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唠叨给孩子带来压力

来源 :幸福·婚姻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幼儿园毕业将要入小学的时候,我特地带他到他的学校转了转,一来让他对那里有所了解,二来让他对上学有个心理预期。
  学校不大,但环境优美,据我了解,学校的风气及师资都很好,我对儿子能进这样的学校读书比较满意。看着景色怡人的校园,儿子也一脸喜色,我趁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宝贝儿,这就是你的学校。你将来的同学都非常优秀,你一定要努力和他们一样,不能再像上幼儿园时那么散漫了。”没想到,儿子听罢脸色顿时暗淡下来,低着头没吱声,当时我也没太放在心上。
  我以为,上小学后儿子会有点时间观念,不再像上幼儿园时那么拖拉、磨蹭,可事与愿违。早上,我设了闹钟让他自觉地按时起床,他对闹铃充耳不闻,等闹钟停了继续睡;叫他每晚临睡前准备好校服,他不放在心上,总是到了早上手忙脚乱地四处乱翻……因此,每天一早我都忍不住催促、唠叨他:“懒死了,还怎么上学?”“让你头天晚上把衣服准备好,总当耳旁风!”“别跟蜗牛似的,快点!”儿子总是没睡醒似的磨蹭半天才来到餐桌边,囫囵吞枣般吃面包,匆匆忙忙地喝牛奶。我免不了又是一番唠叨:“你要是麻利点,不磨蹭,或者提前把衣服准备好,哪用得着这么匆匆忙忙的?”儿子急了也会无奈地辩解:“妈妈,你好吵啊,我一直是这样的啊!”我不禁一愣,心里顿时有种挫败感。
  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儿子写作业也拖拉。拿着一支笔,思前想后地迟迟不动手,等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动了笔,写出来的字不是太大,就是歪歪扭扭;写数学作业,要么看错题目,要么算出来的结果在草稿上是对的,写到作业本上却是错的;背诗的时候断断续续,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我无法容忍,自然训斥加责备,三番五次地叮嘱他各种注意事项,有时恨不得夺过笔帮他写,实在气急了就惩罚他,比如诗背不合格不许睡觉。这样一来,我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儿子也叫苦不迭。老公说我自从儿子上小学后脾气急躁了,教育孩子得慢慢來,不能强行施压。老公当过老师,在教育上颇有一套,他的话让我不禁深思。
  这天,儿子放学回家,拿出一个本子给我,说:“妈妈你看一看然后给我签字。这是老师让我们写的,一定要让妈妈看,一定要签字。”我留意到,儿子的神情有些忐忑。接过本子打开一看,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我最想跟妈妈说的几句话”,儿子写道:“我希望妈妈不要总是唠叨。我知道自己不够好,可妈妈越说我就越心慌。其实,我很爱你的,妈妈。”
  我顿时眼睛发潮,差点掉泪。儿子是爱我的,我当然也一直爱儿子,可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略了对他的爱,变得求全责备,结果给他带来沉重压力,我却丝毫没有察觉。想想当年我自己,不也特别反感父母的唠叨吗?为了逃避我甚至跟父母消极对抗。为何如今却把自己不愿回首的幼年经历复制在儿子身上?想到此,我不禁一阵愧疚。
  随后的一次家长会,更让我受到触动。那是儿子上小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教室里布置得很漂亮,挂着气球、彩带,黑板上写着几个漂亮的艺术字:欢迎家长们的到来。字写得有些稚嫩,但很有灵气。家长们站在黑板前指点着议论着,说那几个字写得真不错。这时,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走了过来,说:“这是王佳明同学写的,他才练了一周时间,练得非常认真、努力。”我有些意外,脑子突然嗡嗡直响。李老师随后指着我说:“这是王佳明同学的妈妈。”家长们一听,赞许的目光一齐投向了我,我却感觉浑身不自在——儿子能写这么漂亮的艺术字,我完全不知道。
  家长会结束后,我真诚地向李老师表达谢意。李老师温和地对我说:“王佳明是个很敏感的孩子,从他写的那几句话你也看出来了吧?有时候,唠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有些不自信,应该与你平时对他的否定有一定关系。简单地说,唠叨往往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强调孩子的缺点与不足,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因为他只知道自己有问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你没有教他方法,也没有给他机会。”我豁然开朗。李老师又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去纠正他,然后发掘并强化他的优点,他的字是班上同学公认最好的……”
  从那天开始,我改变了以前的做法。从生活中做起,只要儿子起床的时间比以往早,我就表扬他;只要他穿校服动作麻利,我就夸他有进步;陪他写作业时,我先给他做示范,怎么写,怎么算数,怎么认真看题目,如何避免写错答案……
  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儿子写生字越来越工整、规范,做数学作业又快又准确,生活上的一些小毛病也迅速改掉了,最为关键的是,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整天一副快乐无忧的样子,放学一回家就跟我分享他在学校的见闻。这正是我想看到的。
  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孩子的个性形成跟父母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发展,不能只会唠叨,而应该引导孩子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具体的问题。
