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始终,而要想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就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体地位;学生;体现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非常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数学教师应当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解题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宰着整个课堂,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者,只能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枯燥地听讲、重复地练习,只为了能够在考试、升学中取得好成绩. 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很多的弊端,忽略了学生的作用,忽略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接受者,而应当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认识到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是发展中的有潜能的个体,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研究证明,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需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自然得体的教态以及公正的评价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等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这样教师才能够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表达观点等,即便是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全面,教师也不能立即打断或否定,而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之后再对他们加以引导,这样就能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包括的定义和性质等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表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给学生运用这些定义、性质等解答练习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些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却成了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演示和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进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某个概念的定义和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思考卡壳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而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演算、探究,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探究某一数学概念的实质. 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解和传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合作交流的时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并自由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讨论课上,教师要精心设置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此外,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应用意识,还能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的状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角的作用.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如果直接向学生揭示定理并加以证明,教师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学生的理解却并不深刻. 倘若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从三角形的旋转中去发现勾股定理及证明方法,就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他们去动手动脑发现知识,并且多为他们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储开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9).
[2]沈培荣.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0).
[3]石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性[J].新课程学习:上, 2013(12).
【关键词】 初中数学;主体地位;学生;体现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非常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数学教师应当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真正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以及解题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于生活实践,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那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宰着整个课堂,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学习者,只能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枯燥地听讲、重复地练习,只为了能够在考试、升学中取得好成绩. 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很多的弊端,忽略了学生的作用,忽略了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接受者,而应当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使自己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要认识到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有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数学教师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他们是发展中的有潜能的个体,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并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践研究证明,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需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使自己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坚实的基础.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自然得体的教态以及公正的评价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等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的威信,这样教师才能够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才能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其次,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表达观点等,即便是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全面,教师也不能立即打断或否定,而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之后再对他们加以引导,这样就能够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体现.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内容包括的定义和性质等专业术语比较多,而且表述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这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困难,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给学生运用这些定义、性质等解答练习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些在教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却成了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抓好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过渡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演示和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进而激发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比如,当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某个概念的定义和性质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思考卡壳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引导,而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演算、探究,或者通过小组合作来帮助学生探究某一数学概念的实质. 这种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的知识要比教师讲解和传授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合作交流的时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并自由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讨论课上,教师要精心设置讨论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此外,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应用意识,还能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的状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角的作用.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如果直接向学生揭示定理并加以证明,教师既省时又省力,但是学生的理解却并不深刻. 倘若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从三角形的旋转中去发现勾股定理及证明方法,就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的知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他们去动手动脑发现知识,并且多为他们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这样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储开根.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9).
[2]沈培荣.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0).
[3]石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性[J].新课程学习:上, 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