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能够传承百年的艺术形式,都有其存在的艺术价值,怀梆同样如此。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怀梆作为一个稀有的古老戏曲剧种,它经历了从草台表演到专门的剧团成立的过程,并在丰富怀庆府地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本研究试图引发当代大学生乃至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像怀梆这类濒临灭绝的独特剧种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对怀梆传承人生涯现状的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后续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知网”数据库、各地区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历年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意见,明晰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整理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个案访谈法
根据研究问题拟定访谈提纲,深入到河南省沁阳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怀梆剧团,通过实地观察以及与老、中、青戏曲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怀梆戏曲演员的从业状况、对工作满意的程度及怀梆的传承模式等问题。
3、问卷调查及R语言分析法
(二)、调研结论
1、河南民众对于怀梆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尤其怀梆的国家级非遗身份在普通民众和怀梆传承人中均未得到充分认识,普通民众的认知程度更低。性别、户口性质差异和收入差异对认知程度的差异影响不大。绝大多数民众已经意识到怀梆的传承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且在具体困境的认识上与怀梆传承人相似,并对怀梆的发展前景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2、怀梆群众基础良好,受众面较广且受欢迎程度较高。绝大多数群众愿意支持怀梆的发展,且最乐于选择现代传媒技术作为支持手段。多数民众没有观看过怀梆演出,但对于怀梆有观看意愿,观看过怀梆演出的群众愿意再次观看,但是只有少部分民众愿意为此花费开销。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中观看过怀梆演出的人数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而观看意愿却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3、目前在行的怀梆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且入行年龄早。入行纯属兴趣,部分家庭反对入行。学习怀梆的主要方式为跟从老艺人学习,由老艺人口传心授,辅之自学,强调苦练。怀梆兴盛大致在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者因为可以赚工分,后者可能与改革开放浪潮,对文化事业扶持有关。怀梆开始衰落的时间节点在2000年左右,此后传承人依然坚守怀梆一是因为爱好使然,二是因为将怀梆作为自己的职业。
4、经费不足和缺乏政策扶持是使怀梆目前陷入传承发展困境的两大根本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A、经费不足
(1)、致使怀剧团后继无人
在对沁阳、济源、新乡的怀梆传承人的实际走访中发现,怀梆演出入不敷出。在生存压力较大的当下,加入怀剧行业的收入低下,前途小,成为年轻人拒绝传承、学习、甚至观看怀梆的最重要原因。
(2)、制约了怀梆的创新发展
怀梆戏的演出绝大多数为传统剧目。经费缺乏请不到专业编剧,而演员自发编剧又无法保障剧本质量,故而没有新戏流传。
(3)、阻碍了怀梆的传播和宣传
怀剧团资金匮乏而无法雇佣专业的宣传人员,也难以支撑多样化的宣传渠道。仅靠剧团人员和怀梆爱好者的口口相传,宣传范围小,宣传效果不佳。
(4)、导致怀梆演出频率的减少
每次演出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不足直接导致了怀剧团演出频率的减少。演出的减少缩减了怀梆艺人施展演艺的机会,易导致怀梆演员水平的下降。同时演出频率的降低也使怀梆在民众间流传受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5)、造成演员的流失
演员想以怀梆为职业,但是却拿不到可以顾得上生活的薪资,从而导致演员跳槽、剧团解散等现象的发生。
B、缺乏政策扶持
(1)、缺乏经济政策的扶持
政府给予怀梆一定的补贴,但是补贴加上剧团的收入也不够剧团的正常运作和外出表演的支出,导致演出——收入越来越少的循坏,因此,了解并接触到怀梆的人越来越少。
(2)、缺乏培养怀梆戏剧传人的政策支持
尽管之前政府建立有“怀梆戏校”,但是2000年之后就再无戏校,戏校的消失使得怀梆人才培养面临困难,无法真正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怀梆传承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怀梆后继无人的难题。同时政府也未对怀梆开放“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因而怀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关注度不高,且流失了一些潜在的怀梆传人。
