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肥料对晚熟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lianyangd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晚熟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材,采用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田间培肥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马铃薯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方式对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总生物质量、产量等影响较为显著,而对茎粗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青薯9号的产量与植株的株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总生物质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叶温下蒸汽压亏缺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施肥方式以处理8的效果最好,即施50 kg/667m2微生物菌肥(有机质≥15%,有效活菌数≥0.20亿个/g)+50 kg/667m2兴农宝岛复合肥(总养分≥40%,N:P2 O5:K2 O=10:6:24)+1000 kg/667m2农家肥,植株整体长势健壮,株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总生物质量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42.21%,较农家肥对照增产38.91%.说明一季作区晚熟马铃薯品种采用农家肥配施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可以促进植物健壮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对产量形成的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摘要:以山定子为基砧,辽砧2号、GM256和77-34为中间砧,嫁接岳冠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干湿交替胁迫处理下,不同中间砧对岳冠叶片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各砧穗组合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 b含量、净光合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上升,且各组合叶绿素荧光参数中Fo、WK和VJ逐渐增加,其余荧光参数逐渐降低,导致叶片PSⅡ和PSⅠ活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