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都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多年来受各方面原因制约,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工作一直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和优质发展的一块“软肋”。为此,我们在《指南》引领下,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始积极探索“网格化”的教研模式。
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让教研活动成为解决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我园保教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让教师通过教研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从而提高教师的价值、尊严、专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外出学习各地教研活动的先进经验后,结合我园实际情况仔细研究、探讨、酝酿,我园相继成立了全园性的大教研组和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教研组;接着我们又根据《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及其子领域和我园的特色课程,以自主组合的形式组成了语言、健康、社会、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礼仪等八个自主性教研组。为了充分发挥我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及传、帮、带的作用,践行我园“做实底部、做强中部、做亮顶部”的教师培养计划,帮助各类型的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我们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帮助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在原有水平上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大、小教研交替互补和“三横八纵”以及“扬名师之长、传名师之优”的传、帮、带研修组织。至此,我园的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初具规模。
(一)大教研
由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组成,定期探讨如何落实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精神。对照我国颁布实行的《纲要》《规程》《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与幼儿园保教工作有关的法规条例等,教研人员结合我园工作实际,选择问题比较大的方面,研究在本园保教工作中如何最有效地落实相关法规精神,从而帮助我园更加有效、规范地开展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对各小教研组的教研成果进行合作实践、经验分享、研讨各种经验与做法所蕴含的保教工作原理,进而创造出富有智慧的、独特的保教工作操作体系。
(二)年级组教研
我们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推出“今天我主持”的草根化教研活动。为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每学期初我们都会为全体保教人员每人发一个“问题记录本”,教师可及时将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等记录下来,在每周的年级组教研活动中,由组内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把自己搜集的问题“抛”出来,并把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已采取过的措施、收到的效果以及仍存在的困惑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在教研活动后付诸行动,于下次教研活动时再彼此交流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该活动形式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将经验、观念内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还原教研活动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扎根于教学活动、扎根于教师、扎根于幼儿的平民化研究。教研活动遵从“小而实”的原则,不贪大求全,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教育教学中问题的“某点”“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三)自主性领域组教研
我园的领域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对园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创新,全体保教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特长,自愿组成各种领域教研组,共同探讨、研究各领域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各组教师自主选择组长(而非行政任命)、自主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每位教师都深度参与,亲历各个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自主性比较强。自主选择的领域研究小组成员,因共同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兴趣聚集在一起进行共同研究,是基于同一个目标“心甘情愿”地集合在一起的研究团队,所以组员之间相处、配合是自然、真实、和谐的。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园内促成了开放的学习风气。教师们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个个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享受着研究的意义与乐趣,体会着成功与被尊重的幸福,同时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喜悦,进而快速地推进了《指南》目标及五大领域课程及特色课程的有机融合,并直接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践效果显著。
(四)名师工作室
为帮助各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进一步提高,我园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根据我园教师的入职时间、学历、年龄、职称、实绩、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将教师分成潜在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发展計划和名师带教基本内容及保障制度。
(一)制定基本原则,保证网格化园本教研的有序运行
1.目标定向原则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目标就是解决本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各类教研活动时一定要明确以下问题:开展本次教研活动要解决的是保教工作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活动的内容、形式及人员都应考虑其是否有助于教研活动目标的达成。
2.主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研活动时,从问题的选择到活动的过程设计,都要充分调动相关保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让每次教研活动都变成参与人员的一种内在需要,让每位参与者的需要都得到足够的满足,让所有教师都有展示他们观点的机会,让他们从被动的“你让我研究,我才研究”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我要研究”的状态。
3.针对性原则
各组组织教研活动,都要对本组教师的师资水平现状和保教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教研活动重点,必须是本组保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保教工作人员亟待改善的教育行为。 4.全面性原则
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教研活动首要任务是着力解决保教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既有保育方面的工作,也有教育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教研活动不仅仅重视“教研”,也要重视“保研”,要保教并重。其次是参与研究人员的全面性,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保育员的权利和义务。
5.有效性原则
我园的各类教研活动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迎接检查、评估而开展的,它是为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教工作效率而开展的,它要有利于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要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6.理论指导性原则
虽然我们把教研活动定位于着力解决我園保教工作实践层面的问题,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研活动要解决保教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同样需要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在设计每次的教研活动时,都会努力寻找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少走弯路,高效开展。
(二)建全各类教研活动制度,为网格化园本教研保驾护航
