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新医改中药品零差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改变了医院“以药养医”模式和医院收入结构。然而,大部分公立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规模扩张、融资经营、成本增长、医保控费等问题,使得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正逐步渗透到公立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概述
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组织,其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医院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财务风险。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在发生的范围和时间上也都有着不确定性。医院财务风险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严重时会使医院陷入财务危机。
当下,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因此,通过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总体来看,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和其自身管理条件造成的,因此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
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会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国家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患者由单纯治病变成更注重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把重点投入到社区和农村,而在大中型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不断下调,诊疗项目调整,金融市场变动等导致公立医院贷款资本成本率和购买设备的成本上升,患者拖欠住院费用等等原因,势必造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使医院陷入困境。
第二,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有限
现阶段,在新医改政策中,私营医院在筹措资金来源方面显得非常宽松,通过资本市场广泛吸收社会投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实现自身发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城市公立医院的主要筹资方式不外乎是上级拨款与自收自支,难以达到私营医院的灵活筹资方式。虽然在新医改方案中提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慈善机构、向医疗求助、医疗机构慈善捐赠等,但是,国内的捐赠慈善相关法规未完善,即使完善了,公立医院的资金短缺问题并不能够指望这种方式解决。所以,在多方融资渠道上,公立医院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三,来自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并且,国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随着国家对私营医院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私人资金甚至是国外资金都将来到医疗市场上分一杯羹,加之原来市场中的公立医院本已存在的病人资源争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医院自筹资金方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
新医改方案提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服务,实行分组定价等方式。但是,对于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却未提及如此明确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营利性机构可以相当灵活的通过市场来定价,而公立医院则不然,其价格的计算到变更或者新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都要经过不少的行政申请及审批手续,效率上远不及营利性医院,这会影响到医院的自主筹资效率,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
第一,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公立医院是政府主办的,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立性质。长久以来,公立医院的发展都有政府的扶持,国家财政每年都会以财政拨款的形式为公立医院提供资金,因此医院财务人员认为医院不会发生财务风险,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其次,日常工作中医院财务人员仍处于旧的会计思维中,只重点关注会计账务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最后,医院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和应對机制,加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完善,导致财务人员没有管理风险的动力,同时削弱了医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二,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面对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变化与挑战,医院要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提高医疗质量,又要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只注重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了药品、材料、设备、物资等的成本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院品牌,却忽视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员工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没有建立。同时许多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制约了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内部的财务监控对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防范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不少医院仍然未能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或者说,已经建立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监控体制的重要性和其他的实际原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进而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这方面的财务风险仍然存在。
新医改中药品零差率、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分级诊疗制度,逐步改变了医院“以药养医”模式和医院收入结构。然而,大部分公立医院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规模扩张、融资经营、成本增长、医保控费等问题,使得公立医院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日益显现,正逐步渗透到公立医院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直接关系到公立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概述
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组织,其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医院在实现其目标过程中因资金运动而面临的财务风险。医院的财务风险潜藏于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在发生的范围和时间上也都有着不确定性。医院财务风险一旦发生,轻则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严重时会使医院陷入财务危机。
当下,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没有把财务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因此,通过对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内涵和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措施,对公立医院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总体来看,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和其自身管理条件造成的,因此本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管理因素两方面来分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1)外部因素
第一,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
医院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会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国家政策鼓励民营医院发展,医疗服务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患者由单纯治病变成更注重医疗服务质量。随着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国家把重点投入到社区和农村,而在大中型公立医院,药品价格不断下调,诊疗项目调整,金融市场变动等导致公立医院贷款资本成本率和购买设备的成本上升,患者拖欠住院费用等等原因,势必造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使医院陷入困境。
第二,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有限
现阶段,在新医改政策中,私营医院在筹措资金来源方面显得非常宽松,通过资本市场广泛吸收社会投资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以实现自身发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城市公立医院的主要筹资方式不外乎是上级拨款与自收自支,难以达到私营医院的灵活筹资方式。虽然在新医改方案中提及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慈善机构、向医疗求助、医疗机构慈善捐赠等,但是,国内的捐赠慈善相关法规未完善,即使完善了,公立医院的资金短缺问题并不能够指望这种方式解决。所以,在多方融资渠道上,公立医院处于不利的地位。
第三,来自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并且,国家还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随着国家对私营医院政策的放松,越来越多的私人资金甚至是国外资金都将来到医疗市场上分一杯羹,加之原来市场中的公立医院本已存在的病人资源争夺,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医院自筹资金方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
新医改方案提出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服务,实行分组定价等方式。但是,对于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却未提及如此明确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营利性机构可以相当灵活的通过市场来定价,而公立医院则不然,其价格的计算到变更或者新医疗服务项目的收费都要经过不少的行政申请及审批手续,效率上远不及营利性医院,这会影响到医院的自主筹资效率,带来财务风险。
(2)内部因素
第一,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公立医院是政府主办的,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公立性质。长久以来,公立医院的发展都有政府的扶持,国家财政每年都会以财政拨款的形式为公立医院提供资金,因此医院财务人员认为医院不会发生财务风险,没有强烈的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其次,日常工作中医院财务人员仍处于旧的会计思维中,只重点关注会计账务的处理和报表的编制,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最后,医院财务管理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和应對机制,加之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不完善,导致财务人员没有管理风险的动力,同时削弱了医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二,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面对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变化与挑战,医院要提高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提高医疗质量,又要控制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只注重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管理,忽视了药品、材料、设备、物资等的成本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医院品牌,却忽视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员工的成本意识及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没有建立。同时许多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缺少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制约了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3)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完善
内部的财务监控对医院整体的财务风险防范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不少医院仍然未能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或者说,已经建立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财务监控体制的重要性和其他的实际原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进而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这方面的财务风险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