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想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应具备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因此,学校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摆在突出位置。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因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和人文内涵,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所以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在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挖掘“创新点”,进而真正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把握解读的“模糊性”,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对一部作品的解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每一個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对作品意义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上,还表现在对语言材料所构建的意象、意境的感悟上。可以说,正是语言的这种“模糊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首先是读前重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的问题,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矛盾,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其次是读时重“悟”。无论是学生的“疑问”还是“感悟”,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都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重视。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应用恰当的形式,诱导学生把自己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从而形成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最后是读后重评。教师要告诉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是多元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中积极倡导一种敢于争论、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的精神。
  
  二、把握作品的“文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推动人不断深入地钻研,勇攀高峰的是持久而稳固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稳定的创新情感对其创新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学精品,文学性很强,十分利于学生创新情感的形成。
  语文中的作品有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有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还有的激情奔放,让人怦然心动,十分适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儿童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同时,在师生共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解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三、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与智力相比,自信、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创造力的制约更为明显,也可以说人的创新能力高低与人的某些个性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因素包括自信心、独立性、自制力、好奇心、坚持力、勤奋、好胜心、怀疑态度等。语言的功能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延续,更是人文精神的传递。所以语言包涵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使学生创新性人格培养具有丰厚的营养基础。
  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课内外阅读材料等资源,挖掘这些阅读材料中的思想内涵,通过学生的内化过程,把材料中的那种人文精神根植到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一些不利学生创新人格形成的观念。尤其是汉语言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深刻地打上了汉民族的文化烙印,在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性格中有许多不利于学生创新性人格培养的思想,如“和稀泥”式的中庸之道,自居谦下,不争强好胜,遵从权威等等。教师应引导学生站在21世纪的高度,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背景中去审视这些思想。
  
  四、把握学科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专家一致认为,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语文实践学习活动。同时,教师更要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课外,跟广阔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读书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查找资料的实践,培养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等收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习惯和能力。教师要引导语文应用实践,让学生寻找语文实践的机会,把自己的所学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如给远方的亲人朋友经常写信,给大人的商店写广告语,把新学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等。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教师布置开放性作业,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途径还有很多。新时代的老师只有拥有创新意识,才能不断开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途径,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
其他文献
学科作为学术的分类,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科学发展形成的特定范畴.学科水平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学科建设已成为高等院校的发展趋势,它关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体
参与权是公民通过国家不断创造的各种合法途径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保障公民参与权,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意,是落实人权公约义务
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对于纠纷发生时的管辖法院并未约定,且合同中亦未对合同履行地进行约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法定管辖所涉及的合同履行地,在现行法律中已有明确规定.然而在司
拙刊本期稿只有两篇文章属于单纯的理论研究,分别是刘天旭副教授、范风华“论抽象性治理--对政府治理失灵的一个概括”和黄学贤教授、齐建东的“试论公民参与权的法律保障”.
[摘 要]把体育游戏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本文主要是阐述在教学中不同的阶段选择和运用游戏时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运用,对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 运用    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
近视,即由于眼球的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远处平行光线通过调节静止的眼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前结成焦点,而在视网膜上所成之像模糊不清,因而远视力降低、近视力尚正常[1].当近
雄性亲本抚育在大多数动物种类中很少见,但在鸟类中很普遍.鸟类哺育后代的形式差别很大.雄性亲本抚育中父本经常会为非血亲提供抚育.具有雄性孵化的鸟类中,性选择相对弱,雄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有深厚的政治理论基础,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目的:探讨法医临床学鉴定多发肋骨骨折患者的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当地医院临床收治的60例胸部损伤后造成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为日常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