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猪”探源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285292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大词典》收有“脚牛”条,并指出:“脚牛,配种的公牛”,举《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中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之句为书证。但《汉语大词典》却未收“脚猪”条,调查文献材料,发现文献中“脚猪”一词的使用是相当普遍的。例如,《跻春台》卷三《南乡井》:“罪满投生人世上,去变脚猪又行房。”又,卷四《螺旋诗》:“生遭报应,死抱铜人,地狱坐满,又变脚猪。”今各地乡村俗语,仍称配种的“公猪”为“脚猪”,并且辱骂男人淫乱不堪者为“脚猪”,其使用范围仍然相当广泛。
  《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以及王文虎先生《四川方言词典》虽有“脚猪,配种的公猪”的解释,但对为什么称配种的“公猪”为“脚猪”却没有说明。关于这个问题,前贤时彦有过一些论述,今排比其说,以为解决问题之方便。徐德庵先生《方言丛考》:“‘说文,,牡豕也。’今鲁东谓牡豕为猪。对转因如脚。”姜亮夫先生《昭通方言疏证》:“昭人谓牡豕为猪。按说文,,牡豕也。、脚一声之转耳。”从两位先生的论说中可知,“牡豕”为“猪”,“”、“脚”一声之转,“猪”即“脚猪”。其分析是有些问题的:首先,“脚”在上古属铎部,“”上古属歌部,上古韵部不同。今“脚”为入声字,而入声字存在入派三声的规律,入声“脚”字与“”字通转似乎很难。其次,“脚猪”本即“公猪”,“猪”亦即“公猪”,证明“脚猪”即“猪”,等于对“脚猪”没有进行解释。因为回避了两个问题:一是“猪”转为“脚猪”的原因;二是“脚猪”用“脚”而不用“牙”、“芽”、“”的原因。再次,“脚猪”与“猪”所指相同,但两者词源不一定相同。因为一为方言口语,一为古代书面语,而方言口语多与生活习俗有关,不一定是由书面语演变而来。“脚”与“”若存在一定的声转联系,偶合情况倒是很有可能,把“脚猪”与“猪”画等号明显是有问题的。所以,“脚猪”之源还需另作考虑。
  那么,“公猪”何以称“脚猪”呢?笔者以为,“脚猪”这个词具有非常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蒋骥骋先生首先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近代汉语纲要》中指出:“公猪为什么称为脚猪?大概供食用的猪平时都豢养在猪圈里,以利长膘,而公猪并非人人豢养,一般几百户甚至上千户才养一头,配种时要把公猪从猪主人家赶到母猪的主人处,有时要走上几里路程。故公猪的脚要比菜猪的脚健壮,为了突出脚的作用,故称为脚猪。”蒋先生从民俗学角度出发,探求配种的“公猪”被称为“脚猪”的原因,注意到了民间特有的这种民俗文化,即注意到了“种猪”用“脚”来指称的这种特殊性。但蒋骥骋先生认为“公猪的脚要比菜猪的脚健壮,为了突出脚的作用”而称配种的“公猪”为“脚猪”的说法,似有可商之处。蒋宗福先生在《四川方言词语考释》一书中就曾反驳说:“今四川农村许多地方,多是养母猪者待其发情迁往种猪处配种,至于说‘公猪的脚要比菜猪的脚健壮’,亦失之过泥,其实许多动物的雄性个体都比较健壮,非独公猪然。”其反驳非常有理,可遵从。不过,蒋宗福先生所谓“今四川农村许多地方,多是养母猪者待其发情迁往种猪处配种”的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今乡村习俗大多是公猪的主人牵着公猪前往母猪处的,且公猪的主人多是以赶着公猪行走配种而谋生的。故,“待其发情迁往种猪处配种”的情况是少数。另外,蒋先生赞同上述徐、姜二人观点,认为徐、姜二人的解说相比之下比较可信。所以,蒋宗福先生等于也没有回答“猪”之“”会用“脚”来指称的原因。
  笔者以为,“脚猪”的“脚”,乃是“行脚”、“行走”之义。首先,“脚”的“行脚”、“行走”这一意义,字典辞书均没有单列义项。但是,“行脚”、“行走”之动词义是很容易从名词“脚”之“人体或动物用于行走的部分”义中推衍出来的。其次,字典辞书虽然都没有单列义项,但是我们可以从以“脚”为组合的复合词语中,寻求“脚猪”之“脚”的“行脚”、“行走”义的踪迹。诸如“脚士”、“脚夫”、“脚户”,《汉语大词典》分别释之为“旧时奉官府差遣办事的人”、“旧称搬运货物行李的役”、“旧称赶着牲口供人雇用的人”。这些释义之中均有“行脚”、“行走”之义。很显然,这些人都是因别人的需要受差遣“行走”的。又如,“脚行”一语,用以指称“专门从事搬运的人”(《汉语大词典》),其中“脚”与“行”同义并用,所指同一。类似的还有“脚步”、“脚迹”等词语。这里顺便探讨一下“脚驴”一词,以为《汉语大词典》释义以及“脚”的“行走”义提供一些参考。“脚驴”,《汉语大词典》释为“供人雇来搬运或乘坐的驴”,其中也包含有“行走”之义,但是《汉语大词典》只列了这一个义项,遗漏了“配种的公驴”这个义项。上述的这些以“脚”为组合的复合词语均或隐或显地含有“行脚”、“行走”之义。另据湖北恩施同学告知,今湖北恩施尚有“脚人”一说,用以指称“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天到处骚扰妇女”之人,这一条似可作为“脚猪”之“走脚”、“行走”之义的一点补充。
