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混淆“VP+去”与“去+VP”这两个句式,经常将二者误以为意义相同、用法相同。本文将从二者的对比分析入手,进而分析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去+VP”与“VP+去” 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9-01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把“你去看看”(去+VP)说成“你看看去”(VP+去),两种句式都能说通并且都达到了表达目的、没有造成歧义,因此会产生两种句式相同、可以通用的想法,有的留学生认为两者不能随意通用,但又不能正确掌握二者通用时要满足的条件,由此造成偏误说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话语。造成偏误的原因就在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明白“VP+去”与“去+VP”句式之间的区别,所以误以为二者用法相同。本文将探讨二者之间的不同,以便于对外汉语教学。
一、“去+VP”句式
“去+VP”句式中的“去”和VP均由同一施动者发出,其中“去”表施动者的位移,VP表施动者位移后所进行的动作,二者间是目的关系,即:
去1(离开义)+VP→去2(目的意义)+VP→去3(助词,无实义)+VP
(一)“去”为实义动词。“去+VP”中“去”取“离开”义做实义动词讲,表示施动者由甲地到乙地发生位移,“去”后带处所宾语。例如:
(1)好!我去办公室看看!
≠好!我办公室看看去!
(2)走,去酒店吃饭吧!
≠走,酒店吃饭去吧!
(二)“去”与VP之间表目的意义。当“去2+VP”中“去”与VP间是目的关系时,“去+VP"与“VP+去”能互换。“去”由实义动词虚化发展而来,不能带处所宾语。例如:
(1)上哪儿去玩啊?
=上哪儿玩去啊?
(2)你回家去歇会儿,待会儿到我家里去吃饭。
=你回家歇会儿去,待会儿到我家里去吃饭。
二、“VP+去”句式
“VP+去”句式内部语义结构关系较前者要复杂,即:
VP+去1(实义动词)→VP+去2(表目的)+VP→VP+去3(表性质状态)→VP+去(助词)
(一)“去”为实义动词。
“去”取“离开”义,有实在意义时,例如:
我们开车去吧。
≠我们去开车吧。
“去”的位置互换后句子虽然成立,但是表达意思却发生了改变,“我们开车去吧。”表达的是“去”的方式,而“我们去开车吧。”表达的是“去”的目的。
(二)“去”与VP之间表目的意义。
“VP+去2”中“去”与VP间是目的关系,且“去2+VP”中“去”与VP间也是目的关系,所以“去+VP”与“VP+去”能互换,“去”由实义动词虚化发展而来。例如:
我跟他们说说去。
=我去跟他们说说。
(三)“去”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是VP的补充说明。
在“去”虚化的这个阶段里,“VP+去”中“去”是对VP的补充说明,用来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例如:
多花去一倍钱。
≠多去花一倍钱。
“去”在这个阶段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作补语对动作进行补充说明,所以位置要在动词后,因此“VP+去”不能与“去+VP”互换。
三、对比分析“去+VP”与“VP+去”句式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区分“去+VP”与“VP+去”句式。在学习“去+VP”与“VP+去”句式的第一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首先就是让学习者明白在现代汉语中,语序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相应不同。从语用角度入手,“去+VP”强调施动者所做的事情不强调施动者位移;“VP+去”强调施动者位移不强调位移后所做的事情。例如:
“我想去食堂吃饭”
施动者+“去”+VP(目的) 施动者→“做什么事情”
“我想吃了饭去”
施动者+VP(时间)+“去” 施动者→“吃了饭”→施动者
(二)掌握“去+VP”与“VP+去”句式可以换用的情况。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去+VP”与“VP+去”句式仅在满足VP和“去”是相同施动者且VP和“去”是目的关系的情况时,二者可以换用。例如:
施動者+“去”+VP(目的) 我昨天去看电影了。
施动者+VP(目的)+“去” 我昨天看电影去了。
(三)“去+VP”与表示F义“VP+去”句式不能换用的情况。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中指出:认知语言学所关心的相似性主要是指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的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相似性是人的概念结构的直接反应,是思想直接在言语中的体现,是最直接的反应形式。因此,我们根据时间顺序原则可以推断事情发生都有先后顺序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例如:
(1)我一定要去问清楚。 (*我一定要问清楚去)。
我→去→问 (*我→问→去)
(2)我也去看了看。 (*我也看了看去)
我→去→看 (*我→看→去)
(3)你也去买两个来。 (*你也买两个来去)
我→去→买 (*你→买→去)
“去+VP”与“VP+去”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遵循上文提及的原则,从语用角度方面入手再结合认知语言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践。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中的难题就是“去+VP”与“VP+去”句式有何区别以及什么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从“去+VP”与“VP+去”句式可以互换入手提出教学建议,有利于直面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困惑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李世琪(1992.06-),女,河南郑州人,就读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关键词:“去+VP”与“VP+去” 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9-01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把“你去看看”(去+VP)说成“你看看去”(VP+去),两种句式都能说通并且都达到了表达目的、没有造成歧义,因此会产生两种句式相同、可以通用的想法,有的留学生认为两者不能随意通用,但又不能正确掌握二者通用时要满足的条件,由此造成偏误说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话语。造成偏误的原因就在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明白“VP+去”与“去+VP”句式之间的区别,所以误以为二者用法相同。本文将探讨二者之间的不同,以便于对外汉语教学。
一、“去+VP”句式
“去+VP”句式中的“去”和VP均由同一施动者发出,其中“去”表施动者的位移,VP表施动者位移后所进行的动作,二者间是目的关系,即:
去1(离开义)+VP→去2(目的意义)+VP→去3(助词,无实义)+VP
(一)“去”为实义动词。“去+VP”中“去”取“离开”义做实义动词讲,表示施动者由甲地到乙地发生位移,“去”后带处所宾语。例如:
(1)好!我去办公室看看!
