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PR与外生菌根菌互作对樟子松促生作用及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B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根际益生菌互作对植物促生及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开发植物促生抗逆作用的生物菌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盆栽条件下,对樟子松苗木接种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1-42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 N94,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等测定1年生樟子松幼苗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指标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指标并研究其变化规律。【结果】1)1-42和N94处理组幼苗生物量同对照组(CK)相比显著增加(P<0.05);1-42处理组相对于N94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针叶树器官发生组培快繁是对针叶树良种选育成果扩繁利用的有效途径,诱导出高质量的不定芽是建立针叶树高效组培体系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方法】以马尾松二代种子园优良家系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WPM为基本培养基,开展植物生长调节剂6-BA(6-苄氨基嘌呤)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马尾松成熟胚不定芽诱导、茎段腋芽增殖、茎段芽伸长以及生根诱导的优化探讨。【结果】诱导培养基中的6-BA浓度及其诱导时长对成熟胚不定芽诱导的数量和芽长均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交互效应。在特定的诱导时长(2~32 d)内,随着6-BA浓度的升高,
本文探讨将电子版的传统地质报告转化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地质报告中可用于三维地质建模的主要数据源,认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勘探线剖面图是两种主要的数据源;然后分析了由电子版的传统地质报告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技术关键是由煤层底板等高线构建煤层底板曲面的不规则三角网、断层曲面的三角网和将二维剖面转化为三维剖面。讨论了三维建模前的数据预处理:将打断的等高线接起来;仔细处理等高线与断面交线相遇时的“未及”与“过伸”;为等高线赋高程;用等高线为断面交线赋高程。提出了半自动分区构建被断层切断的煤层底板曲
【目的】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未来的森林景观格局,为区域景观资源优化配置及森林城市创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乡市为研究区域,以2009、2013、2017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2009—2017年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合高程、坡度、河流、道路、GDP和行政中心6个影响因子,构建MCE-CA-Markov模型,对2021年宁乡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1)2009—2017年,宁乡市森林景观类型以乔木林地和耕地为主,其面积占
【目的】开展野外田间试验,探讨不同配比施肥对紫椴播种苗生长、养分积累及根系形态的影响,揭示幼苗对N、P、K的需求利用规律,为田间规模化培育高质量苗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鉴了“3414”施肥方案,选用尿素(含N 46%)、过磷酸钙(含P2O512%)、氯化钾(含K2O 60%)3种肥料,设置4水平(0、1、2、3),组合成14种施肥处理方式,通过对不同配比施肥处理下紫椴播种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全株氮、磷及钾含量、根长、根表面积等形态指
【目的】探索棕榈幼苗的水分生理、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在不同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的响应和适应能力,进一步揭示棕榈的抗旱机制,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良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棕榈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运用盆栽渐进式干旱胁迫的方法,在棕榈幼苗的致死临界值时进行复水试验,测定并分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棕榈幼苗叶片的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随着土壤水分的缺失,棕榈幼苗可获得水分减少,棕榈幼苗叶片的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类胡罗卜素质量分
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准确获取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形变量,监测结果准确性不高与监测耗时较长的问题,为提升矿区段辅助运输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煤层巷道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变形监测方法。通过分析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工作机理与形变特点,获取未发生形变条件下锚杆支护参数。以获取的参数为参照,采用微分方程表述监测数据构成的时间序列,结合最小二乘准则对其进行求解,将所得的解进行累减生成,最终获得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变形的监测值,实现锚杆锚索支护体系变形监测。经过实验分析发现,所设计方法获取的监测结果准确率较高,并且监测耗时较短,说明该方
【目的】研究海拔梯度对常绿阔叶林土壤氮有效性的影响,揭示常绿阔叶林土壤活性氮组分的海拔差异性,为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海拔梯度(400、600、800、1000、1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20~4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分析海拔梯度与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关系。【结果】土壤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随海拔的上
【目的】揭示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水分传输过程,探究柽柳的耗水特性,为该地区柽柳生长及生理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对该区域柽柳经营管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方法】利用PS-TDP8树木茎流监测系统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柽柳的液流变化进行测定,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分析气象因子对柽柳液流的影响。【结果】柽柳茎干液流速率整体为“宽峰型”。夏季,液流速率最早启动,峰值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日树干液流量最大。秋季,液流速率有最晚的启动时间。不同季节夜间有低值液流。液流速率均值夏季最大,秋季最小。春季,空气温度能单独解释7
[目的]探讨两株产铁载体/解磷真菌对镉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迁移积累镉的影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感染菌株ZR1、rL1和不感染菌株(CK)的黑麦草种子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镉溶液(0、1、5、10 mg·L-1)对黑麦草种子进行胁迫萌发试验,分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及植株体内镉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胁迫质量浓度的升高,无论是发芽率、株高、根长、生物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根系、茎叶镉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当胁迫质量浓度为0~10 mg·L-1时,在同一胁迫水平下,接种ZR1菌
【目的】研究不同地理种源间高山栲种子性状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素间的变化规律,探究高山栲种群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为高山栲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高山栲主要自然分布区域内9个地理种源的高山栲种子为研究对象,在每个地理种源内选取15棵健康的母株,去除壳斗后每株选取10粒正常、饱满的种子,测定种子的种高、种宽、种形指数、单粒鲜质量、单粒干质量和千粒质量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9个高山栲地理分布区域内,种子质量性状的稳定性显著低于种子形状指标(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