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复发难治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rrPMBCL)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8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rrPMBCL患者资料,分析接受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的治疗经过,总结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患者,女性,48岁,前期挽救性化疗无效。应用国产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单药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16个周期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无进展生存时间已达2年;不良反应轻。患者维持治疗中,仍有持续反应。

结论

国产PD-1抑制剂可用于rrPMBCL治疗,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对仑伐替尼相关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仑伐替尼相关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分析阿伐曲泊帕治疗结果,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例SAA患者肝癌骨转移后使用仑伐替尼和短程局部放疗后出现骨髓衰竭,确诊SAA。应用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后血象无改善。接受阿伐曲泊帕40 mg/d治疗4周后,三系造血恢复,脱离输血。结论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原发性骨淋巴瘤(PLB)是一类少见的结外淋巴瘤,占骨恶性肿瘤的3%~7%,占结外淋巴瘤约5%,占成年人所有淋巴瘤的2%。PLB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45~6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PLB通常以病变部位疼痛或局部软组织肿胀起病,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必须通过手术取样行病理活组织检查来确诊。目前PLB以全身化疗联合受累骨放疗为主。文章对PLB的诊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冒烟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极高的无症状浆细胞病,部分患者进展为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较高,但目前针对冒烟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时机与方案选择尚存在一定分歧。文章就冒烟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风险分层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