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地球上十几亿人将在互联网的平台上生活、学习、工作,一场伟大的时代变革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渗入教育的领域,教育正在发生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历史性转变,知识的传播方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的劳动方式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许多学校、地区率先建起了校园网、局域网,“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一大串新型名词常见诸于报纸,响彻于耳际。自然地,电子备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备课形式,也悄悄地走进校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但是,我们清醒地看到,电子备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一些学校就采取了“堵”的办法。然而信息化的大潮势不可挡,手工备课自然不会赢得广大教师的认同。那么,如何加强电子备课的质量控制,主动迎接备课的革命呢?
1.唤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让教师个体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让教师专心致志地去专注和钟情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自愿自主自动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需的原动力,潜心潜力地去接纳自己专业成长的必备元素。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把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走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教师,会享受教育中的一切。
有一次朱永新教授一行到某校,就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老师们对话。当时有人戏称这是一次成功的“肉与萝卜”的对话,其结果是既使“萝卜”(教师)因受肉味而提升了“自身品味”,也使“肉”(专家)因此发挥了它更大的价值。这个比喻较好地说出了“专家引领”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但,“肉”没有了,“萝卜”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一个沉甸甸的问题。我认为,在一个面向现代化的社会里,“权威”已经失去了过去时代“一尊、一元”的意义,而“成长”本身也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设计,而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对话的、互动的、自我不断消解与形成的动态过程。要实现这个自觉的专业成长过程,通过教育在线、校园网等论坛上的有效交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了教育理念、思维范式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这种意义是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它首先让你在交互阅读中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理性的把握。阅读那博而广的无尽资源,在头脑中形成风暴,让其碰撞,让其激荡,让其在圆融汲取中最终积淀,以坚固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根基。
2.改革——创新备课形式
为了切实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我们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备课方式。主要做法是:幼儿园在平行班中,成立备课小组,备课前小组内老师进行讨论,课前讨论每周一次,每次两节课,要求老师们事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对教学设计在个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在组内进行交流,确定初步的教学流程后,由一位老师备好,给组内老师共享,上课老师根据自己以及班级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把修改情况用旁注写在教案上,同时写上课后反思。在下次讨论时,对上课的得失进行讨论。这样备课,真正提高了备课质量,并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提倡拿来主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拿别人教案为我所用。我们把老师的教案都集中在学校的备课资源库中,老师们随时都可以拿来用。网上的资料、教案、课件等就可以直接用,关键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学生实际、教师自身实际,进行修改,体现教师个性。电脑备课方便快捷,省时高效,便于信息交流,使我们的教案图文并茂,具有无限的潜能。老师通过网上、素材库或其他系统下载、复制、剪切资料,借鉴其精髓,将声音、图像、画面录入自己的教案之中,充实了备课内容,教师看教案的同时还掌握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水平。特别是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通过网上或其他系统下载到自己的教案中,便掌握了这些内容,上课时就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同时,课件的制作优化了课堂教学。
3.评价——关注课堂教学
如何评价老师的备课,是提高电子备课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此,我们在教师电子备课栏目中强化“教材分析”,增设“学情分析”,同时提出从四个方面来评价老师的备课:一从听课看备课,特别关注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从说课看备课,上完课后要求老师重点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和目标的定位;然后说教学设想、教学理念、教学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让老师觉得不能不去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三是从反思看备课,看教案的修改情况以及课后反思记录,特别注重教师富有个性的反思;四是从现场备课看备课,组织老师进行现场备课,来看平时备课。平时、期末检查评估时,重点检查‘个案补充”和“教学反思”,评出个性备课优秀教师,以引领教师凸现教学个性,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要把教师上课作为评价其备课的后续评价。学校所有教师的课堂要向学校领导开放。根据教学情况,我们每周制定行政听课内部安排,行政根据安排听教师的随堂课。学校行政先听课再查备课,有效防止教师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就上课。每月举行点评活动,将听课的情况汇总,由园长在全校的会议或学习上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学校还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相互开放,加强相互听课,每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30节与被听课不少于20节。除正常的教研组的活动之外,还强调教师相互之间听随堂课,提倡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
