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网安全生产是全社会发展的基础。保证变配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变配电站一旦发生故障,如不及时消除,会酿成大面积停电,将给社会、和企业带来损失,甚至灾难性后果。因此,提高变配电站运行人员的分析处理能力,使运行人员能够有效的防范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准确地向调度及有关部门汇报事故信息,正确处理,是保证电网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力求从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实际经验,对如何提高运行人员事故处理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字:运行人员 事故 处理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供电量需求的迅速增加,而是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一项贯穿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制造、选型、安装、运行和检修全过程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设备因素:包括设备的设计、技术性能、制造和安装质量;设备老化及更新;设备自动化程度;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等。
2、网络因素:包括电网的接线型式,是否为多回路、多电源或环网等;网络的联络方式;供电半径是否合理等。
3、管理因素:可靠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减少重复停电;人员的素质及培训等。
4、技术因素:包括设备运行和操作能力水平;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等。
本文将按照“抓住重点、深入分析”的思路,重点对对如何提高变配电站运行人员的分析、处理能力,使运行人员能够有效的防范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准确地向调度及有关部门汇报事故信息,正确处理事故,尽量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和实践的根本,电力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任何危险的发生都可能给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电力系统运行中,变配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巡视检查、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重要机构,变配电运行人员是电网中变配电站的第一主人,每个变电运行人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只有运行人员的能力得到提高,作用得到发挥,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一、 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煤矿工业已多年不出现人身死亡事故,据介绍经验主要有2条:一条是采用好的安全装置,可以认为是技防;另一条是确保职工在危险情况下有正确、迅速的反应。这2条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运行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在发生危险情况下确保有安全正确行为的基础。运行人员应该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具备和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变电运行管理规程、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主动的贯彻执行这些规章制度,而不是流于形式,被动应付;只有具备和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熟悉电气设备的原理、掌握运行维护方法、提高事故异常的分析处理能力。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运行人员应掌握以下专业基础知识:
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电压、电流、电场、磁场、电阻、电容、电感);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三相星形、三角形、正弦交流电路等。
2、电力系统组成(发、输、变、配);电网主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负荷和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波形)。
3、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原理等。
运行人员的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员工应自觉的完善和提高自己。运行人员的技能只有适应当前电力系统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技术的进步,才能确保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确保运行人员能够正确处理。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个人的自觉培养,更离不开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企业和员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稳定、严格、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办法;借助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制定措施杜绝违章违纪行为,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
在工作中,规章制度是各单位、各专业、各班组共同遵守的规范,便于运行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沟通,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规章制度是规范化操作,事故处理的依据;规章制度便于对运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规章制度为员工培训提供了标准和目标,可以说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运行人员巡视检查、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事实经验表明,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而对制度本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在现场的可操作性。操作不了的、在现场无法执行的制度还不如不要。因此,在制定一些与现场直接有关的规章制度时,有关部门首先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现场的情况;其次要对制度的现场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遇到问题要及时研究,消除现场人员的逆反心理,使规章制度能得到更好地执行。
三、要有丰富的运行操作实践经验
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在事故发生时运行人员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能否很快地正确判断,与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反应能力、心理素质、实际经验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对于复杂和大型的事故,运行人员平时没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没有预想,致使在事故发生时只能被动应付,而不是主动处理。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只有在平时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特别是此类复杂或特殊方式下的事故处理,要多学多问, 熟能生巧,才能在真正处理事故时,考虑多一些, 全面一些, 就会有信心。 在大型和复杂事故发生时,现场班组多,人员多,操作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用电客户和各个部门领导询问情况等都可能会影响运行人员,运行人员不能因为忙,而自乱阵脚,如果运行人员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时运行人员一定要将规程制度牢记于心,严格遵守规程,决不能因任务多,操作忙而出现违反规程的事或以此为借口,所以说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是安全运行的保障。
四、提高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
运行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对一个班组事故处理能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班组要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养成过硬的工作作风,抵御和防范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与诱惑对一线职工的影响,使运行人员在现场集中精力工作。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水平高,处理事故就理所当然会得心应手。
