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雨?润苏万物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_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的情感教育渗透是独树一帜的。因为语文是生命之春风,是文化之春雨,是人的精神食粮,是人之春风,是人之春雨,是极富人文内涵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每一篇课文都在微妙中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并且是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实践中的语文情感教育并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断地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熔融在学生的骨子里。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方法;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就是教书育人,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内在素质才是关键。然而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同时结合语文课教学过程对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又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所以学生在语文课上欣赏到那光彩纷呈的生活情境,其中有波折跌宕的人生故事,又有光彩四射的人物形象等等,这都可以被学生去选择、模仿和追求。所有这些都是绝好的情感教育典例。
  一、深入探究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养无限情感
  语文教材是学生知情懂理的源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严谨的去探究教材,深入思考,积极深刻的发掘语文教材中情感教育因子,才可以为学生创设更具感染力的教学情境,才能对学生动之以情。所以,准确地掌握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才是关键。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比如《升国旗》《我们爱你啊,中国》《长江之歌》等等,都是从多个角度向学生传达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一腔情感,让学生自己去真正感悟“爱国”的意义;还有表现互相帮助,关心别人的作品,比如《掌声》《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等,用每一个纯情的生活片段去感染学生幼小心灵,让学生去感悟爱的伟大力量;再有展现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作品,比如《望天门山》《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等,教育學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必要性,进而引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苏教版不同类型的小学课文教学过程中培养情感
  (一)认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认字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理解生字的主要方法是组词训练,在其过程中去理解感悟。比如这样的一节认字课,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打”字。首先师生一起学习了字音,接着又一起分析了字形。然后问道,这个字什么意思呢?谁能组几个词啊?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打架、打人、打骂”等等。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又接着问:“我们可以打人、打架、打骂他人吗?”学生一起同声:“不能。”老师又接着说:“对了,生活中我们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他人。还能组出其他的词语吗?”在语文教师悉心引导下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如是这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讲解过程,不仅是认字,同时有进行了很好地情感教育,可谓把一节枯燥的课教活了。
  (二)阅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朗读、诵读、品读的培养,又要重视词语、句子的分析,从而激发情感,达到培养的效果。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趵突泉》一节,其中对大泉一段的美妙处理,勾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致,抓住这一点,使学生在读、评、析的讲解中去感受作者用词的美妙,用“听到淙淙的泉声”,去感悟自然生命的旋律,进而去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
  (三)作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作文中体会学生的思想。在修改作文时,要重视修改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恰当地进行情感教育。
  三、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是 “听、说、读、写”的过程,是小学语文知识传授和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的主要过程,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展现情感教育的常规过程。在平常中,每一次地充分激发学生的五官和大脑等众多组织器官的协调培养与发展,形成三维的直观思维,这样学生在吸纳新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在感受情感教育。
  (一)听
  听,是指老师讲解的课文内容,同学回答的问题。学生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感受情感的教育。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备课,多设计一些可以激励学生“听”的过程情境。
  (二)说
  说,是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教师的讲授、自己的认真阅读,并结合教师提出的疑问,进而作出正确的回答。
  (三)读
  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去读。这样才能把情感教育寄寓于反复阅读的课文之中。
  (四)写
  写,是指语言文字的书面化表达。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去写日记、去写心得、去写读书笔记、去写作文,通过对写的批改,来把握学生的写作水平与技巧,又能把握学生的情感世界。借此在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好的加以引导和肯定,同时对不好的予以矫正、加以指引。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立足于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之上的情感教育,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根本之教材入手,努力探究教材,把握住标准、深入课文内容中的情感教育发掘,用心研究学生,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在微妙中渗透,在不觉中结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写作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情感,带着思考来观察事物,有助于启发思路,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多感官体验,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写作更加细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指导;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都有种感觉,很多学生作文中也有写景习惯,不过,通常状况下,都是写景归写景,抒情归抒情,很少能完美地把两者结合
【摘要】《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绘本阅读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也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此,本文结合本人执教《朱家故事》的课例,浅谈借助绘本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绘本阅读;语文素养;指导策略  【
【摘要】兴趣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推动学生探索的助推器,所以课堂效率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理念在各级学校中的深入推进,教师为了能够改善课堂的构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逐渐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因此新时期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各项技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兴趣点,进行因材施教,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
宁夏师范学院坐落于宁夏南部六盘山下历史名城——固原市,是宁夏唯一一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学校隶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是自治区教育厅和固原市政府共建单位。  学校前身为1975年建立的六盘山大学,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时任固原地委副书记胡启立先生任六盘山大学筹备小组组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六盘山大学基础上建立固原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
【摘要】本堂课,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来创设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让课堂变得热闹生动,趣味盎然,在大量地说话中很好地完成了课文内容的学习,而且让语文学习真正落到了实处,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丰富,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课堂语用设计;语文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图分类号】G622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就起着酝酿情绪,渗透主题,集中注意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如何设计出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导语呢?又如何才能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呢?我们应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课堂的导入进行一些理论的探索和模式的构建,以导出一个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论;导入方法;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好的课堂导入,就起
【摘要】“三四三”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使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先教后学,而是先学后教,甚至是先学后导、以学促导、学导合一。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究,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四三”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倡导自主
【摘要】对于小学教学而言,老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态度和兴趣,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情景导入的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活化学生学习思维,让学生养成科目语感和好的学习方式。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导入情景模拟,从而活力课堂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教学;情境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
【摘要】目前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快乐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快乐教学法指的是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乐趣。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快乐的生活提出一些见解和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快乐学习法;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
【摘要】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能否得以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因此,要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课前三分钟不可小觑,而情感的先导,任务的驱动又是这课前三分钟有效利用的方向引导。良好的情感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情感机制。任务的驱动是学生不断探索新知,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情感先导;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三年一个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