庄重地摇摇头,说:“这是传家之宝,饿死也不卖的!”
  “我掏大价钱!”传教士双目放出了绿光,说,“可以让你发财的!”
  王二笑笑,说:“你就是给我一座金山,我也决不会卖的!弄这玩意儿,并不是为发财!”
  “为什么?”传教士不解地问。
  “一是为糊口,二是为技痒──技痒,你懂吗?一天不捏泥人,我手要发痒的!卖了这些,我就没了神!人没神是活不下去的!”王二说得很骄傲。
  那洋人却显得很颓丧,贪婪地望了望那些东方瑰宝,恋恋不舍地走了。
  几天以后的一个深夜,一股土匪从湖上而来,包围了王家,绑了王家大小。但匪首东找西寻,却不见了泥人精品,匪首大惊,问王二道:“你家祖传泥人哪里去了?”王二冷笑道:“就在这屋里!”土匪们又寻一遍,仍不见。匪首发怒道:“你不说我就杀了你!”王二笑笑说:“杀了我你更得不到!不过,你只要告诉我是谁雇你们来的,我就对你说!”匪首迟疑一下,说了。王二骂了一句那洋教士,对匪首说:“我把它们全与所卖泥人掺在一起,有眼力就自己挑去!”土匪们自然没眼力,挑来拣去大同小异,又见天色渐明,便带走了王二的独生子,命王二天明交出真货,否则,王家独根儿就血染城湖。
  万般无奈,王二只得给土匪们送去了祖传泥人。儿子从城湖里回来后,很是抱怨父亲,王二却很高兴,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深情地说:“能和泥人同生死共患难,说明王家的真传你已学到手了!”
  当下,王二寻到那传教士,说:“泥人我愿意卖了。”
  洋教士颇感惊讶,不解地问:“听说你家祖传泥人被强盗抢走了,你还卖什么?”
  “那是赝品!”王二笑了笑,诡秘地说,“实不相瞒,我知道真品早晚也保不住,不如换几个钱花!你到底要不要?”
  洋教士疑惑地望着王二,思量了好一会儿,最后答应明天看货。当天夜里,洋教士派人给土匪送信说:“白给了你们银钱,弄了一堆假货色!”
  土匪们大骂洋人挑剔,把泥人全都倒进了湖水里。
  第二天,洋教士找到王二,要求先看货后交钱。王二满口答应,领洋人到了湖边,划着一叶小舟,一直带洋人到了土匪倒泥人的地方。
  那里是万亩城湖的深处,茂密的芦苇和蒲草如波涛般摇荡。水鸟的叫声铺天盖地,如云般飘起,又如云般降落。土匪倒泥人的地方是一片内湖。湖水清澈,一眼见底,鱼儿悠然摇尾,水鸭闻声扎猛。片片涟漪平静之后,无数个泥人显露出来。通过水的映衬,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王二指了指水中泥人说:“喏,全在这儿!”
  洋教士看到真品被毁,知道上了王二的当,顿如炸雷击顶,白了脸色,双手捧面,痛心地哭了。
  王二见洋人哭得伤心,颇受感动,问道:“你是真心爱这泥人?”
  洋教士面对泥人,禁不住双手捶胸,吼道:“艺术!这是艺术!我并不是拿它们赚钱花。”
  王二怔了,怔得目瞪口呆,好一时,他才脱去外衣,一下跳进水里,连连捞出三套,双手递给那洋教士说:“这三套,是我送给您的!”
