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美国学者埃里克·詹森(Eric Jensen)与黎安尼克尔森(LeAnn Nickelsen)提出,“深度学习”是指新内容或者新技能的获得必須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多层次的分析与加工,使得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与行为方式,可以应用这些内容与技能。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下面就以二年级剪纸课《剪剪美丽的花》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
《剪剪美丽的花》是上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第二课《剪剪小窗花》的改编学习。本课通过在学习剪窗花的基础上,以花朵的造型呈现作品。难点在于剪纸中花朵纹样的设计以及如何使花瓣纹样之间相互链接,呈现一朵完整的剪纸花。课上教师通过赏析、学生尝试、自己思考尝试等方法予以引领,突破难点,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剪纸艺术吗?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生: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有用刀刻的、有用剪刀剪得、还有用火烧的等等。
师:看看这两个窗花你发现有何不同?
生:第一个窗花中间单独一个图形。第二个窗花是对称图形。
师:在窗花中我们把这种四面均衡对称的形式称为团花。
案例分析:
以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剪纸艺术家对于剪纸的理解和制作剪纸的过程。知道它的流传并非易事,然而,它却可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且代代承传,千年不衰,其丰富多彩的内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二:
师:如何才能制作对称的团花剪纸?
生:先折再剪。
……
师:花瓣形状可以左右组合、还可以上下叠加组合,并且在花瓣之间添上线条纹样作为花朵的花蕊,最后再给花瓣添上镂空的纹样。
案例分析:
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发现团花的对称特点由此了解了团花与其它窗花的制作方式不同。在观察老师的剪纸后,学生通过尝试绘制单片花瓣纹样的方法,知道如何剪出一朵完整的花,通过教师一环接一环的问题下,学生知道利用不同花瓣形状的组合、线条纹样的添加等绘制出的美丽花朵。
案例分析:
学生在设计纹样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并不能及时发现错误的纹样,甚至在重新制作时只是修改了部分纹样,最终还是呈现失败的作品。教师挑选了学生们容易犯错的纹样案例,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同学们在知道错误的纹样后,会更仔细、谨慎的寻找问题所在,避免了错误的发生,同时学生们探究学习的劲头再次被调动起来,还积极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案例启示:
1.领略民间艺术,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观察、赏析是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如何制作剪纸前,更应该深刻的了解剪纸这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民间艺术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观察赏析的同时感悟剪纸不同于绘画的神奇魅力。当学生们看到视频中的剪纸艺术家精心剪刻的团花打开的那一瞬间,都被眼前那精致复杂的团花所震惊,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师为他们开启通向剪纸艺术殿堂的大门。
2.教师引领学生对剪纸的探索,促进学生体验深度学习
在以往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包揽了学生自己去实践、去理解的过程。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剪纸的整个设计过程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看:让学生们发现团花剪纸和其它剪纸的不同的所在。再让学生找规律,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折纸的规律,发现折叠的次数的影响着花瓣的数量。最后进行思考:在绘画纹样时,让学生自主尝试如何才能剪出一朵完整且对称的花。学生们通过错误的尝试,发现剪出完整花朵的奥秘所在。整节课通过交流、探讨、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答案,学生在惊喜中会认真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只需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和指导,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团花剪纸的规律和设计花朵纹样的方法。
3.迁移联想,作品创作中启发创意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探寻剪纸的方法,更要把创作的空间留给学生们。学生们在掌握了单独的一朵花的剪纸方法后,他们很快就能剪出外形各异的花朵等,有双层花瓣的、大小花瓣相间的等等。这时再要求学生“变魔术”,在这基础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镂空的花纹、线条纹样的添加等,这样学生们剪出来的花朵更加新颖。通过迁移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行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创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与思考:
《剪剪小窗花》这一课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体验。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对比、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艺术思维,引导学生对剪纸的的方法与创作进行深度探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达到深度学习的成效。
美国学者埃里克·詹森(Eric Jensen)与黎安尼克尔森(LeAnn Nickelsen)提出,“深度学习”是指新内容或者新技能的获得必須经过一步以上的学习,多层次的分析与加工,使得学生可以改变思想、控制力与行为方式,可以应用这些内容与技能。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下面就以二年级剪纸课《剪剪美丽的花》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描述:
《剪剪美丽的花》是上教版小学美术第四册第七单元“感受民间艺术”第二课《剪剪小窗花》的改编学习。本课通过在学习剪窗花的基础上,以花朵的造型呈现作品。难点在于剪纸中花朵纹样的设计以及如何使花瓣纹样之间相互链接,呈现一朵完整的剪纸花。课上教师通过赏析、学生尝试、自己思考尝试等方法予以引领,突破难点,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学片段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剪纸艺术吗?让我们欣赏一段视频
生: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有用刀刻的、有用剪刀剪得、还有用火烧的等等。
师:看看这两个窗花你发现有何不同?
