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直观教具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地理教与学中的种种困难,根据自身十多年的从教心得,本人认为,地理教学用具在辅助师生的教与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认为对我有如下益处: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能易化地理教学难度;二、直观而具体的教学用具,赋予了地理课堂新的生命;三、多种多样的地图,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四、根据已知自制学具,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教具;用具;学具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地理教学中,教师能否准确而及时的利用地理教学学具,是教师自身素养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否轻松地将知识成功的转化为内知的关键。
  针对高中地理理论性、综合性强,兼具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二者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改单向的“注入式”为双向的“反馈式”,在课堂中变单纯的“听讲式”为多法“启导式”。知识的传授从“封闭式”的照本宣科转向“开放式”的旁征博引。针对初中地理区域性、实践性强及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合理地利用地球仪、月相仪、三球仪和教学挂图等教学用具,巧妙地安排“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演示”“亲手制作”等活动内容。总之,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有效地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学具,变抽象为具体,变遥远的感知为亲眼所见,化难为易,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非智力因素,变厌学为好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
  科学而巧妙地利用地理教学用具,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好处:
  1.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能易化地理教学难度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起来,深感力不从心。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而地图、各种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充分利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应努力创造条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地理教师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地科学地利用地理教具。只有尽可能地发挥各种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拓宽地理视野,加深知识印象,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如《高一地理》一直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暗礁,也一直是高考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不轻松。弄不好一堂课上下来教师会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有似“老牛拉破车”般的无奈与痛苦,学生亦会有不知所云的困惑,使将原本忘而却步的地理,拒之于千里之外。这将为今后地理的教与学,设置下更大的鸿沟。诚然,要使地理教育走向繁荣,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克服盲目和消极悲观情绪,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主要思想问题。只有我们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认识地理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坚定努力地把握机遇寻求发展,发挥优势勇闯新路,坚守地理教育阵地永不动摇,时刻不要忘记地理直观教学这一利剑,适时地、科学地利用地理学具,化难为易,使学生乐学地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达到教与学之最佳状态。
  《高一地理》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及运动的的意义,空间概念比较强,教师在引导学生识图的同时应使用教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可以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可用“三球仪”演示。自转和公转关系的演示,教师先拿着地球仪沿课桌面运动一周,然后指出,在地球仪上过球心并与桌面平行的大圆,可以看作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很显然黄道面与赤道面有一个夹角,演示说明之后,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图像,最后得出结论:正是有了黄赤交角的存在,才影响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南北回归运动,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同时学生通过观察“三球仪”在运动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昼、夜半球的周期变化规律,很容易感知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让学生从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中跳出来。
  2.直观而具体的教学用具,赋予了地理课堂教学新的生命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倘若学生在此过程中,能知行结合,则此学习效果将会得到明显改观。直观而具体的教学用具,在带给学生一个崭新的视角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充手展示自己的平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手脑并用的意义,他说:“人生两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维利也曾说过:“儿童单靠动脑,只能理解和领会知识;如果加上动手,他就会明白知识的实际意义;如果再加上心灵的力量,那么认识的所有的大门都将在他面前敞开,知识将成为他改进事物和进行创造的工具。”
  如《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让学生亲自拨动地球仪,体验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在学生亲手转动“三球仪”时,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到“两分两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日期、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在地球仪和“三球仪”这两个重要学具的帮助下,顺利而有效地让学生获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一新知,从而更深刻的将所学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能顺利的将知与行完美结合起来
  3.地图—地理学具中的主打阵营,丰富了课堂教学信息
  地图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具微缩的知识世界。地图是地理现实世界的表现或抽象,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息的工具。不管是什么地图,它的基本功能有两个核心:地图是表示事物空间位置;地图是可视化的表示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几乎人人手里都拥有世界地图或世界某个区域的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来认识大千世界,反过来再建构自己头脑中的个性世界,即“心理地图”。地图赋予了学生一个可透视的眼睛。
  首先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它是地理知识信息的又一载体。丰富多彩的地图,在色彩上极大的吸引了学生,有效地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从干巴巴的文字中跳出来,能有效地调动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一积极的感情基础,课堂教学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同时“考图”也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但并非所有的地理試题都附有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得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地图意识,加强读图、析图和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
