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一次性无纺布保护袋在中心静脉导管固定及置管部位患者皮肤保护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置临时、长期中心静脉插管的94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对照组47例,收集资料,分析应用传统的固定方法与一次性无纺布保护袋对中心静脉导管固定,观察导管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及感染发生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两种固定方法对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及降低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一次性无纺布保护袋有效解决病人导管固定部位皮肤不适的问题,有效预防导管感染,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无纺布 保护袋 中心静脉导管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 stulas,AVF)是最常用而有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管通路,但对AVF成熟使用前或不能建立AVF的患者,常需要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 catheter,CVC)建立血管通路。导管局部护理至关重要,插管处皮肤细菌移行并定植于导管末端是非隧道式导管发生感染的最常见途径[1]。留置时间延长或固定不当会引起留置导管固定部位皮肤过敏、瘙痒、破溃,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之一,影响导管的使用和患者的生命,增加医疗费用。迫切需要提高对留置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以保证透析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置临时、长期中心静脉插管的9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保护袋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每组47例,采取传统固定方法和保护袋固定方法,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对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及感染的影响。两组患者其中男76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9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临时导管(84例)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置管部位:右颈内静脉69例,左颈内静脉3例,股静脉10例,留置时间2~16周,长期导管(12例)用Quintonpermcath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14.5Fr×36cm,美国KENDALL公司),置管部位均在右颈内静脉,并在右颈肩部建立弧形皮下隧道,出口位于右锁骨外1/3处上方,CUFF置于距出口2cm以上的皮下隧道内留置时间28~108周。每周HD8~12h,每次透析结束待回血达到要求后,处理静脉端管路(包括封管、肝素帽),采取相应固定方法,包扎导管肝素帽、固定导管外端,每次透析结束后均用抗凝剂封管,透析间期不予更换。每次透析前打开导管时注意观察导管部位固定贴有无松动脱开,固定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听取病人主观感受,记录观察情况,有意外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1.2.1 CVC传统的固定方法
透析结束后,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导管动静脉管口,采用弹丸式方法推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位没有血液残留后,遵医嘱注入抗凝剂封管液。更换一次性肝素帽, 并用双层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
1.2.2 CVC无纺布保护袋固定方法
按照上述封管方法封管,更换一次性肝素帽, 最后将导管放入已消毒的无纺布保护袋内,扎紧袋口固定绳,松紧适宜,取一条胶布,并固定颈部或胸部。每次血液透析时都应当对导管出口使用碘伏换药,对于临时留置导管还需加强导管留置部位的局部清洁,限制导管的留置时间,当不必要使用时尽早拔除导管,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
见图 1 。
材质:无纺布
保护袋:长12cm×宽5cm
固定绳长:20cm
双层底封,上开口
图1无纺布保护袋
1.3 评价方法
两组固定方法对患者导管固定部位皮肤发红、疼痛、破溃、导管感染情况对比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及医护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者cvc导管部位皮肤舒适的影响比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导管固定的部位皮肤易发生过敏、瘙痒、破溃感染,实验组使用一次性无纺布保护袋固定方法,有效的降低以上情况提高舒适度。见表一
表1 两组固定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2.2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两组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两组固定方法满意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两组固定方法后,实验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评估,做好导管的维护管理策略更为重要[3]。2013年 1 月至 2014年 12月本科对47例采用导管保护袋经临床应用,患者感觉局部皮肤舒适,保护袋固定导管稳妥,外观整洁美观,护士反馈:操作简单高效,固定胶布减少,留置期间保护袋无脱落现象,保护袋使用观察长期导管的感染率仅为0.15次/1000导管日。游怀舟等 [4]报道,留置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占 10.7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 4.5 次/1 000导管日, 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 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呈线性增加趋势。
3.2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直接威胁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如何加强抗感染能力是当前护理血管通路研究的方向,为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置管时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的管理尤为重要。无纺布导管保护袋的使用,利于导管固定,减少导管移位而造成血流量不充分;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使用保护袋时留有一定空间,增加了活动性,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5]
3.3 无纺布特点质轻、柔软、舒适,透气性佳、布面干爽;无毒、无异味;不刺激皮肤抗菌环保、价格低廉;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使用血液透析cvc无纺布导管保护袋属于一次性使用产品,不能重复使用。本组试验得出结果阐述,选择无纺布保护袋有效解决导管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的问题,有效避免CVC感染相关因素,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磊 孟宪华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血液净化2008;7(4):191.
[2]Clinical practice guide]ines for vascular access[J].Am JKidney Dis,2006,48 Suppl l:S176—247.
[3]茅一萍,韩方正,郑伟,等.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ICU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26-1528.
[4]游怀舟,丁峰,薛骏,等.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并发症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 (5):266- 269.
[5]王志英, 施占群,自制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保护袋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2013;12(8):812.
