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十字路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来源 :西部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广东十字路锡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通过在矿区开展地表、槽探等工作,发现了两条锡矿化体和两条铅锌矿带,其中Ⅰ、Ⅱ号铅锌矿带为该区最主要的矿脉带,赋存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破碎带中,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十字路; 铅锌矿; 地质特征; 热液裂隙充填
  十字路锡多金属矿位于广东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双华—平安镇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双华幅南部,1∶1万大寨重点检查区内,隶属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八乡山镇,该区是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及1∶1万土壤测量发现的异常。通过近两年的地质勘查,发现区内主要矿体均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巖的褐铁矿化破碎带中,初步认为该矿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目前发现的两条主矿带,矿带在平面上控制范围:长约200m~300m,宽约120m~140m,Pb品位:0.5%~8.5%。远景规模达中型以上。
  1. 区域地质背景
  测区位于武夷成矿带粤东段,北东向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段,早白垩世龙狮寨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上。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侏罗统漳平组、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水底山组、南山村组、下白垩统官草湖组、合水组和叶塘组。区域构造以北东向莲花山深断裂带占主导地位,发育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倾向北西,倾角45°~80°;北西向断裂主要发育在东—北东部,倾向北东,倾角45°~70°。区内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带呈北东向展布。北东向与北西向断裂的交会处,往往是矿床的密集区。早白垩世岩浆岩出露于区域中西部及北东部,呈岩基产出,岩性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晚侏罗世岩浆岩主要在区域东部及北西部出露,呈岩株或岩墙产出,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岩等。
  2. 勘查区地质特征
  测区地层为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火山岩,分布在矿区东南部,呈北东向展布,以喷溢式的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性组合由浅灰色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组成。
  测区位于莲花山深断裂带中,断裂构造发育,区内发育的主要断裂构造有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断裂主要发育于岩体中,断裂带中石英脉发育。区内还有北东向、北西向的小断裂。矿脉多分布在断裂附近,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岩浆岩主要为早白垩世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呈岩基产出,与热水洞组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中裂隙发育,部分被后期石英脉充填。岩体内发育有辉绿岩脉、煌斑岩脉等。
  3. 矿体地质特征
  通过在测区开展地表、槽探等工作,发现了两条锡矿化体(V1、V2)和两条铅锌矿带(Ⅰ、Ⅱ),其中Ⅰ、Ⅱ号矿带为区内最主要的矿脉带。
  3.1 矿体特征
  3.1.1 Sn矿化体
  V1矿化体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与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的外接触带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中,赋存于褐铁矿化破碎带中,破碎带宽6m~8m,延伸约50m。其中矿体宽约1m,产状:165°∠84°。岩石蚀变表现为弱硅化、褐铁矿化强。最高品位:Sn0.28%;V2矿化体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中,赋存于褐铁矿化破碎带中,破碎带宽12m,延伸约30m。矿体宽约0.8m,产状:87°∠65°,蚀变表现为硅化、绿泥石化,最高品位:Sn 0.18%。
  3.1.2 Ⅰ号矿脉带
  矿脉带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褐铁矿化破碎带中,矿脉带宽约120m,延长约200m,产状:倾向160°~180°、倾角60°~75°。已发现的矿脉有6条,矿化类型以硫化物型铅矿为主,单条矿脉宽1.50m~3.00m,蚀变主要有硅化、褐铁矿化。Pb品位:0.5%~3.20%。
  3.1.3 Ⅱ号矿脉带
  产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上侏罗统热水洞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的褐铁矿化破碎带中。矿化带宽约140m,延长约300m,产状:倾向320°~15°、倾角62°~80°。经槽探揭露,达工业品位以上矿脉有7条,单条脉宽1.0m~9.0m,矿化类型以硫化物型铅矿为主,伴生锌、铜、银。Pb品位:0.5%~4.0%,最高8.5%。
  3.2 矿石特征
  本区铅锌矿石中金属含量以Pb最高,其次为Zn,Sn、Cu矿化不太普遍。Pb、Zn元素呈紧密共生关系。矿石结构主要表现在方铅矿、闪锌矿等,呈它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以细网脉状、浸染状为主。方铅矿与闪锌矿交织共生。矿石矿物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绿帘石、硅质。
  3.3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蚀变。地表上围岩蚀变,多表现为褐铁矿化、硅化;深部蚀变则分布于矿体两侧,呈带状展布,与成矿裂隙的走向相近,主要表现为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
  4. 矿床成因