  其次图文转换能力也是地理学科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其本质是学生基础知识与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实现图文转化这一能力的跨越,学生基本能达到“会学”的境界。如七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年地理的学习后,能对着教师所展示的世界地图,准确而科学地指图就世界的地形、地形区、主要的海陆分布、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气候类型、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等知识要点,说上十到二十分钟,则这一学生地理学得一定很棒,并且他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将会感到轻松而有趣,并将不但获得成功感。
  4.根据已知自制学具,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源于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的提高。而地理学具的亲手制作,极大地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广阔空间。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要培养新型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则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后,倘使能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亦能在制作中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如八年级地理在学习完《中国的地形》后,学生可利用小时候玩过的积木,搭出一个“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实物模型;在学过“经纬网”这一知识后,可用乒乓球自制一个经纬网地球仪,在绘制这些经纬线时,将经纬线的基本特征、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等知识要点和难点加以巩固和加深;在学过地方时与区时后,学生亲手制作世界时区表,从而将世界各地的时间差这一知识难点加以深度剖析。
  姑且不论这些教具是精致还是粗陋,只要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教师均应给予极大肯定。同时还可将有个人特色的小制作在全班乃至全校传观,并收藏至教师的资源库,作为日后教学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学生,又提高的教师今后的教学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目标。
  地理课堂教学,如有更多恰似“东风”的教学用具,则是我们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和所有莘莘学子的一大幸事,更是我国地理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的良好契机,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利刃,但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收稿日期:2011-02-16
  
其他文献
【摘要】背诵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背诵;能力;主体  On the recit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language  Li Yan-chen  【Abstract】For students to recite the language literacy, learning to play the main role is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法指导,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有个性。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培养和发展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个性差异  Shallow talk development a student the active of the study  Ge Zhao-feng  【Abstra
期刊
【摘要】历史教学要突出形象性与情感性特点,要注重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关键词】形象性;情感性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s art is shallow to explore  Li Zhen-hong  【Abstract】The history teaching want outsta
期刊
【摘要】厌学总是和差生联系在一起的,而职业学校往往“收容”的都是人们眼中的差生,所以职业学校相较于普通高中来说,更是厌学表现的集中地,如何使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更好地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职校学生;教师;厌学心理;影响;对策     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 学生厌学在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并不是
期刊
1.设计意图  一次玩滑梯时,欣欣小朋友胳膊不小心的卡在滑梯扶手上了,结果造成了肩关节脱臼了。小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提出了很多有关关节的问题。为了让孩子对人体关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解人体关节的名称、功能和一些保护关节的正确方法,设计了本活动。  2.活动目标  2.1初步了解人体关节的名称,掌握保护关节的基本方法。  2.2知道关节的运动功能,体验运动的快乐。  2.3学习与同伴合作学习,懂
期刊
【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本文将政治主观题归纳为四大类:原因型、体现型、怎么办型、认识型,将解题思路归纳为三审:审问题、审主体、审材料;两大层面: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三个主体:国家、政党和企业等组织、个体。以此提高政治课教和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题型归纳;解题思路     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经常感到教材观点掌握了,却不能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解决问题,尤其是不能做好主觀题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一直是职业学校英语教师有苦难言而又无奈的话题。如何全面提高中专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每个从事英语教学的初中教师孜孜以求的命题,我在探索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学习方法;课堂气氛;指导力度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学习方法得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仅费时费力,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丧失
期刊
【摘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与引导学生思维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思维的积极性;思维的待续性  Shallow talk to establish to ask in the function in the  aggressive of induct student's thinking  Xu Xue-xin  【Abstract】With meticulous ca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小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着“愁、怕、厌”的思想。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评改,全一人包揽,从而造成了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作文内容虚假、空洞,缺乏童真,千篇一律的现象,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其实,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了人的发展,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我在十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只有走进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生字为教学案例,教师阐述了自己在教学中采取的方法,并且以实例为证,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识字、写字教学应当是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  【关键词】识字;写字;趣味;教学  Shallow talk how exaltation the student know a word to write of aggressive  Wang Ting-yu  【Abstrac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