园本教研制度是保障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正确、有效、持续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园建立了以园为本的、有利于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各类教研制度。
首先,围绕教研组如何落实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开展保教研究、进行保教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教研活动制度》《教研资料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活动、评活动制度》《教研组长工作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以及《名师工作室带教制度》和《名师工作室活动制度》等;其次,为了激励全园教师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我们制定了《教研活动激励积分制度》和《教研激励积分制度实施细则》。教研积分还作为教师评模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并和绩效工资挂钩。该制度的出台为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教师自主权,增强了他们的研究意识。大家参与、策划各类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承担观摩研讨课、示范课的人多了,参与专题研讨活动中的发言也积极多了,因为仅仅“参加”而没有认真思考和发言是得不到教研积分的。渐渐地,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体会到变“被动”为“主动”的乐趣和满足,在实践中看到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实现了使教研真正成为其内在专业需求的目的。
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创新、改进,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已逐渐步入正轨,并形成一定的教研成果。我们先后在我园结对帮扶的三所幼儿园进行推广,效果显著。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都以效率为原则,不断追求高效的幼儿园保教工作,同时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保教能力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我园的保教水平
该教研模式的运行,让教师在纵横交错的各类教研活动中,融合各方面先进的教育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保教工作中,学会根据自己的教育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以更为适当的保教方法去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了我园的保教水平。
2.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嵌入式”学习的发生,即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是和具体的问题情节耦合在一起的,是在需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情形下发生的学习。要进行教研活动,要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保教工作理论及其策略,还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而在教研过程中的研讨、总结、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谊,增强了我园的凝聚力
共同研究和解决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园领导与全体保教人员有了更多共处、交往、交流的机会,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满足个体的交往需求、成就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幼儿园的凝聚力。
4.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的工作平凡、琐碎、单调,教师易产生厌倦感,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每天都有所追求、有所思考、有所进步,能给教师看似平凡、单调的工作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园的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和乐趣,使教师们真正把保教工作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5.增强了我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尊严感
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写过一段话:“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创造性活动中逐渐提升了教师的价值与尊严,也最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幼儿园教师不应满足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不应满足于只做一名“教书匠”,而要把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当作一项研究性工作来做,不断有所创造,要做太阳,在点燃别人智慧的同时,也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一、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提出
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让教研活动成为解决教师在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我园保教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让教师通过教研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从而提高教师的价值、尊严、专业地位和职业幸福感。外出学习各地教研活动的先进经验后,结合我园实际情况仔细研究、探讨、酝酿,我园相继成立了全园性的大教研组和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段教研组;接着我们又根据《指南》中的五大领域及其子领域和我园的特色课程,以自主组合的形式组成了语言、健康、社会、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礼仪等八个自主性教研组。为了充分发挥我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示范及传、帮、带的作用,践行我园“做实底部、做强中部、做亮顶部”的教师培养计划,帮助各类型的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我们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帮助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在原有水平上快速成长,初步形成了大、小教研交替互补和“三横八纵”以及“扬名师之长、传名师之优”的传、帮、带研修组织。至此,我园的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初具规模。
二、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内容
(一)大教研
由幼儿园全体保教人员组成,定期探讨如何落实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精神。对照我国颁布实行的《纲要》《规程》《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与幼儿园保教工作有关的法规条例等,教研人员结合我园工作实际,选择问题比较大的方面,研究在本园保教工作中如何最有效地落实相关法规精神,从而帮助我园更加有效、规范地开展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对各小教研组的教研成果进行合作实践、经验分享、研讨各种经验与做法所蕴含的保教工作原理,进而创造出富有智慧的、独特的保教工作操作体系。
(二)年级组教研
我们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推出“今天我主持”的草根化教研活动。为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每学期初我们都会为全体保教人员每人发一个“问题记录本”,教师可及时将自己在保教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引发的思考等记录下来,在每周的年级组教研活动中,由组内教师轮流主持教研活动,把自己搜集的问题“抛”出来,并把自己对该问题的思考、已采取过的措施、收到的效果以及仍存在的困惑提出来,然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在教研活动后付诸行动,于下次教研活动时再彼此交流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探讨。该活动形式既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将经验、观念内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还原教研活动的本真状态,成为一种扎根于教学活动、扎根于教师、扎根于幼儿的平民化研究。教研活动遵从“小而实”的原则,不贪大求全,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教育教学中问题的“某点”“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深度,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
(三)自主性领域组教研
