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专病门诊患者进行规范的综合管理,提高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2004年到曹杨社区医院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前后糖尿病控制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相比,56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HbA1c有明显降低,同时HbA1c控制良好及以上的百分率与控制理想的百分率也高于干预前;TC达到控制良好及以上的百分率显著升高;但其他观察指标控制情况(理想、良好、差)的构成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本次干预前后,除TC和HbA1c的控制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外,其他观察指标的控制情况均无明显改善。社区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模式仍需要继续完善。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 规范化治疗 达标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到曹杨社区医院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患者均为成年起病,来院就诊时均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2006年仅有56例接受干预随访。本研究仅对该5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干预前后的分析。
方法:制作了系统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包括相关病史、伴随疾病、生活方式和并发症的评估,健康知识教育。平时尽可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定期复诊。对血糖控制不稳定者,调整方案前、后要加强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监测HbA1c、血压及体重;每6个月监测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在社区开设了“糖尿病健康小屋”和“糖尿病健康辅导站”,开设了糖尿病专病门诊,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地进行糖尿病管理、监测与治疗。
生化指标的测定:所有对象空腹血糖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取外周毛细血管血,使用强生血糖仪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低压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测定。果糖胺:采用NBT显色法测定。血压(SBP/DBP):常规袖带式血压计测定。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标准,血脂紊乱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糖尿病控制目标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表示。干预前后均数的比较使用非参数的配对资料的wilcoxon检验,干预前后构成比和率的比较使用检验。
结 果
5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20例,女36例。开始干预时的平均年龄,男69.5±6.1岁,女68.7±7.0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3.04±7.49年。
56例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观察指标的自身对照研究。与干预前相比较,56例糖尿病患者HbA1c干预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时见到SBP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规范化综合管理前后的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控制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讨 论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糖尿病管理除了包括根据糖尿病自然病程和病情及时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外,还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对糖尿病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的系统管理[2]。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加强对血糖的理想控制。我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25.9%的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3]。本次干预研究前后比较,干预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8.93%,2hPG控制理想19.64%,血糖控制理想达标率与干预前相比增加了10.72%,且已达到我国城市市级中心医院血糖控制达标水准,表明规范进行糖尿病管理、监测与治疗,血糖控制理想达标率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要同时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力争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本研究发现本次干预前后,除TC和HbA1C的控制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其他观察指标的控制无明显改善。即干预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干预研究的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另一方面也表明社区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模式仍需要继续完善。因此,社区医院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资料,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网络,规范化管理糖尿病病人,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病意识和依从性;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综合治疗和管理水平,及早全面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169-17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血分会.糖尿病的治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25.
3 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20-424.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 规范化治疗 达标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4年到曹杨社区医院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患者均为成年起病,来院就诊时均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至2006年仅有56例接受干预随访。本研究仅对该56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干预前后的分析。
方法:制作了系统的糖尿病患者管理档案,包括相关病史、伴随疾病、生活方式和并发症的评估,健康知识教育。平时尽可能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定期复诊。对血糖控制不稳定者,调整方案前、后要加强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每3个月监测HbA1c、血压及体重;每6个月监测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在社区开设了“糖尿病健康小屋”和“糖尿病健康辅导站”,开设了糖尿病专病门诊,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地进行糖尿病管理、监测与治疗。
生化指标的测定:所有对象空腹血糖均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取外周毛细血管血,使用强生血糖仪测定。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低压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法测定。果糖胺:采用NBT显色法测定。血压(SBP/DBP):常规袖带式血压计测定。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1999年WHO标准,血脂紊乱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糖尿病控制目标参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均值±标准差,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率表示。干预前后均数的比较使用非参数的配对资料的wilcoxon检验,干预前后构成比和率的比较使用检验。
结 果
5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20例,女36例。开始干预时的平均年龄,男69.5±6.1岁,女68.7±7.0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3.04±7.49年。
56例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观察指标的自身对照研究。与干预前相比较,56例糖尿病患者HbA1c干预后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时见到SBP显著升高(P<0.01)、HDL-C显著降低(P<0.01);其他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规范化综合管理前后的血糖、血压、血脂治疗控制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讨 论
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建议,糖尿病管理除了包括根据糖尿病自然病程和病情及时调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外,还包括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对糖尿病代谢指标及并发症的监测和治疗,以及对糖尿病患者相关数据的系统管理[2]。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关键,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加强对血糖的理想控制。我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的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中25.9%的血糖控制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3]。本次干预研究前后比较,干预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8.93%,2hPG控制理想19.64%,血糖控制理想达标率与干预前相比增加了10.72%,且已达到我国城市市级中心医院血糖控制达标水准,表明规范进行糖尿病管理、监测与治疗,血糖控制理想达标率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2型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是要同时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力争使血糖、血压、血脂控制达标。本研究发现本次干预前后,除TC和HbA1C的控制情况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其他观察指标的控制无明显改善。即干预效果仍不十分理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本次干预研究的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另一方面也表明社区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模式仍需要继续完善。因此,社区医院应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资料,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网络,规范化管理糖尿病病人,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防病意识和依从性;同时进一步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综合治疗和管理水平,及早全面控制好血糖,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防治建议.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169-172.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血分会.糖尿病的治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25.
3 潘长玉,田慧,刘国良,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5):4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