(3)、对怀梆的宣传力度不足
政府虽然主管着怀梆网站,但该网站除了戏迷外鲜为人知;并没有利用好戏曲进校园的机会,给豫剧推广的机会远比怀梆多;地方卫视也罕见播放关于怀梆的戏曲节目。在互联网时代,并不重视多种媒介的宣传,直接导致怀梆无法真正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三)、对策建议
1、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做出预算,对怀梆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专项拨款。当地企业也可承担一部分资金供给,与政府一同扶持怀梆的发展传承。
2、政府应加强对怀梆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培养怀梆传承人和怀梆的宣传工作这两个方面。可以有以下具体措施:
A、培养怀梆传承人:
(1)、恢复专业的怀梆戏校,聘请老艺人专业教授怀梆,培养专业怀梆传承人。
(2)、对怀梆开放“戏曲进校园”政策,定期邀请怀梆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校学生讲解怀梆知识、表演怀梆,并可以在学校成立怀梆兴趣班,进行怀梆表演的基础教学。
(3)、让怀梆走进民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培养部分怀梆业余传承人。在乡村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办怀梆教学班,使群众有较容易的渠道学习怀梆,从而自发传承怀梆技艺。
(4)、着重包装怀梆界内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演员,形成光环效应。
B、加强怀梆的宣传工作:
(1)、运用官方电视频道、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台广播等移动宣传媒介对怀梆进行广泛和有效的宣传。如在电视频道开设“怀梆欣赏之窗”“怀梆消息”等栏目,创立怀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并运用这些媒介的交互宣传功能,使群众在了解怀梆的同時也明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怀梆。
(2)、政府筹措演出场地、资金等,为怀梆提供更多演出的机会。建议演出面向群众免费,并为怀梆艺人发放演出津贴,以提高市民和演员双方的积极性。此举措也可作为政府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城乡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来实施。
(3)、多方面引进人才来改善并最终解决怀梆的传承发展困境。如引进创作型人才,改良怀梆传统戏或创作怀梆新戏,使怀梆保留传统又与时俱进,易于在群众间流传。也可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对怀剧团的演艺、人资等事项进行高效的管理。
上海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10280020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
本研究试图引发当代大学生乃至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像怀梆这类濒临灭绝的独特剧种的关注与思考。通过对怀梆传承人生涯现状的总结归纳希望可以为后续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知网”数据库、各地区政府办公厅信息公开网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历年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意见,明晰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整理前人的优秀研究成果加以借鉴,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个案访谈法
根据研究问题拟定访谈提纲,深入到河南省沁阳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怀梆剧团,通过实地观察以及与老、中、青戏曲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怀梆戏曲演员的从业状况、对工作满意的程度及怀梆的传承模式等问题。
3、问卷调查及R语言分析法
(二)、调研结论
1、河南民众对于怀梆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尤其怀梆的国家级非遗身份在普通民众和怀梆传承人中均未得到充分认识,普通民众的认知程度更低。性别、户口性质差异和收入差异对认知程度的差异影响不大。绝大多数民众已经意识到怀梆的传承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且在具体困境的认识上与怀梆传承人相似,并对怀梆的发展前景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2、怀梆群众基础良好,受众面较广且受欢迎程度较高。绝大多数群众愿意支持怀梆的发展,且最乐于选择现代传媒技术作为支持手段。多数民众没有观看过怀梆演出,但对于怀梆有观看意愿,观看过怀梆演出的群众愿意再次观看,但是只有少部分民众愿意为此花费开销。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众中观看过怀梆演出的人数比例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少,而观看意愿却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