我园的领域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对园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创新,全体保教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特长,自愿组成各种领域教研组,共同探讨、研究各领域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各组教师自主选择组长(而非行政任命)、自主设计教研活动方案。每位教师都深度参与,亲历各个教研活动的全过程,自主性比较强。自主选择的领域研究小组成员,因共同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兴趣聚集在一起进行共同研究,是基于同一个目标“心甘情愿”地集合在一起的研究团队,所以组员之间相处、配合是自然、真实、和谐的。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可以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园内促成了开放的学习风气。教师们从“要我参加”到“我要参加”,个个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实践者、创造者,享受着研究的意义与乐趣,体会着成功与被尊重的幸福,同时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喜悦,进而快速地推进了《指南》目标及五大领域课程及特色课程的有机融合,并直接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践效果显著。
(四)名师工作室
为帮助各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同时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进一步提高,我园成立了三个名师工作室,根据我园教师的入职时间、学历、年龄、职称、实绩、教育观念、教育能力等将教师分成潜在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层次,分别制定了个性化的发展計划和名师带教基本内容及保障制度。
三、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的组织与管理
(一)制定基本原则,保证网格化园本教研的有序运行
1.目标定向原则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目标就是解决本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各类教研活动时一定要明确以下问题:开展本次教研活动要解决的是保教工作中的哪些实际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活动的内容、形式及人员都应考虑其是否有助于教研活动目标的达成。
2.主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研活动时,从问题的选择到活动的过程设计,都要充分调动相关保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让每次教研活动都变成参与人员的一种内在需要,让每位参与者的需要都得到足够的满足,让所有教师都有展示他们观点的机会,让他们从被动的“你让我研究,我才研究”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我要研究”的状态。
3.针对性原则
各组组织教研活动,都要对本组教师的师资水平现状和保教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确定适宜的教研活动重点,必须是本组保教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保教工作人员亟待改善的教育行为。 4.全面性原则
首先是研究内容的全面性,教研活动首要任务是着力解决保教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既有保育方面的工作,也有教育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的教研活动不仅仅重视“教研”,也要重视“保研”,要保教并重。其次是参与研究人员的全面性,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保育员的权利和义务。
5.有效性原则
我园的各类教研活动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也不是为了迎接检查、评估而开展的,它是为解决保教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保教工作效率而开展的,它要有利于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要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6.理论指导性原则
虽然我们把教研活动定位于着力解决我園保教工作实践层面的问题,但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教研活动要解决保教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同样需要理论指导,为此我们在设计每次的教研活动时,都会努力寻找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使我们的教研活动少走弯路,高效开展。
(二)建全各类教研活动制度,为网格化园本教研保驾护航
园本教研制度是保障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正确、有效、持续开展下去的长效机制,为此我园建立了以园为本的、有利于我园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各类教研制度。
首先,围绕教研组如何落实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开展保教研究、进行保教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教研活动制度》《教研资料管理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活动、评活动制度》《教研组长工作制度》《教研组长例会制度》以及《名师工作室带教制度》和《名师工作室活动制度》等;其次,为了激励全园教师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我们制定了《教研活动激励积分制度》和《教研激励积分制度实施细则》。教研积分还作为教师评模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考核,并和绩效工资挂钩。该制度的出台为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教师自主权,增强了他们的研究意识。大家参与、策划各类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承担观摩研讨课、示范课的人多了,参与专题研讨活动中的发言也积极多了,因为仅仅“参加”而没有认真思考和发言是得不到教研积分的。渐渐地,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体会到变“被动”为“主动”的乐趣和满足,在实践中看到自身的成长和提高,实现了使教研真正成为其内在专业需求的目的。
四、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初见成效
经过三年时间的不断探索、创新、改进,网格化园本教研模式已逐渐步入正轨,并形成一定的教研成果。我们先后在我园结对帮扶的三所幼儿园进行推广,效果显著。大家在教研活动中都以效率为原则,不断追求高效的幼儿园保教工作,同时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的保教能力和研究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我园的保教水平
该教研模式的运行,让教师在纵横交错的各类教研活动中,融合各方面先进的教育信息运用到自己的保教工作中,学会根据自己的教育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以更为适当的保教方法去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高了我园的保教水平。
2.促进了我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通过网格化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嵌入式”学习的发生,即在教研活动过程中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是和具体的问题情节耦合在一起的,是在需要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情形下发生的学习。要进行教研活动,要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教师不仅需要不断地学习有关的保教工作理论及其策略,还要不断地思考和总结,而在教研过程中的研讨、总结、交流可以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增进了教师之间的友谊,增强了我园的凝聚力
共同研究和解决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园领导与全体保教人员有了更多共处、交往、交流的机会,形成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满足个体的交往需求、成就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幼儿园的凝聚力。
4.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幼儿园的工作平凡、琐碎、单调,教师易产生厌倦感,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每天都有所追求、有所思考、有所进步,能给教师看似平凡、单调的工作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园的工作变得充满挑战性和乐趣,使教师们真正把保教工作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5.增强了我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尊严感
马克思在论及职业选择时,曾写过一段话:“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在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创造性活动中逐渐提升了教师的价值与尊严,也最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幼儿园教师不应满足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不应满足于只做一名“教书匠”,而要把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当作一项研究性工作来做,不断有所创造,要做太阳,在点燃别人智慧的同时,也散发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