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沙河畔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chP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大學毕业后,就在中山市古镇镇的一所中学工作,并且一直工作了20年。从古镇镇到母校——五邑大学,也就十多公里路。但我大学毕业后,却很少回母校。听说要举行毕业20周年聚会,我的内心很是复杂,期待、兴奋和激动的心情一起涌上心头。
  聚会那天,我开车带着太太,一路走来,道路畅通,半个小时就到达北门外。我想在校外找个车位停车,转了几圈均难以找到。后来听同学说,要把车停在北门对面的益华百货地下停车场才行,我们这才停好车!我不禁很有感慨,北门早已不是以前的北门了。记忆中20年前的北门外仍是一片荒凉的郊区,如今商场林立,商品房一片一片的,繁华似市区的中心。
  走进北区校园,到处是林立的高楼,也不再是20年前的北区了。印象中的北区是一片待开发的校区,虽有高楼,却大有空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却不同了,这里成了学校学术交流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很多学院都从南区搬到了北区。原来在南区新会楼的中文系,也搬到了北区,现在已经扩大为文学院了。
  五邑大学面积1000多亩,天沙河经天河流至白沙,一河把五邑大学分成两半,一边叫南区,一边叫北区。经过天沙河大桥,我们顿时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蜿蜒的天沙河,碧波荡漾。两岸用石砖垒起高高的河堤,堤上围起了护栏,护栏旁边种了一层半身高的绿化植物,绿化外层又种上了整齐高大的绿化树,树底下有一条沿河的人行绿道。绿道上有同学在散步,也有同学在树荫底下的石凳上看书。蓝天白云,绿树成荫,远处几栋高大的写字楼的倒影,在水中荡漾,相得益彰。这儿仿佛是大都市“一河两岸”的美景,学子们可以享受到绿色休闲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都市生活。我驻足了很久,太太连忙拍照取景,口里不禁惊叹:“我梦中的天沙河啊,可不是这样!”
  我梦中的天沙河,的确不是这样,而是原始的状态。两岸长满了高高的杂草,找不到入河的路口,看不到河的边际。若有伊人,在水一方,也只能感叹道阻且长。偶尔有几艘渔船走过,没有高楼的倒影相衬,却有几位渔民被夕阳拉得很长的背影,像一幅“渔歌唱晚”图。有时渔民兴起,吆喝一声,撒网高空,可收获几篓鱼儿。有时我们站在宿舍阳台,凭栏远眺,还可见学校的皮划艇队和龙舟队在早晨的阳光下训练,队员们喊着整齐的口号,穿河而过,却不知他们的起点与终点在哪里。我梦中的天沙河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穿过天沙河,映入眼帘的,是一口池塘,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或者可以叫湖,我却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围着这个池塘边不停地转。池塘的左边是学校连接南区与北区的主干道,主干道的左边是我们的宿舍和饭堂。
  池塘的前面,是五邑大学原来的主楼,这主楼在当时可以说是省内最大的大学主楼之一,全长有100多米,有10层楼高,全校所有系的教学课室、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办公室和综合课室都集中在这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中心。池塘的右边是伟伦图书馆,面积很大,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地方。现在除了设备更加先进之外,图书馆外多了一个叠书的雕塑,为学校增添了文化气息。
  穿过教学楼,在左边有另一个湖,湖的边上有吕志和礼堂,这礼堂除了举行一年一度的文艺表演之外,还是当年看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铁达尼号》的地方。再往前有台山楼、开平楼、江门楼、新会楼、鹤山楼、恩平楼等主要建筑。这些楼的名称来源,主要和五邑大学的创建历史有关。“五邑”是指台山、开平、新会(江门)、恩平和鹤山五个市县,每个市县建一座楼,代表着“五邑”。另外,五邑地区是有名的侨乡,在大学兴建之初,江门地区的侨民乡亲积极支持,建造了很多以人物名称来命名的楼,如前面提到的伟伦图书馆与吕志和礼堂,除此之外,还有伟伦中心、伍舜德楼、马兰芳楼、黎耀华楼、黄浩川楼等,为学校增添了一股浓厚的侨乡气息,让人感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拳拳赤子之心。
  漫步在南区主楼前的干道上,我拾起一片落下的紫荆叶,回想20年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伤、蓬勃生机的活力、永恒不变的深情,交织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消退。我不禁感叹天沙河畔发生的“春天的故事”,感恩侨乡赤子的款款深情。
  漫步在南区主楼前的干道上,我拾起一片落下的紫荆叶,回想20年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感伤、蓬勃生机的活力、永恒不变的深情,交织在我的内心,久久不能消退。
  1.
其他文献
说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人们就会想起他任和州刺史时写下的名篇——《陋室铭》.rn陋室位于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县,和县古时称为历阳.西汉淮南王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中记述:“
期刊
“大家都要涂好准考证号,不要涂错了,再说一遍……”讲台上的数学老师又开始唠叨起了考试的相关注意事项.同学们纷纷在答题卡上填涂考号,铅笔在纸上摩擦而发出“唰唰唰”的声
期刊
毫发常重泰山轻,世事往往如此.早已厌人,近来复嫌恶自己:又到知了、青蛙与虫合唱的季节,居然还未尽抛俗务得自由.rn一日黄昏,终于出城向东去.那里有江,虽然堤坝高拦,车流湍急
期刊
期刊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小升初,身边许多同学都去报考东华、光明等名校.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决定去试一试考东华中学.rn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与刷题,考试的日期到了.爸爸开车送我到
期刊
我住的那栋楼里住着很多老人.rn每天清晨,我手忙脚乱赶着去上学,等电梯最让我上火着急.好容易等来一趟电梯,却常常要停好几个楼层,慢慢悠悠走进来的都是老人,仿佛约好了时间
期刊
“呯”一声,只听到一道重重的关门声,父亲出门了.他没有打一声招呼,也没有交代些什么,就把我一个人丢在家.我板着脸抱怨着:“明明知道我生病了,还要离开我,你为什么这么冷漠?
期刊
“滴——”我刷了公交卡,上了车.rn大概是因为这个站只有我一个人上车,车上的人或多或少都投来了惊奇的目光.这让我顿时紧张起来——今天穿了洛丽塔裙子,夸张的裙子与头饰让
期刊
每年中秋,我都会和家人回一趟老家——广东连平.回去不只是为了看望亲友,更是为了和妈妈一起寻找记忆深处的连平味儿——炒石螺.
期刊
在三楼杂屋翻出来爸爸的丝网.是很早以前的丝网了,那时我三四岁,爸爸还没去广东做事,捉鱼是他们大人爱做的事,划一只黑色轮胎,在涨水后宽阔的水面放丝网,待网放完,人从轮胎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