3、目前在行的怀梆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且入行年龄早。入行纯属兴趣,部分家庭反对入行。学习怀梆的主要方式为跟从老艺人学习,由老艺人口传心授,辅之自学,强调苦练。怀梆兴盛大致在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者因为可以赚工分,后者可能与改革开放浪潮,对文化事业扶持有关。怀梆开始衰落的时间节点在2000年左右,此后传承人依然坚守怀梆一是因为爱好使然,二是因为将怀梆作为自己的职业。
4、经费不足和缺乏政策扶持是使怀梆目前陷入传承发展困境的两大根本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A、经费不足
(1)、致使怀剧团后继无人
在对沁阳、济源、新乡的怀梆传承人的实际走访中发现,怀梆演出入不敷出。在生存压力较大的当下,加入怀剧行业的收入低下,前途小,成为年轻人拒绝传承、学习、甚至观看怀梆的最重要原因。
(2)、制约了怀梆的创新发展
怀梆戏的演出绝大多数为传统剧目。经费缺乏请不到专业编剧,而演员自发编剧又无法保障剧本质量,故而没有新戏流传。
(3)、阻碍了怀梆的传播和宣传
怀剧团资金匮乏而无法雇佣专业的宣传人员,也难以支撑多样化的宣传渠道。仅靠剧团人员和怀梆爱好者的口口相传,宣传范围小,宣传效果不佳。
(4)、导致怀梆演出频率的减少
每次演出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不足直接导致了怀剧团演出频率的减少。演出的减少缩减了怀梆艺人施展演艺的机会,易导致怀梆演员水平的下降。同时演出频率的降低也使怀梆在民众间流传受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5)、造成演员的流失
演员想以怀梆为职业,但是却拿不到可以顾得上生活的薪资,从而导致演员跳槽、剧团解散等现象的发生。
B、缺乏政策扶持
(1)、缺乏经济政策的扶持
政府给予怀梆一定的补贴,但是补贴加上剧团的收入也不够剧团的正常运作和外出表演的支出,导致演出——收入越来越少的循坏,因此,了解并接触到怀梆的人越来越少。
(2)、缺乏培养怀梆戏剧传人的政策支持
尽管之前政府建立有“怀梆戏校”,但是2000年之后就再无戏校,戏校的消失使得怀梆人才培养面临困难,无法真正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怀梆传承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怀梆后继无人的难题。同时政府也未对怀梆开放“戏曲进校园”的政策,因而怀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关注度不高,且流失了一些潜在的怀梆传人。
(3)、对怀梆的宣传力度不足
政府虽然主管着怀梆网站,但该网站除了戏迷外鲜为人知;并没有利用好戏曲进校园的机会,给豫剧推广的机会远比怀梆多;地方卫视也罕见播放关于怀梆的戏曲节目。在互联网时代,并不重视多种媒介的宣传,直接导致怀梆无法真正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
(三)、对策建议
1、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做出预算,对怀梆进行非遗文化保护的专项拨款。当地企业也可承担一部分资金供给,与政府一同扶持怀梆的发展传承。
2、政府应加强对怀梆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培养怀梆传承人和怀梆的宣传工作这两个方面。可以有以下具体措施:
A、培养怀梆传承人:
(1)、恢复专业的怀梆戏校,聘请老艺人专业教授怀梆,培养专业怀梆传承人。
(2)、对怀梆开放“戏曲进校园”政策,定期邀请怀梆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学校学生讲解怀梆知识、表演怀梆,并可以在学校成立怀梆兴趣班,进行怀梆表演的基础教学。
(3)、让怀梆走进民众的文化活动场所,培养部分怀梆业余传承人。在乡村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办怀梆教学班,使群众有较容易的渠道学习怀梆,从而自发传承怀梆技艺。
(4)、着重包装怀梆界内有个人人格魅力的演员,形成光环效应。
B、加强怀梆的宣传工作:
(1)、运用官方电视频道、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台广播等移动宣传媒介对怀梆进行广泛和有效的宣传。如在电视频道开设“怀梆欣赏之窗”“怀梆消息”等栏目,创立怀梆专门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并运用这些媒介的交互宣传功能,使群众在了解怀梆的同時也明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怀梆。
(2)、政府筹措演出场地、资金等,为怀梆提供更多演出的机会。建议演出面向群众免费,并为怀梆艺人发放演出津贴,以提高市民和演员双方的积极性。此举措也可作为政府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城乡建设项目的一部分来实施。
(3)、多方面引进人才来改善并最终解决怀梆的传承发展困境。如引进创作型人才,改良怀梆传统戏或创作怀梆新戏,使怀梆保留传统又与时俱进,易于在群众间流传。也可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对怀剧团的演艺、人资等事项进行高效的管理。
上海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10280020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