  摘自《妇女生活》
其他文献
小时候我并不爱吃香椿,但是长大以后突然就爱吃了。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小时候不爱吃某种食物,长大后的某天突然就爱吃了。  记得奶奶家有棵香椿树,每逢开春出芽的时候,奶奶都会托人给父亲带话,告诉他周末回家来吃香椿。等父亲带着一家人来了,奶奶又会踮着小脚,紧张地盯着小叔,让他小心剪下来香椿芽。  父亲总对奶奶说,您把香椿腌起来,等我们回来吃腌菜就可以。奶奶说,香椿芽就开一季,每季就那么几天时间是最
期刊
婚姻真是个矛盾体,它有鸡飞狗跳,也有岁月静好;它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却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弱不禁风。  人们常说婚姻有七年之痒,到了第七年就是婚姻的分水岭,没有了激情,没有了浪漫,甜蜜也在鸡飞狗跳的柴米油盐中褪去光泽。  我和老公已结婚两个七年,看到彼此的缺点像放大镜一样,成倍增长,随之悄然无声地带来一丝丝嫌弃之情。  老公为人憨厚,做事勤快,烧得一手好菜,让我的胃经常变着花样地得到礼遇。我也常
期刊
1  下班回家,刚到家门口,我就听见屋子里传来争吵声,可等我一转动钥匙准备开门,争吵声就停止了。沈嘉阳和婆婆一见我进屋就噤了声。我看着他们两人的样子,就随口问了句:“吵什么呢?”  沈嘉阳说了句没什么,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婆婆看了我一眼尴尬地笑笑,坐沙发上拿出手机玩了起来。看着眼前这母子俩的举动,我心里有种奇怪的预感,总觉得他们有什么事瞒着我,而且是件大事。  那天我又问了沈嘉阳几次,他都说是老家
期刊
2017年10月14日,商界精英峰会上,马云和王健林遇到,两个人聊上了,从开始的商业,渐渐聊到家庭上,最后是自己的孩子。  马云和老婆张瑛,现在有个女儿叫“元宝”,王健林笑着问马云,有个女儿什么感觉?马云笑着说:“女儿就是小棉袄,既贴心又保暖,真好。”  因为,王健林和老婆林寧,有个儿子叫王思聪,本来在商界,却在娱乐圈非常火。与父亲的低调不同,王健林的独生子王思聪非常活跃,常有麻辣热评,被网友称为
期刊
关于家庭零库存,某人这样说过:让超市当你家的仓库,不是更好吗?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愿望,你不能轻易打击一种生活愿望,就像不能打击一个单纯而无所畏惧的理想。  谁都不希望过度储备。你不会希望在一堆牙膏防晒霜里翻找出一支过期的唇膏,也不愿意经常打开橱柜去实施各种丢弃,你希望家里的各种必需品保持一种适度的供给,需要的时候刚好有准备,不需要的时候又不会显得冗余。总之,不要给生活添乱。  可是现实中,我们
期刊
1  她是我的奶奶,他是我的爷爷,他们成婚的时候,年纪都很小,她12岁,他13岁。  成婚当天,她哭闹着不肯上花轿,抱着娘嚎啕大哭,她的奶奶一边忍着泪,一边将她拉出娘怀,盖上盖头交给喜娘。并不断叮嘱着,到那边不许任性,要好好学着做人媳妇。就这样,她不情不愿地上了花轿,踏上了那未知的婚姻之路。  揭开盖头的那一刻,她紧张地绞着双手。映入她眼帘的是一个瘦小的男孩,皮肤黝黑,双眼明亮,只见他对她羞涩地一
期刊
她在研讨会期间一直都很热情。研讨会的内容非常好。她知道这些理念有助于她的企业,但一想到她自己的团队,她自己就先泄气了。她已经预见到了他们的冷嘲热讽。她的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像是一个沉重的砝码压了下来。  那么她应该去尝试一下吗?这种情景每一天都有,无论是在业务研讨会、人际关系讲座,还是在志愿者峰会。  几年前,我参加了一个筹款研讨会,同行的是我任职的一家非营利组织的一位董事。我们俩对了解到的新流
期刊
十年前,我刚上大学,是个十足的小胖子。不是婴儿肥的那种胖,是膀大腰粗、实打实的胖。  我身高160厘米,体重65公斤,朋友不太多,平时的爱好倒是有很多,但都是关于吃的。  比如一边看美剧一边吃零食,一边看小说一边吃零食,一边上自习一边吃零食,一边散步一边吃零食。最夸张的时候,我一边躺在床上,一边吃零食。吃得多,不动弹,我简直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  我那时候没有喜欢的人,也不觉得每天吃一堆零食身体
期刊
清明是祭祀先人、扫墓立碑的时节。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墓志铭别出心裁、风格迥异,嬉笑怒骂、幽默十足。仔细琢磨,与这些人自身的性格又非常契合。  格斯:终于,真正的冒险开始了。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我国大书法家启功自提的墓志铭是一篇自嘲: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够。名虽杨,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脸微圆,皮欠厚。妻子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期刊
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喜欢冒险?这一直是一个让许多人纠结的问题。  什么叫“稳定”?稳定不是平衡,稳定也不是持久,稳定的科学定义是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换言之,稳定不关乎状态的好坏,稳定只关乎是否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哪怕这个状态并不那么理想。  做一个实验:把三个小球分别放在左中右三个位置,左边的位置是凹型的,中间的位置是平行的,右边的位置是凸型的。这三个小球是三种“平衡”的状态。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