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汉语:古代文人的悲秋情结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当他们忧国忧民,或政治上失意之时,往往登高抒怀,排遣积压在胸中的郁闷愁苦,也多借清秋景物来烘托。杜甫《登高》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是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县)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前两联写登高所见上下远近的景物,风急天高,猿啸悲哀;渚清沙白,众鸟飞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景色凄清辽阔。后两联由景生情,万里客中悲秋,暮年扶病登高,艰难潦倒,百无聊赖。读着这首诗,仿佛看到老诗人瘦骨嶙峋的身躯,伫立在夔府临江的山上,在萧瑟的秋风之中,吟哦他那心灵深处的悲歌。
  以上所举几类,当然不是悲秋文学的全部,读者已经感受到有一股浓厚的悲秋气氛扑面而来。这种悲秋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诗经·蒹葭》开头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是借清秋景物起兴“引起所咏之辞”,表现这位男主人公因求偶不得而彷徨苦闷的心情。
  不过正式提出悲秋,最早抒写悲秋文学的作家作品,是宋玉的《九辩》。这首诗开头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哀。”借秋天萧瑟之景,抒写“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悲苦之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有名的一篇悲秋文字。此后,这种文学绵绵不绝,代有其人,使几千年的中国文坛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秋氛围。为什么许多诗文都写到悲秋呢?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意象经营,做到“象以尽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特点和优良传统。而意象就是情景交融的凝聚物。古代诗人写作抒情诗,从来很少直接宣泄,多数是通过外界景物来寄托主观思想感情,尤其是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创造典型环境,烘托气氛,构成意境,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艺术世界中,作者不言“愁”,读者却感到整首诗充满了“愁”;作者不说“悲”,读者却有凄怆难耐,悲不胜言之感。
  第二,离亭别泪、边塞风霜、羁旅行役、闺怨深情、失意登楼等五类诗歌,虽说具体内容有所不同,感情基调则是一样的,都是抒写一种悲愁凄苦之情。因为无论是离亭话别,还是羁旅行役,都会在人的感情屏幕上布上一层阴影。“多情自古伤离别”。欢聚之事,都是使人高兴的,而亲(友)人的离散,则使人难受,因为中国人很讲求天伦之乐。
  第三,萧索凄清的秋景,最适合于表达内心愁苦之情。为什么?这里涉及古人对秋的认识。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欧阳修先从秋色、秋容、秋气、秋声四个方面,对秋进行描绘。从他的描绘中我们看到除了秋容清明,给人以“天高日晶”、明朗开阔的感受外,无论从秋色、秋气、秋声诸方面看,秋给予人的感受,都是萧条寂寥,摧败零落的。
  因此,根据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创作原则,用萧瑟凄清的秋景,来表达内心凄怆悲愁之情,那就很自然了。
其他文献
我从小就是众人皆知的“馋猫”,尤其对面食情有独钟,但最爱的,还属刀削面了!  刀削面的做法看似简单,实际上没有点“真功夫”是悟不出其中的奥妙的。这不是,今天我又来到家门口的“削面馆”,来感悟其中的“涵意”。叫了一碗刀削面后,隔着玻璃窗,我开始观看制面师傅的手艺了。首先徒手将面粉揉捏成“巨型面团”,再拿起一把普通的小刀,用手臂挥动,如疾风一般切着巨型面团,看得我眼花缭乱,时刻担心削出的面条会不会“迷
如果说五月是一幅画,那么每一抹色彩都飘扬着对您的祝福;如果说五月是一首诗,那么每一句文字都勾勒着对您的期待 ;如果说五月是一片海,那么每一滴水珠都记忆着对您的赞美。因为五月有一个最为动人的节日——母亲节。  清晨,整个城市都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中,您却带着疲惫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为我准备早餐。每一个早晨,我都是在香气中醒来的。当我吃完早饭,衣着整洁地坐上校车的时候,您却还未来得及打扮一下自己,便急匆匆
“今天,阳光明媚,我去小区的公园里玩儿。  这里,绿树成阴,空气清新。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引来了一只只蝴蝶和蜜蜂。它们在花间施展着自己的优美舞姿,引得我驻足观赏。石板小路的尽头是一座石桥,桥下溪水流淌,流水“哗哗”,与金黄的迎春花相映成趣。我深吸一口气,恨不得把这美景连同散发着花草清香的空气一同吸进我的心里,让我的心同它们一样美而香。  突然,我在石板路上发现了几只小蚂蚁,便来了兴趣,这么渺小
妈妈是个现实版的“百变小樱”。几乎一天变上几个脸,弄得邻居大妈常常调侃她:真是个川剧变脸的“好苗子”。  一变  周末早上,当八点过后,我还蒙着被子大睡的时候,老妈已抄起“当家武器”(闹钟)晃到我耳边,不怀好意地按下键钮:“叮叮当,叮叮当……”闹钟欢快地唱起了歌,硬生生地把我从美梦中吵醒。还在迷糊状态下的我被妈妈拽着去晨跑,我真不懂她干吗要这样。后来,我才发现原先爬上五楼都会气喘吁吁的自己如今体力
老邮筒站在大街上,已经好多年了。它感到很寂寞,因为好久都没有人向它肚子里投递信件了。是不是因为自己太老了?它看看自己的身体,因为经过太多的风吹雨淋,它身上绿色的油漆一块块剥落,露出里面的斑斑锈迹,看起来十分破旧。  “我虽然老了,可是还能干活呀!为什么没有人把信件交给我了呢?”老邮筒叹了口气。  这话被一只在树上玩耍的鹦鹉听到了,它跳到老邮筒的头上,说道:“老大哥,你太老土了,现在人们有了手机,还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大家知道我去哪里了吧!没错,我的假期就从海南的五指山上开始了。  但为什么说“峰遁雾中”呢?因为前一天晚上,一夜都是倾盆大雨,而我们又是早起早来,只见雾缠山上,山隐雾中。不过大雾也让海南原本燥热的天气变得清凉了许多,给予我们登山一些帮助。  我们走上了雨林栈道,景色十分优美,各种奇花异草都在其中,最壮观的是一棵百年榕树,树高百尺,势若登天;树之粗壮,三人合抱;树根之多,
我的姥姥家在山东省五莲县于里镇双山后村,村子南面有一条小河。  听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小河清澈见底,清亮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河水里面的小石头都能看得很清楚。春、夏、秋三个季节,小鱼、小虾、小螃蟹在河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着,村里的人们还在小河边洗衣服呢。冬天的时候,小河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闪着晶莹的光,远远望去,就像一面明闪闪的镜子。  听妈妈说,后来,小河慢慢地变了,人们把一些废弃的垃圾扔到河里,河
摸羊毛
我从梦中醒来时,发现窗外有个黑影,竟是一只乌鸦。  “对不起,打扰了。”一个乌鸦男孩对我鞠了一躬,“我可不可以借你的蝴蝶结用一下……”乌鸦男孩小声说着。我不知道如何回应,因为这个蝴蝶结从来没离开我。  “我可以带你到我的世界去,蝴蝶结不会离开你的视线,一用完就立即还给你。”他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  乌鸦的世界?我犹豫着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块手帕,一层一层地打开,里面是一个红色的蝴蝶结,散发着温暖的光泽
看图习作,关键在“看”,也就是观察画面。只有认真地观察,才能准确地理解,也才有可能写出好作文。  一般来说,对画面的观察,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观察要有顺序。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我们都应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看。也就是先全面地看,概括地了解画面的基本内容,然后再细看画面上每一部分的情景,最后再对画面进行整体的认识。  在进行局部细致观察时也应是有顺序的。可以是从景到人、从远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