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抓住各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能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还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学生参与度。
  一、讲究教學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昕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态度和蔼可以感染学生并使之对您的授课感兴趣。因为态度和蔼可亲能够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往往学生在亲近您本人的同时会不自觉地也亲近、热爱你所讲授的课程。反之,古板的面孔、严厉的训斥会使师生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有一位学生这样给他的老师写了这样一句评语:“老师,您应该笑,笑才漂亮,心情也才好,可以带动我们的好心情……,”这句评语代表了我们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声:希望每天能够看见老师一张和蔼可亲的脸。试想学生没有好的心情会能对你的政治课感兴趣吗?
  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可以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堂课45分钟内,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会呈现出一个小小的疲劳波谷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是随着时间的一维演进程曲线变化的,而且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不断转移的。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紧扣住学生的大脑兴奋中心,想方设法创设教学高潮,帮助学生度过疲劳期。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恰倒好处地使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语言。一个生动的比喻往往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针砭时弊的顺口溜往往会发人深省。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就如在讲授“一国两制”时,如果很直接地问:什么是“一国两制”?他的提出有哪些重大意义?这些问题尽管重要但过于直接、平淡、无味,往往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若能变换角度投石问路巧问效果会更好。比如,大家是否知道现在我们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制度和香港、澳门及台湾实行的社会制度是否一样?怎么个不一样?这种制度的差异会影响我国的统一大业吗?为什么?你认为台湾的出路是什么?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在教师层层设问之下,学生就会被一个个感兴趣的问题吸引住,并且会积极地查阅教材或联系实际作分析说明。这时只要教师稍微加以引导,需要解决或弄懂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政治科教材知识理论性很强,也比较抽象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在讲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课题中关于“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单从理论上去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话学生会感觉一头雾水,似懂非懂。但如果做这样一个比喻,效果就会不一样:经济建设好比一部大车,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它的方向盘,改革开放就是它的发动机,大车有安全快速行使就少不了方向盘和发动机。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二、转变教学模式,善用观察发现法教学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将自己当成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如何,一味地很起劲地讲授下去,错把学生当成录音机,把学生放在被动的地位,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效果暂时还好,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知识遗忘率很高,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教学是时应不失时,机地采用发现法教学。
  发现法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务必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主演”变成师生共同“表演”。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书本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后变成自己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智力的有效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学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爱模仿,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个性修养,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常常喜欢在课堂上“表现”一下,以期盼引起重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这种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差生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放在课堂上。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素质教育就是要调动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获得主动发展和全面发展。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期刊
摘 要: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    语文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科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新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加减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加兴趣,减约束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莎士比亚也说:“学
期刊
当今乃至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堆枯燥的知识,而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主动地探究和学习,获取鲜活的知识。怎样使个体的生命在有限历程中去掌握无限增长的知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教会学生学习。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即学习中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
期刊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
期刊
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感动的时刻就是幸福的时刻。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
期刊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地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
期刊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人文性、工具性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写作又是这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学生写作的优劣就直接说明了语文教学的成败,尤其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写作更是素质强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针对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多变、想象力丰富、不受拘束的特点。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大胆改革作文写作方式,相继开展了“一句话作文”、“一件事作文”、“反复作文”等活动。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收到了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要想教好低年级数学,必须激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
期刊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