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控制属于管理学范畴,泛指为提高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采取的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企业各类活动的一系列措施、过程和机制。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也是商业银行安全、有序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处于商业银行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第一章 引言
1.1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法和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1.1内部控制的概念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在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1]
1.1.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2]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内部控制理论都基本停留在这一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内部控制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1.2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国际金融界并购、破产事件层出不穷,从以金融制度发达著称于世的美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问题与困境到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巨大恐慌。各国在震惊之余,纷纷开始重新检讨和审视自己的内部控制状况,更加敲响了我国风险内控的警钟。
1.2.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1.定义
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协调与规范商业银行整体、银行各职能部门及内部各层员工在银行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关系与行为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制度、组织、措施、方法及程序的总和。[4]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历史沿革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起步较晚,其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是伴随着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而逐步建立的,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完善提高、进一步深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建立了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和内控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1.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体系
内部控制作为为保证商业银行实现其总体目标的基础,必须配套有完整的系统。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指出,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商业银行的“免疫”系统,其健康、有序、高效运行,是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增值的保障。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从传统的经济体制下转化过来的,或者是在改革开放后新设立的,其自身的经营还有待成熟。加之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研究,绝大多数银行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其内部控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导致内部控制失灵。为了全面剖析,把握问题的本质,下文将深入地分析从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大要素的薄弱环节。
2.2.1控制环境。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构建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全,内部控制机构尚不尽合理。
2.2.2风险评估体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对新业务的开办、新机构的设立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充分。
2.2.3控制活动。信贷运行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各级行根据审贷部门分离、民主决策等机理运作信贷业务,在很大程度遏制了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的发生,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但是仍然存在超权限审批贷款,贷前调查、审查不认真,贷后检查不到位、贷后催收管理不力等违规现象。
2.2.4信息与沟通。由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层次多,信息的收集、传送、分析的手段落后,加之信息存在失真现象,致使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无法实现。
2.2.5监控。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组织体系、人员素质、审计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论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的研究,参考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明确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分析了其缺陷存在的成因并提出了建全内部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北京:经济科学版设,1998.12~13
[2]汪叶斌,廖道亮.银行内部控制原理与评价.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0~32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控机制
第一章 引言
1.1内部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内部控制是20世纪中叶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项重要管理方法和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样,是公司高效运作的基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1.1内部控制的概念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在理论界逐渐形成了一个观点:内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和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1]
1.1.2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2]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内部控制理论都基本停留在这一阶段。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作了权威性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把控制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一起纳入内部控制结构之中。
4、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首次把内部控制从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代表着内部控制研究的最高水平,对各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1.2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国际金融界并购、破产事件层出不穷,从以金融制度发达著称于世的美国商业银行产生的问题与困境到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巨大恐慌。各国在震惊之余,纷纷开始重新检讨和审视自己的内部控制状况,更加敲响了我国风险内控的警钟。
1.2.1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概述
1.定义
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协调与规范商业银行整体、银行各职能部门及内部各层员工在银行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关系与行为的、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制度、组织、措施、方法及程序的总和。[4]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历史沿革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起步较晚,其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是伴随着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而逐步建立的,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完善提高、进一步深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已建立了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体系和内控机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1.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基本体系
内部控制作为为保证商业银行实现其总体目标的基础,必须配套有完整的系统。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指出,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是商业银行的“免疫”系统,其健康、有序、高效运行,是商业银行实现价值增值的保障。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是从传统的经济体制下转化过来的,或者是在改革开放后新设立的,其自身的经营还有待成熟。加之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
2.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调查研究,绝大多数银行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其内部控制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导致内部控制失灵。为了全面剖析,把握问题的本质,下文将深入地分析从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大要素的薄弱环节。
2.2.1控制环境。国有商业银行尚未构建起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全,内部控制机构尚不尽合理。
2.2.2风险评估体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内部风险评估模型,对新业务的开办、新机构的设立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够充分。
2.2.3控制活动。信贷运行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各级行根据审贷部门分离、民主决策等机理运作信贷业务,在很大程度遏制了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的发生,提高了科学决策水平。但是仍然存在超权限审批贷款,贷前调查、审查不认真,贷后检查不到位、贷后催收管理不力等违规现象。
2.2.4信息与沟通。由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层次多,信息的收集、传送、分析的手段落后,加之信息存在失真现象,致使全面、准确、快速传输信息的目标无法实现。
2.2.5监控。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组织体系、人员素质、审计效果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论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的研究,参考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践,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明确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内在缺陷,分析了其缺陷存在的成因并提出了建全内部控制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北京:经济科学版设,1998.12~13
[2]汪叶斌,廖道亮.银行内部控制原理与评价.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