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践教学中,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要注重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
关键词:中职;汽车电工;技能训练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是汽车电工专业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其技能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汽车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我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采取“三个结合”和“三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三个结合”
⒈ 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
讲解和示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讲解与标准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的准确讲解结合操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
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电工工具、仪表仪器的使用方法要讲解清楚。在准确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动作示范,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做到讲练一体化。因为实习教学就是以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工艺过程的连贯性为内在联系的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授方式,所以在给学生作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辅以必要的“解说词”,交代动作的顺序和要领,讲清操作的关键和理由。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甚至发生仪表损坏等故障。特别是容易出错的操作规程,一开始就应让学生规范练习。
⒉ 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使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质量的判断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⒊ 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
正确评价技能训练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整改,做到正确评价和反馈整改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另外,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比赛,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能力,检测学生的技训水平。例如,汽车电工技能比赛“发电机故障的检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与维修,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地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认真、规范地完成技能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二、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把握“三个环节”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第二,教师辅导学生操作;第三,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学生的技能训练既要适合专业的岗位需求,又要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引导是指技能训练起步上的引导。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汽车电工专业课程理论较深,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学不好,由于学不好不愿意学,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善于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保证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初次接触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存在对“电”的恐惧心理而缩手缩脚,教师应加强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对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列举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
2. 教师辅导学生操作
教师对学生操作练习要给予全面辅导,对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要把学习时间作为变数,以“学会”为质量基础,因人而异,弹性操作,做到“上不封顶”,支持每一位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下能保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既要注重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作个别辅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形成和提高。
3.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
学生要学以致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应用,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对汽车电器线路故障的判断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序查找和排除。首先,通过理论讲解,熟悉线路连接,了解某一部分线路易出现的故障现象,什么样的现象,可能是哪段线路有故障,这是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故障的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排除。也可有意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处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熟悉电路分析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或利用课余时间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学习一些简单的维修技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职业技能。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中职;汽车电工;技能训练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是汽车电工专业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其技能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汽车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我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采取“三个结合”和“三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一、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注重“三个结合”
⒈ 讲解示范与示范练习相结合
讲解和示范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准确讲解与标准示范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教师的准确讲解结合操作示范,可以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技能训练内容的理解。
在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对每一种电工工具、仪表仪器的使用方法要讲解清楚。在准确讲解的基础上,结合动作示范,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练习,做到讲练一体化。因为实习教学就是以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工艺过程的连贯性为内在联系的技术技能的有效传授方式,所以在给学生作操作示范的过程中,应辅以必要的“解说词”,交代动作的顺序和要领,讲清操作的关键和理由。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之后,应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如果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规范练习,很难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甚至发生仪表损坏等故障。特别是容易出错的操作规程,一开始就应让学生规范练习。
⒉ 循序渐进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使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质量的判断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第四阶段,熟悉协调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上述四个阶段是一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教师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讲解,同时对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循序渐进和启发引导相结合。
⒊ 正确评价与反馈整改相结合
正确评价技能训练成绩是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评,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进行整改,做到正确评价和反馈整改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另外,通过举办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比赛,考核学生独立完成实际操作任务的能力,检测学生的技训水平。例如,汽车电工技能比赛“发电机故障的检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与维修,并有一定的工艺要求。通过严格的考评,不仅能比较公平地评定技能训练的成绩,而且可以督促学生认真、规范地完成技能训练的每一个环节,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二、 技能训练过程中应把握“三个环节”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第二,教师辅导学生操作;第三,教师指导学生应用。教师活动主要表现为引导—辅导—指导,学生活动主要表现为参与—操作—应用。学生的技能训练既要适合专业的岗位需求,又要注重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引导是指技能训练起步上的引导。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汽车电工专业课程理论较深,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学不好,由于学不好不愿意学,因此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善于正确巧妙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知识储备,保证技能训练的顺利进行。初次接触技能训练,部分学生存在对“电”的恐惧心理而缩手缩脚,教师应加强引导,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对安全文明操作规范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列举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
2. 教师辅导学生操作
教师对学生操作练习要给予全面辅导,对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要把学习时间作为变数,以“学会”为质量基础,因人而异,弹性操作,做到“上不封顶”,支持每一位学习进度快的学生,达到更高的目标;“下能保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既要注重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辅导,个性问题作个别辅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形成和提高。
3. 教师指导学生应用
学生要学以致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应用,能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对汽车电器线路故障的判断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有序查找和排除。首先,通过理论讲解,熟悉线路连接,了解某一部分线路易出现的故障现象,什么样的现象,可能是哪段线路有故障,这是故障分析的基础。其次,向学生介绍各种不同故障的处理方法,并指导学生排除。也可有意设置故障,让学生分析处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熟悉电路分析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或利用课余时间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学习一些简单的维修技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职业技能。
(山东省交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