  笔者之所以把“脚猪”之“走脚”、“行走”之义做如是理解,除了“脚”的“行脚”、“行走”之义外,还有就是乡下民俗之考虑。正如蒋骥骋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民间并非人人都豢养种猪,而母猪基本上家家均养。养母猪的主人,一般会伺母猪发情期,请养公猪的人赶着公猪前往以进行配种。”当然,也有将母猪赶往公猪主人处的,不过,赶着公猪前往母猪处最为常见。因此,我们结合赶着“脚猪”前往母猪处进行配种而“行走”好几里甚至好几十里路的客观实际,以及有些方言把这种行为叫做“赶脚”(当是因为人在后面赶打猪脚以要求快些“行走”而得名)的情况,可以看出“脚猪”取“行脚”、“行走”之义是非常明显的。而那些豢养者因赶着“脚猪”而“行走”,人们常在“脚猪”的前面冠以豢养者的姓氏,如豢养者姓杨就称他为“杨脚猪”,姓刘就称他为“刘脚猪”,以方便玩笑与称呼。
  更为重要的是,方言俗语中还大量保存了“行走”义词语的“色情”色彩。除上述“脚人”骂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整天到处骚扰妇女”外,方言里面还有“走脚”一语,骂人行为不端、品行不正、行为淫秽。在笔者家乡尚有“走脚狗”、“跟脚狗”等词语,用以指称“到处游走的狗甚或是人”。更为有趣的是,口语以及俗语中所谓的“走草”、“游牝”、“游春”等词语,基本上都表示牝牡相求而“行走”的思春与求春现象。因为“走草”即雌性动物发情期间衔草以做窝,“游牝”、“游春”即动物因发情而四处“游走”以求偶的现象。又如,我们现在常常说某男与某女有暧昧关系,通常称之为“有一腿”。其实,这里的“有一腿”与“脚”也有关。因为“腿”、“脚”均能表示与“行走”有关的动作或状态,并且各地方言中均有“腿”、“脚”词义相互交叉的情况。从上述的这些现象中可知,表示牝牡相求的相关“色情”活动与“行走”、“游走”等义很有关系。因此,“脚猪”之“脚”来源于“行走”、“走脚”之义,有非常充分的现实民俗依据。
  还需要说明一点,“脚猪”在有些地方记成“角猪”,如《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公猪”条的脚注曰:“脚的本字为角。”据考,大多数有“角”的动物,无论雌雄都是有“角”的,对于“猪”而言,公母均无角。所以,把“脚猪”记成“角猪”有些不妥当。究其原因当是因为一些方言存在“角”与“脚”同音的现象,并且是人们对“脚猪”之“脚”的“走脚”、“行走”义没有太深理解而导致的一种现象。
  综上,笔者以为“脚猪”之“脚”为“行走”、“走脚”之义,称配种之“公猪”为“脚猪”当源于“脚”之“行走”、“走脚”义。“行走”、“走脚”本身就带有“颜色”,加上“赶脚”的实际情况,称配种之“公猪”为“脚猪”应该不难理解。以上为笔者粗浅认识,渴望方家赐教。
  (注:本文承毛远明教授阅读并提出参考意见,谨表谢意。)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动画的商业属性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这也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文章着重探讨了动画的商业属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动画的商业性推动着艺术性的发展,动画必将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顺理成章地走向商品化的过程。  [关键词]动画;商业性;商品化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国的动画只是在研究、探讨它的思想或是按学院派的审美标准去评价它的美学属性或是作品的学术性,动画的商品属性很少被提及,更有一些创作者
本刊讯 7月27日,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发出《关于我市社科期刊1997年质量评定及第四届社科优秀期刊评选情况的通报》.
本刊讯 为进一步强化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北京市档案馆在7月27日至31日举办了为期五天的首届“兰台夏令营”活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文选》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诗赋文总集。初步注意到文学作品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别。其中包括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继承挚虞《文章流别集》的体例而编选
本刊讯 7月31日,市档案局在朝阳区第三招待所召开市国家档案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讨会,这在我市档案系统还是第一次.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