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出生1周内血小板参数预测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a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hsPDA)早产儿药物干预失败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6年7月本院儿童诊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hsPDA早产儿。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口服布洛芬治疗,2012年11月至2016年7月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均在治疗72 h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完全闭合为治疗成功组,未完全闭合为失败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预测早产儿hsPDA药物干预失败的价值,并对早产儿hsPDA药物干预失败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07例hsPDA早产儿,其中治疗成功组(76例)胎龄(32.6±1.9)周,出生体重(1 834±447)g,均高于失败组(31例)的(30.6±2.6)周和(1 397±537)g。治疗成功组生后第4~7天血小板压积高于失败组(0.21%±0.13%比0.15%±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生后第4~7天血小板压积低是hsPDA早产儿药物干预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4~7天血小板压积预测早产儿hsPDA药物干预失败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30(95%CI 0.502~0.757,P=0.036),最佳预测界值为0.125%,敏感度35.5%,特异度92.1%。
结论出生体重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生后第4~7天血小板压积低是hsPDA早产儿药物干预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后第4~7天血小板压积对早产儿hsPDA药物干预失败有一定预测价值,但预测价值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