电子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我轻轻地问一声学校管理者:面对这场教育的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1.唤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让教师个体有一种强烈的内需和渴求,让教师专心致志地去专注和钟情自己的专业发展,自觉自愿自主自动地寻找自己职业生命所必需的原动力,潜心潜力地去接纳自己专业成长的必备元素。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把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走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教师,会享受教育中的一切。
有一次朱永新教授一行到某校,就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老师们对话。当时有人戏称这是一次成功的“肉与萝卜”的对话,其结果是既使“萝卜”(教师)因受肉味而提升了“自身品味”,也使“肉”(专家)因此发挥了它更大的价值。这个比喻较好地说出了“专家引领”在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
但,“肉”没有了,“萝卜”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一个沉甸甸的问题。我认为,在一个面向现代化的社会里,“权威”已经失去了过去时代“一尊、一元”的意义,而“成长”本身也已经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自我设计,而正在成为一个开放的、对话的、互动的、自我不断消解与形成的动态过程。要实现这个自觉的专业成长过程,通过教育在线、校园网等论坛上的有效交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实现了教育理念、思维范式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这种意义是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它首先让你在交互阅读中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理性的把握。阅读那博而广的无尽资源,在头脑中形成风暴,让其碰撞,让其激荡,让其在圆融汲取中最终积淀,以坚固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根基。
2.改革——创新备课形式
为了切实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我们采取“通用教案”与“个案补充”相结合的备课方式。主要做法是:幼儿园在平行班中,成立备课小组,备课前小组内老师进行讨论,课前讨论每周一次,每次两节课,要求老师们事先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对教学设计在个人设想的基础上,再在组内进行交流,确定初步的教学流程后,由一位老师备好,给组内老师共享,上课老师根据自己以及班级实际进行个性化修改,把修改情况用旁注写在教案上,同时写上课后反思。在下次讨论时,对上课的得失进行讨论。这样备课,真正提高了备课质量,并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提倡拿来主义,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拿别人教案为我所用。我们把老师的教案都集中在学校的备课资源库中,老师们随时都可以拿来用。网上的资料、教案、课件等就可以直接用,关键要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根据学生实际、教师自身实际,进行修改,体现教师个性。电脑备课方便快捷,省时高效,便于信息交流,使我们的教案图文并茂,具有无限的潜能。老师通过网上、素材库或其他系统下载、复制、剪切资料,借鉴其精髓,将声音、图像、画面录入自己的教案之中,充实了备课内容,教师看教案的同时还掌握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水平。特别是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通过网上或其他系统下载到自己的教案中,便掌握了这些内容,上课时就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同时,课件的制作优化了课堂教学。
3.评价——关注课堂教学
如何评价老师的备课,是提高电子备课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此,我们在教师电子备课栏目中强化“教材分析”,增设“学情分析”,同时提出从四个方面来评价老师的备课:一从听课看备课,特别关注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程度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从说课看备课,上完课后要求老师重点说说,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分析和目标的定位;然后说教学设想、教学理念、教学安排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让老师觉得不能不去深入地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三是从反思看备课,看教案的修改情况以及课后反思记录,特别注重教师富有个性的反思;四是从现场备课看备课,组织老师进行现场备课,来看平时备课。平时、期末检查评估时,重点检查‘个案补充”和“教学反思”,评出个性备课优秀教师,以引领教师凸现教学个性,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要把教师上课作为评价其备课的后续评价。学校所有教师的课堂要向学校领导开放。根据教学情况,我们每周制定行政听课内部安排,行政根据安排听教师的随堂课。学校行政先听课再查备课,有效防止教师不备课(或不认真备课)就上课。每月举行点评活动,将听课的情况汇总,由园长在全校的会议或学习上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学校还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相互开放,加强相互听课,每学期每人听课不少于30节与被听课不少于20节。除正常的教研组的活动之外,还强调教师相互之间听随堂课,提倡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听课。
电子备课,是一把双刃剑。我轻轻地问一声学校管理者:面对这场教育的革命,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