班组抓现场培训时不但强调熟悉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并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而重大事故的处理需要集体协作,即所谓的"团队精神",需要每一个班员都行动起来,光靠一两个人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平时多提醒人员动脑筋,多想办法,并养成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鼓励技术水平好的人员大力帮助技术水平低的,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使班组技术水平较全面地提高,才能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故。
班长、值班负责人是班组工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对事故的判断、人员搭配和安排等许多问题全盘考虑,这就要求值班长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值班员是具体工作执行者,要求班员学习, 熟悉设备和运行方式,一旦操作和事故处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把关,操作中发生疑问时,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负责人和调度报告, 弄清问题后, 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 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五、事故预想在事故处理中的实现
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现场培训手段,也是各班组织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但该项工作仍存在着流于形式或不切实际的情况,因此,必须使每个值班员真正认识到事故预想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电网运行方式、天气变化等做好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切合实际的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从而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
事故预想就是平时预先有针对性地设想好特定的事故发生时,全体人员应如何快速反应,正确处理而做的一项工作,是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居安思危"的一种体现,也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运行人员应以班组为单位,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发展,天气突变等条件做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使全班能通过进行事故预想而统一认识,互相协作,那么在真的出现事故时自然就能配合默契了。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电网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预案编制一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历史上,上海电网几次重大事故之所以能正确处理,事故预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六、事故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多年从事变电运行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运行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借鉴。
1、处理事故时,运行人员必须监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集中精力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迅速正确地执行值班长和班长的命令。只有在接到直接领导命令后,或在对于人身安全或设备完整有明显和直接危险时,方可停止设备运行或离开工作岗位。
2、凡不参加事故处理人员,禁止进入发生事故的现场,运行人员应保持现场秩序,除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外,其他外来人员均应退场。
3、值班人员应将事故情况简单而准确地报告当值调度员及有关领导,并且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应和调度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迅速执行命令,做好记录。
4、遇有触电、火灾和紧急设备的安全事故,值班员有权自行先处理事故,然后再将事故及处理过程作详细记录。
5、在处理事故时,为保证处理的迅速,防止事故扩大,可以不写票,但应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在由检修人员处理故障设备前后,运行人员进行安全措施布置以及恢复供电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
结束语:变配电站运行班组和运行人员能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在处理变电设备事故时,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故障现象判断事故原因,正确处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分析处理事故能力,进而使整体的运行水平得以提高。
关键字:运行人员 事故 处理
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供电量需求的迅速增加,而是对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是一项贯穿于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制造、选型、安装、运行和检修全过程的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设备因素:包括设备的设计、技术性能、制造和安装质量;设备老化及更新;设备自动化程度;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动作的正确性等。
2、网络因素:包括电网的接线型式,是否为多回路、多电源或环网等;网络的联络方式;供电半径是否合理等。
3、管理因素:可靠性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计划停电安排的合理性,减少重复停电;人员的素质及培训等。
4、技术因素:包括设备运行和操作能力水平;检修质量及试验水平;带电作业的水平和能力;处理停电故障能力等。
本文将按照“抓住重点、深入分析”的思路,重点对对如何提高变配电站运行人员的分析、处理能力,使运行人员能够有效的防范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准确地向调度及有关部门汇报事故信息,正确处理事故,尽量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以人为本”是一切工作和实践的根本,电力行业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任何危险的发生都可能给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电力系统运行中,变配电运行是电网运行管理、巡视检查、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重要机构,变配电运行人员是电网中变配电站的第一主人,每个变电运行人员是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稳定运行和经济运行的直接执行者,因此只有运行人员的能力得到提高,作用得到发挥,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分析、处理能力。
一、 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澳大利亚煤矿工业已多年不出现人身死亡事故,据介绍经验主要有2条:一条是采用好的安全装置,可以认为是技防;另一条是确保职工在危险情况下有正确、迅速的反应。这2条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
运行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在发生危险情况下确保有安全正确行为的基础。运行人员应该有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只有具备和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变电运行管理规程、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主动的贯彻执行这些规章制度,而不是流于形式,被动应付;只有具备和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熟悉电气设备的原理、掌握运行维护方法、提高事故异常的分析处理能力。根据多年的运行经验,运行人员应掌握以下专业基础知识:
1、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电压、电流、电场、磁场、电阻、电容、电感);简单的串、并联电路;三相星形、三角形、正弦交流电路等。