  那洋教士接过泥人,像接过一个虚拟的梦幻,惊诧得张大了嘴巴!原来那泥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已变成了不能摸碰的一堆烂泥。而是完好无损,仿佛比原来还更加灿烂夺目!他仿佛是看到了一个极其美妙的童话……
  选自《市井奇人》
其他文献
“绿流茶庄”是方圆百里数一数二的大茶庄,东家姓白。这天他对茶庄李掌柜说:“李掌柜,又到收茶季节了,你看我这身体越来越不济,看样子又得麻烦你亲自跑一趟了。”  李掌柜也已是鬓发斑白的人了,一张面皮却像抹了黄油一样黄得发亮,人送外号“黄面虎”。他听了东家的话,忙说道:“那是自然的,我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出发。”  话音刚落,有人插进话来:“李掌柜,明天我也要去。”  插话的是少东家白一堂。白一堂年方
期刊
1    民国五年深秋,一辆马车出了西安,直奔临潼,径直驶进了骊山东麓的太池村,停在了张大金的院外。  马车上走下一人,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商人打扮。“有人在么?”商人走进院中喊。话音未落,屋里走出一位六十岁左右,但看上去很硬朗的老者,他就是张大金。  商人向张大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叫刘宝全,在西安做些古玩生意,前来是想请张大金帮忙“铲铲土”。而一听此话,张大金的脸色马上变了。“铲土”是临潼一带的
期刊
范奎二十五岁那年,左腿突患恶疾,到多家医院去求医,医生都说这病无法彻底治愈,以后只能拄拐走路了。原本一个走路虎虎生风的小伙子,如今卻成了一个跛子,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脸上满是绝望。  那天,趁家中没人时,范奎用刀片割破了手腕上的血管,幸亏家人发现及时,才把他抢救了过来。有天,他的父亲领来了一个医生,父亲向他介绍道:“这是谭医生,有祖传骨病疗法,一般都是不出诊的,听我说了你的情况,谭医生今天特意上门
期刊
清朝初年,陕西有个姓王的孩子,拿着藤斗去买米。当时天快黑了,还下起了滂沱大雨,他路过木桥时,就把藤斗顶在头上挡雨,双手扶着栏杆过桥。  桥下有只斑斓猛虎等待猎物,已经很长时间了。看到有人來,老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了上去,咬住了藤斗就跑了。  孩子被撞倒在地,以为有人推到了他,抢走了藤斗,他爬起来就跑回家了。  第二天,山里的人们看到一只老虎,到处狂奔。原来,它嘴里还咬着藤斗,无法摆脱。老虎张嘴,
期刊
崔炜头脑灵活,从山村到城里打工,很快拉起个工程队,赚了一笔钱。谁知手里一有钱,他就沾染上赌博的毛病,把赚的钱赔个精光,还欠了十万赌债。催债如催命,崔炜东躲西藏,最后想回老家躲一阵再说。  可当他回到小山村破旧的老屋前,大吃一惊,只见大门挂着把大铁锁,门口石缝里长出了杂草,显然许多日子没有人住了。“爷爷,爷爷!”崔炜使劲儿敲了几下门,没有人答应。  就在这时,一辆沾满黄泥的黑色奥迪车颠簸着开到老屋场
期刊
崇祯皇帝在位时,一天,他在后花园散步,无意中听到自己最宠爱的田贵妃在独自弹琴。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子是不学琴艺的,弹琴往往是穷苦人家的女孩为了能在青楼谋生才学的技能。崇祯皇帝听了田贵妃的琴声后,心里就开始怀疑田贵妃在进宫之前会不会是青楼女子。他问田贵妃,琴艺是跟谁学的,田贵妃实话实说,告诉崇祯皇帝是跟着母亲学的,自己出身高户,母亲是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  崇祯皇帝当即派人用马车把田贵妃的母亲接
期刊
最近,母亲的头晕病又犯了,秦淮城操碎了心。他带着母亲从市医院跑到省医院,从彩超到CT,全身检查了个遍,就是查不出病因。医生开的药堆成了山,母亲还是经常捂着头,说是天旋地转,不敢出门。  就在秦淮城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家火锅城没有消防设施就开了张,需要秦淮城去处理。秦淮城连忙去了火锅城,这里人口密集,又有火源,如果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秦淮城是消防局长,他让火锅城老板关门整改,等消防设施符合安全
期刊
天空下着微雨,绿柳成行,喜鹊在树梢欢呼,又是一年春天。  沈家大院里,正召开着家庭会议。沈员外时而坐着,时而站着,看上去有些不安,似乎在忍住脾气。他环顾自己的几个儿子,问道:“你们倒是说话啊,怎么都哑了呢?”  沈家四个儿子低着头,不敢接话。沈员外的夫人看不下去了,小心翼翼地说:“老头子,也别着急,办法总是能想出来的。”  原来,沈员外有个女儿,叫沈凝,年方二八,出落得水靈灵的,肌肤雪白,落落大方
期刊
半途而废  旧时商号的招牌都是横写的,酒店里虽然有竖写的“太白遗风”,但那是广告,不算招牌。可是,严州府的大街上却有一板(爿)商号的招牌是竖写的,那就是由两江总督书写的元利酱园。  说起这块竖写的招牌,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那还是清道光年间的事情。有一年,严州的元利酱园里来了一个徽州小伙计。小伙计姓陈,不仅手脚勤快,人也挺聪明,大家都很喜欢他。只是这个小伙计很喜欢看书,常常一个人读书读到深更半夜
期刊
一  唐太宗李世民與长孙皇后的二女儿城阳公主,是长孙皇后的第五个孩子,她前面有三个哥哥李承乾、李泰、李治和一个姐姐长乐公主。后面有两个妹妹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视城阳公主为掌上明珠,从小就对她疼爱有加。父皇的疼爱,让城阳公主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恪。  城阳公主长大之后,嫁给了宰相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杜荷是凌烟阁功臣的儿子,又是皇帝的女婿,本来有大好前途,却想谋杀皇帝。杜荷谋反失败,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