≠好!我办公室看看去!
(2)走,去酒店吃饭吧!
≠走,酒店吃饭去吧!
(二)“去”与VP之间表目的意义。当“去2+VP”中“去”与VP间是目的关系时,“去+VP"与“VP+去”能互换。“去”由实义动词虚化发展而来,不能带处所宾语。例如:
(1)上哪儿去玩啊?
=上哪儿玩去啊?
(2)你回家去歇会儿,待会儿到我家里去吃饭。
=你回家歇会儿去,待会儿到我家里去吃饭。
二、“VP+去”句式
“VP+去”句式内部语义结构关系较前者要复杂,即:
VP+去1(实义动词)→VP+去2(表目的)+VP→VP+去3(表性质状态)→VP+去(助词)
(一)“去”为实义动词。
“去”取“离开”义,有实在意义时,例如:
我们开车去吧。
≠我们去开车吧。
“去”的位置互换后句子虽然成立,但是表达意思却发生了改变,“我们开车去吧。”表达的是“去”的方式,而“我们去开车吧。”表达的是“去”的目的。
(二)“去”与VP之间表目的意义。
“VP+去2”中“去”与VP间是目的关系,且“去2+VP”中“去”与VP间也是目的关系,所以“去+VP”与“VP+去”能互换,“去”由实义动词虚化发展而来。例如:
我跟他们说说去。
=我去跟他们说说。
(三)“去”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是VP的补充说明。
在“去”虚化的这个阶段里,“VP+去”中“去”是对VP的补充说明,用来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例如:
多花去一倍钱。
≠多去花一倍钱。
“去”在这个阶段表示事情的性质状态,作补语对动作进行补充说明,所以位置要在动词后,因此“VP+去”不能与“去+VP”互换。
三、对比分析“去+VP”与“VP+去”句式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一)区分“去+VP”与“VP+去”句式。在学习“去+VP”与“VP+去”句式的第一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首先就是让学习者明白在现代汉语中,语序是非常重要的语法手段,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相应不同。从语用角度入手,“去+VP”强调施动者所做的事情不强调施动者位移;“VP+去”强调施动者位移不强调位移后所做的事情。例如:
“我想去食堂吃饭”
施动者+“去”+VP(目的) 施动者→“做什么事情”
“我想吃了饭去”
施动者+VP(时间)+“去” 施动者→“吃了饭”→施动者
(二)掌握“去+VP”与“VP+去”句式可以换用的情况。根据前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去+VP”与“VP+去”句式仅在满足VP和“去”是相同施动者且VP和“去”是目的关系的情况时,二者可以换用。例如:
施動者+“去”+VP(目的) 我昨天去看电影了。
施动者+VP(目的)+“去” 我昨天看电影去了。
(三)“去+VP”与表示F义“VP+去”句式不能换用的情况。沈家煊在《句法的象似性问题》中指出:认知语言学所关心的相似性主要是指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法的结构。这就是说语言的相似性是人的概念结构的直接反应,是思想直接在言语中的体现,是最直接的反应形式。因此,我们根据时间顺序原则可以推断事情发生都有先后顺序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例如:
(1)我一定要去问清楚。 (*我一定要问清楚去)。
我→去→问 (*我→问→去)
(2)我也去看了看。 (*我也看了看去)
我→去→看 (*我→看→去)
(3)你也去买两个来。 (*你也买两个来去)
我→去→买 (*你→买→去)
“去+VP”与“VP+去”句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遵循上文提及的原则,从语用角度方面入手再结合认知语言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实践。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中的难题就是“去+VP”与“VP+去”句式有何区别以及什么情况下二者可以通用,从“去+VP”与“VP+去”句式可以互换入手提出教学建议,有利于直面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困惑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李世琪(1992.06-),女,河南郑州人,就读院校:广西民族大学,专业: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