2、电力系统组成(发、输、变、配);电网主接线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负荷和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指标(电压、频率、波形)。
3、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原理等。
运行人员的个人素质的培养,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应该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员工应自觉的完善和提高自己。运行人员的技能只有适应当前电力系统设备的不断改进与技术的进步,才能确保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确保运行人员能够正确处理。
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个人的自觉培养,更离不开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制约。企业和员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有关规章制度,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稳定、严格、符合安全要求的作业办法;借助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制定措施杜绝违章违纪行为,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
在工作中,规章制度是各单位、各专业、各班组共同遵守的规范,便于运行人员与其他人员的沟通,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规章制度是规范化操作,事故处理的依据;规章制度便于对运行人员进行统一管理;规章制度为员工培训提供了标准和目标,可以说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才能保证运行人员巡视检查、倒闸操作、事故处理、运行维护等工作安全、顺利开展。
事实经验表明,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不是太复杂的事情,而对制度本身进行有效的管理则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在现场的可操作性。操作不了的、在现场无法执行的制度还不如不要。因此,在制定一些与现场直接有关的规章制度时,有关部门首先要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现场的情况;其次要对制度的现场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遇到问题要及时研究,消除现场人员的逆反心理,使规章制度能得到更好地执行。
三、要有丰富的运行操作实践经验
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在事故发生时运行人员很容易就会出现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能否很快地正确判断,与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反应能力、心理素质、实际经验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对于复杂和大型的事故,运行人员平时没有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没有预想,致使在事故发生时只能被动应付,而不是主动处理。事故的突发性及不可预见性给运行人员带来相当大的考验,只有在平时多做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特别是此类复杂或特殊方式下的事故处理,要多学多问, 熟能生巧,才能在真正处理事故时,考虑多一些, 全面一些, 就会有信心。 在大型和复杂事故发生时,现场班组多,人员多,操作多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用电客户和各个部门领导询问情况等都可能会影响运行人员,运行人员不能因为忙,而自乱阵脚,如果运行人员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就一定会出问题。这时运行人员一定要将规程制度牢记于心,严格遵守规程,决不能因任务多,操作忙而出现违反规程的事或以此为借口,所以说严格执行规程制度是安全运行的保障。
四、提高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
运行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对一个班组事故处理能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班组要养成良好的劳动纪律,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养成过硬的工作作风,抵御和防范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与诱惑对一线职工的影响,使运行人员在现场集中精力工作。班组整体技术业务水平高,处理事故就理所当然会得心应手。
班组抓现场培训时不但强调熟悉规程,更应注重规程的掌握和正确运用,并注重整体水平的提高。而重大事故的处理需要集体协作,即所谓的"团队精神",需要每一个班员都行动起来,光靠一两个人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平时多提醒人员动脑筋,多想办法,并养成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鼓励技术水平好的人员大力帮助技术水平低的,在日常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使班组技术水平较全面地提高,才能组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班组,应付各种突发的事故。
班长、值班负责人是班组工作和事故处理的指挥者,对事故的判断、人员搭配和安排等许多问题全盘考虑,这就要求值班长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组织指挥能力的培养。值班员是具体工作执行者,要求班员学习, 熟悉设备和运行方式,一旦操作和事故处理都要相互关心、相互把关,操作中发生疑问时, 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值班负责人和调度报告, 弄清问题后, 再进行操作。不准擅自更改操作票, 不准随意解除闭锁装置。
五、事故预想在事故处理中的实现
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现场培训手段,也是各班组织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但该项工作仍存在着流于形式或不切实际的情况,因此,必须使每个值班员真正认识到事故预想的重要性,并且根据系统设备运行情况、电网运行方式、天气变化等做好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切合实际的事故预想及反事故演习,从而提高运行人员的事故处理应变能力。
事故预想就是平时预先有针对性地设想好特定的事故发生时,全体人员应如何快速反应,正确处理而做的一项工作,是防范事故的一项有力措施,是"居安思危"的一种体现,也是增强事故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运行人员应以班组为单位,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缺陷发展,天气突变等条件做好各种情况下的事故预想,使全班能通过进行事故预想而统一认识,互相协作,那么在真的出现事故时自然就能配合默契了。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电网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预案编制一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历史上,上海电网几次重大事故之所以能正确处理,事故预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六、事故处理时的注意事项
根据多年从事变电运行工作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供运行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得到借鉴。
1、处理事故时,运行人员必须监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集中精力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迅速正确地执行值班长和班长的命令。只有在接到直接领导命令后,或在对于人身安全或设备完整有明显和直接危险时,方可停止设备运行或离开工作岗位。
2、凡不参加事故处理人员,禁止进入发生事故的现场,运行人员应保持现场秩序,除领导及有关管理人员外,其他外来人员均应退场。
3、值班人员应将事故情况简单而准确地报告当值调度员及有关领导,并且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应和调度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并迅速执行命令,做好记录。
4、遇有触电、火灾和紧急设备的安全事故,值班员有权自行先处理事故,然后再将事故及处理过程作详细记录。
5、在处理事故时,为保证处理的迅速,防止事故扩大,可以不写票,但应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在由检修人员处理故障设备前后,运行人员进行安全措施布置以及恢复供电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工作票”和“操作票”。
结束语:变配电站运行班组和运行人员能围绕上述几个方面来加强工作,在处理变电设备事故时,就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故障现象判断事故原因,正确处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分析处理事故能力,进而使整体的运行水平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