  区内Pb、Zn、Sn、Cu等元素异常强度较高,异常套和好;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岩石中Pb、Zn锌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较丰富,具寻找锡铅锌多金属矿的潜力。矿区位于广东莲花山深断裂带中,区内NE、NW向断裂构造发育,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为成矿物质的迁移、充填、沉淀提供了良好空间。矿体多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于凝灰质晶屑凝灰岩中,且受NE、NW向裂隙构造控制,因此,成矿热液沿岩石的裂隙充填成矿。综合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矿体矿化特征,初步认为本区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
  5. 找矿标志
  矿床受裂隙构造带控制,NE、NW向裂隙构造带是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而NE、NW向的断裂与裂隙构造带交汇部位,与成矿关系密切,是很好的找矿标志。岩石中发育有较强的硅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尤其是地表棕褐色强褐铁矿化,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区内矿体多发育于早白垩世花岗岩体与上侏罗统热水洞组的外接触带中,接触带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多发生氧化褪色,呈紫红色,具一定的找矿价值。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地质矿产局. 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 地质出版社, 1988.
  [2] 南颐, 周国强. 广东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3] 郭锐, 曾国光. 粤东成矿地质背景及银—铜—铅—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 矿产与地质, 2008, 22(3):236-240.
  [4] 翟培, 王俊, 魏子鑫. 内蒙古克旗地区银、锡多金属矿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及找矿效果[J]. 西部资源, 2014(4):144-150.
  [5] 赵俊哲. 湘南九嶷山锡多金属矿田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其找矿方向[J]. 西部资源, 2016(6):43-4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GeoEye影像为数据源,以试验生产的方式探讨了GeoEye影像稀少控制点定向技术,分析了GeoEye影像的数学精度和要素提取指标,试验结果可以为自治区基础测绘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GeoEye影像;定向;数学精度;指标;基础测绘  引言  随着航天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上不断提高,同时影像获取成
“奥林匹克教育”是个老话题,对此首先要明确关于奥林匹克教育的两种不同涵义:1.奥林匹克教育是关于奥运会和奥林匹克历史的教育。2.奥林匹克教育是通过奥运会进而服务于奥林匹克
在奥林匹克的有关论述中,遗产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话题。奥运会举办城市在中办和筹办期间的遗产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将对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文化、环境和体育结构产生长期的可持
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现如今能源消耗巨大的现状,节能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仅从建筑的角度,对节能设计中围护结构,门窗设
微山湖畔的一颗明珠──沛县五段乡经济发展纪实文/沛县五段乡党委五段多地处沛县东南部,东临“日出斗金”的微山湖,京杭大运河穿乡而过,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18个行政村,4.5万人口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重点分析了社区体育4种不同运作模式的实体,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以及学校与社区体育合作方面具有代表性,阐述了各自的特点,从中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启
摘要:内蒙古乌拉特前旗甲浪沟金矿位于乌拉山金矿带中,矿区内侵入岩不发育,金矿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岩系中,该岩组混合岩化强烈,石英—钾长石脉、石英脉是本区主要金矿化体,而辉绿岩具有不同程度的金矿化。目前已经圈定三条金工业矿体,矿体的主要围岩蚀变为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矿、碳酸盐化等,并为直接找矿标志。因本矿床产在太古界中—高级变质岩中,严格受构造控制,与混合岩化有关的硅化,钾长石化蚀变岩型金矿,
摘要:且末旗那铁矿位于新疆且末县地区,本文对且末旗那铁矿进行系统的研究,主要对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等成矿环境及影响成矿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且末旗那铁矿床属于沉积变质—改造型铁矿床。希望通过对该矿床研究,为以后该地区寻找类似铁矿提供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旗那铁矿;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  1.矿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地层属铁克里克阿尔金地层亚区,地层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发育。区内地层主要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在早期领导党的新闻事业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新闻理论,对早期党的新闻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的历史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
矿山行业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依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的理念,该理念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以往的矿山开采工作中,开采人员使用的管理制度以及开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