【关键词】 无纺布 保护袋 中心静脉导管
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 stulas,AVF)是最常用而有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管通路,但对AVF成熟使用前或不能建立AVF的患者,常需要以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 catheter,CVC)建立血管通路。导管局部护理至关重要,插管处皮肤细菌移行并定植于导管末端是非隧道式导管发生感染的最常见途径[1]。留置时间延长或固定不当会引起留置导管固定部位皮肤过敏、瘙痒、破溃,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之一,影响导管的使用和患者的生命,增加医疗费用。迫切需要提高对留置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以保证透析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置临时、长期中心静脉插管的9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保护袋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每组47例,采取传统固定方法和保护袋固定方法,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对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及感染的影响。两组患者其中男76例,女18例,年龄25-78岁,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2例,糖尿病肾病28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19例,梗阻性肾病3例,多囊肾2例。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临时导管(84例)用艾贝尔双腔导管(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置管部位:右颈内静脉69例,左颈内静脉3例,股静脉10例,留置时间2~16周,长期导管(12例)用Quintonpermcath带涤纶套(CUFF)双腔导管(14.5Fr×36cm,美国KENDALL公司),置管部位均在右颈内静脉,并在右颈肩部建立弧形皮下隧道,出口位于右锁骨外1/3处上方,CUFF置于距出口2cm以上的皮下隧道内留置时间28~108周。每周HD8~12h,每次透析结束待回血达到要求后,处理静脉端管路(包括封管、肝素帽),采取相应固定方法,包扎导管肝素帽、固定导管外端,每次透析结束后均用抗凝剂封管,透析间期不予更换。每次透析前打开导管时注意观察导管部位固定贴有无松动脱开,固定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听取病人主观感受,记录观察情况,有意外情况立即报告医生。
1.2.1 CVC传统的固定方法
透析结束后,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导管动静脉管口,采用弹丸式方法推注10ml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肉眼观察,导管外露部位没有血液残留后,遵医嘱注入抗凝剂封管液。更换一次性肝素帽, 并用双层无菌纱布包扎,胶布固定。
1.2.2 CVC无纺布保护袋固定方法
按照上述封管方法封管,更换一次性肝素帽, 最后将导管放入已消毒的无纺布保护袋内,扎紧袋口固定绳,松紧适宜,取一条胶布,并固定颈部或胸部。每次血液透析时都应当对导管出口使用碘伏换药,对于临时留置导管还需加强导管留置部位的局部清洁,限制导管的留置时间,当不必要使用时尽早拔除导管,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
见图 1 。
材质:无纺布
保护袋:长12cm×宽5cm
固定绳长:20cm
双层底封,上开口
图1无纺布保护袋
1.3 评价方法
两组固定方法对患者导管固定部位皮肤发红、疼痛、破溃、导管感染情况对比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及医护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固定方法对患者cvc导管部位皮肤舒适的影响比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导管固定的部位皮肤易发生过敏、瘙痒、破溃感染,实验组使用一次性无纺布保护袋固定方法,有效的降低以上情况提高舒适度。见表一
表1 两组固定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2.2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两组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医务人员和患者对两组固定方法满意率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实施两组固定方法后,实验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对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必要性评估,做好导管的维护管理策略更为重要[3]。2013年 1 月至 2014年 12月本科对47例采用导管保护袋经临床应用,患者感觉局部皮肤舒适,保护袋固定导管稳妥,外观整洁美观,护士反馈:操作简单高效,固定胶布减少,留置期间保护袋无脱落现象,保护袋使用观察长期导管的感染率仅为0.15次/1000导管日。游怀舟等 [4]报道,留置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占 10.7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 4.5 次/1 000导管日, 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 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性呈线性增加趋势。
3.2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直接威胁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如何加强抗感染能力是当前护理血管通路研究的方向,为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置管时无菌操作和置管后的管理尤为重要。无纺布导管保护袋的使用,利于导管固定,减少导管移位而造成血流量不充分;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使用保护袋时留有一定空间,增加了活动性,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5]
3.3 无纺布特点质轻、柔软、舒适,透气性佳、布面干爽;无毒、无异味;不刺激皮肤抗菌环保、价格低廉;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使用血液透析cvc无纺布导管保护袋属于一次性使用产品,不能重复使用。本组试验得出结果阐述,选择无纺布保护袋有效解决导管固定部位皮肤舒适度的问题,有效避免CVC感染相关因素,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磊 孟宪华等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 ,中国血液净化2008;7(4):191.
[2]Clinical practice guide]ines for vascular access[J].Am JKidney Dis,2006,48 Suppl l:S176—247.
[3]茅一萍,韩方正,郑伟,等.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ICU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26-1528.
[4]游怀舟,丁峰,薛骏,等.临时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并发症分析[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 (5):266- 269.
[5]王志英, 施占群,自制血液透析长期导管保护袋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2013;12(8):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