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语结构紧凑、意义精辟,本文就英语翻译成语从五个方面作探讨。
[关键词]成语 汉语 英语 翻译
汉语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明确、富有哲理等语言特征,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在翻译时要尽 量再现其本族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若仅仅以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采用对等翻译的方法,往往就会词不达意、貌合神离。本文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汉语成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一、保持原文风格的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从翻译角度来看,直译是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受汉语文化。这种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例如: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女士的英译作品《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深受英美读者欢迎。她希望把中国名著原原本本地介绍到西方,因此她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保留中国古代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行文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最便捷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赛珍珠在翻译中尽量使用直译。比如她将成语“东奔西逃”直译为“ran east and west”,“江湖好汉”直译成“a good fellow of the rivers and lakes”。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直译法译成“When a melon is ripe, it falls off its stem and when water flows, a channel is formed.”这一直译既保持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又保持了原文两部分的对仗形式;既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持了原文的结构,一举两得。
二、注重场合的选择法
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汉语中可能只能用一种成语表达,在英语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表达法。翻译时要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译法,在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至少有两种译法“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和“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但上半句是个暗喻,有时可省去不译,只译下半句,即全句的含意所在:“True friendship stands the test of time”;第二种译法,特别是在口译中,既通俗易懂,又节省时间。
三、理解为主的释译法
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在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释译手法。它虽然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具体形象,却能简洁明快地反映出成语的喻义。例如: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立竿见影(get instant results)、噤若寒蝉(keep quiet)、明火执仗(do evil things openly)、牵肠挂肚(be full of anxiety and worry)。
四、英语同义习语的套译法
套译法是指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喻义相近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是习语翻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套译法可用于下列两种情况:(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基本一致。例如:混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2)两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义基本一致。例如: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抛砖引玉(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herring)、缘木求鱼(seek a hare in hen’s nest)。
五、还原翻译法(Back translation)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习语表达是直接把西方的习语移植到汉语中来的,这是还原翻译法 。例如:以牙还牙(tooth for tooth)、猫有九命(A cat has nine lives)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吠犬不咬人(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这些汉语的说法是从西方过来的,既不会引起歧义,又能丰富汉语的语言。
[关键词]成语 汉语 英语 翻译
汉语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明确、富有哲理等语言特征,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在翻译时要尽 量再现其本族的语言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若仅仅以词汇的同义性为前提,采用对等翻译的方法,往往就会词不达意、貌合神离。本文试图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汉语成语的英译作一些探索。
一、保持原文风格的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从翻译角度来看,直译是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受汉语文化。这种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例如: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 Buck)女士的英译作品《水浒传》(All Men Are Brothers),深受英美读者欢迎。她希望把中国名著原原本本地介绍到西方,因此她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保留中国古代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行文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最便捷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赛珍珠在翻译中尽量使用直译。比如她将成语“东奔西逃”直译为“ran east and west”,“江湖好汉”直译成“a good fellow of the rivers and lakes”。又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用直译法译成“When a melon is ripe, it falls off its stem and when water flows, a channel is formed.”这一直译既保持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又保持了原文两部分的对仗形式;既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持了原文的结构,一举两得。
二、注重场合的选择法
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汉语中可能只能用一种成语表达,在英语中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表达法。翻译时要熟练掌握一种或多种译法,在不同的场合灵活运用。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至少有两种译法“As distance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time reveals a person’s heart”和“As a long road tests a horse’s strength, so a long task proves a person’s heart”但上半句是个暗喻,有时可省去不译,只译下半句,即全句的含意所在:“True friendship stands the test of time”;第二种译法,特别是在口译中,既通俗易懂,又节省时间。
三、理解为主的释译法
汉语成语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很多情况下在译语中难以用直译法再现。为了确保译文读者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常常采用释译手法。它虽然难以保全成语的文化特色和具体形象,却能简洁明快地反映出成语的喻义。例如:手忙脚乱(in a frantic rush)、立竿见影(get instant results)、噤若寒蝉(keep quiet)、明火执仗(do evil things openly)、牵肠挂肚(be full of anxiety and worry)。
四、英语同义习语的套译法
套译法是指套用译语中某个与汉语成语喻义相近的成语来进行翻译的方法。是习语翻译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套译法可用于下列两种情况:(1)两个成语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基本一致。例如:混水摸鱼(fish in troubled waters)、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2)两个成语的比喻形象有所差异,但比喻意义基本一致。例如:笑掉大牙(laugh off one’s head)、乱七八糟(at sixes and sevens)、抛砖引玉(to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herring)、缘木求鱼(seek a hare in hen’s nest)。
五、还原翻译法(Back translation)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习语表达是直接把西方的习语移植到汉语中来的,这是还原翻译法 。例如:以牙还牙(tooth for tooth)、猫有九命(A cat has nine lives)血浓于水(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吠犬不咬人(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这些汉语的说法是从西方过来的,既不会引起歧义,又能丰富汉语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