生:第一个窗花中间单独一个图形。第二个窗花是对称图形。
师:在窗花中我们把这种四面均衡对称的形式称为团花。
案例分析:
以视频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剪纸艺术家对于剪纸的理解和制作剪纸的过程。知道它的流传并非易事,然而,它却可以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且代代承传,千年不衰,其丰富多彩的内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二:
师:如何才能制作对称的团花剪纸?
生:先折再剪。
……
师:花瓣形状可以左右组合、还可以上下叠加组合,并且在花瓣之间添上线条纹样作为花朵的花蕊,最后再给花瓣添上镂空的纹样。
案例分析:
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发现团花的对称特点由此了解了团花与其它窗花的制作方式不同。在观察老师的剪纸后,学生通过尝试绘制单片花瓣纹样的方法,知道如何剪出一朵完整的花,通过教师一环接一环的问题下,学生知道利用不同花瓣形状的组合、线条纹样的添加等绘制出的美丽花朵。
案例分析:
学生在设计纹样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并不能及时发现错误的纹样,甚至在重新制作时只是修改了部分纹样,最终还是呈现失败的作品。教师挑选了学生们容易犯错的纹样案例,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研究。同学们在知道错误的纹样后,会更仔细、谨慎的寻找问题所在,避免了错误的发生,同时学生们探究学习的劲头再次被调动起来,还积极提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案例启示:
1.领略民间艺术,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观察、赏析是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充满着心理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如何制作剪纸前,更应该深刻的了解剪纸这个有着悠久文化的民间艺术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观察赏析的同时感悟剪纸不同于绘画的神奇魅力。当学生们看到视频中的剪纸艺术家精心剪刻的团花打开的那一瞬间,都被眼前那精致复杂的团花所震惊,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期待着教师为他们开启通向剪纸艺术殿堂的大门。
2.教师引领学生对剪纸的探索,促进学生体验深度学习
在以往的剪纸教学中,教师包揽了学生自己去实践、去理解的过程。但是学生是否能理解剪纸的整个设计过程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在剪纸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看:让学生们发现团花剪纸和其它剪纸的不同的所在。再让学生找规律,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折纸的规律,发现折叠的次数的影响着花瓣的数量。最后进行思考:在绘画纹样时,让学生自主尝试如何才能剪出一朵完整且对称的花。学生们通过错误的尝试,发现剪出完整花朵的奥秘所在。整节课通过交流、探讨、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答案,学生在惊喜中会认真观察和思考,因此教师只需在教学中适时地启发和指导,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团花剪纸的规律和设计花朵纹样的方法。
3.迁移联想,作品创作中启发创意思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探寻剪纸的方法,更要把创作的空间留给学生们。学生们在掌握了单独的一朵花的剪纸方法后,他们很快就能剪出外形各异的花朵等,有双层花瓣的、大小花瓣相间的等等。这时再要求学生“变魔术”,在这基础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镂空的花纹、线条纹样的添加等,这样学生们剪出来的花朵更加新颖。通过迁移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进行深度学习,为学生的创作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结论与思考:
《剪剪小窗花》这一课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体验。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对比、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的艺术思维,引导学生对剪纸的的方法与创作进行深度探讨。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思维能力都得到提升,达到深度学习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