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当代青年的信仰困境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青年的信仰困境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社会的错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主流信仰与多元信仰的竞争、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疏离等方面。信仰传承要契合青年人的情感或利益需求,结合物质条件的发展程度、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大学生的思维特征等进行阐释和引导,并且要避免过度政治化、功利化、世俗化倾向。
  【关键词】当代青年 信仰传承 历史之鉴 现实困境 启示
  信仰问题的历史之鉴
  从历史上来看,辛亥革命之前,儒家学说长期占据着中国信仰的核心,辛亥革命打破了人们对儒学的信仰,但是这场资产阶级革命并未能形成完整的信仰体系和价值系统。早在19世纪晚期,伴随着“西学东渐”和国人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建立起自己的正确信仰,走上革命道路,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社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思想战线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共产党“注意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对旧大学的改造结合起来,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广大师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并且结合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的特点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所以“马克思主义在建国后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与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接受教育是不可分割的”①。当然,由于多年革命战争文化的熏染和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我党犯了错误,只反“右”,不防“左”,终于酿成十年文革动乱,“使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和信仰之间的必要距离与张力完全丧失,信仰失去了对政治的应有牵导和矫正功能,带来了严重的信仰危机”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工作的重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快经济建设步入正轨,并且成效显著,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物质进步的步伐明显快于国家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又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震惊和困惑,马克思主义信仰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诸多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当前的青年信仰危机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警惕。
  当代青年信仰问题的现实困境及原因分析
  困境之一:理想信念与社会现实的错位。有人认为是“文革”造成了人们的理想信念危机,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准确。从物质发展的角度来看,当时人们所谓的“共同富裕”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才是共产主义要实现的“富裕”,不过是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儒家思想对共产主义进行的片面想象而已,当然随着“文革”的破坏,人们的美好理想破灭,从而导致信仰危机,事实上这种破坏不仅伤害了经历了“文革”的一代人,而且还持续消解后代人的理想信念。从国际环境来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更是冲击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1992年美籍日裔学者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名声鹊起,书中他极力宣扬“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的终结”,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才是最后形式。此外,全球化的浪潮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后现代主义思潮,“否定主义”、“虚无主义”迅速冲击了青年人的思想,成为他们“解构”、“摧毁”主流信仰话语权的工具。当前,社会主义中国正在更加融入全球化、信息化的世界,如何在这一进程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特征不受浸染,成为一个恒久的命题。
  困境之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博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信仰,因而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即“方法”与“意义”共存。工具性偏向物质、现实层面,强调“方法论的应用”,价值性看重精神、理想层面,强调“意义的追问”,二者不可或缺,只有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达到一种平衡,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才会最大限度地体现。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中心工作重新恢复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成就显著,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明显引导不足,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偏重马克思主义的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必然要产生信仰焦虑。
  困境之三:主流信仰与多元信仰的挑战。21世纪以来,从国内众多学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宗教信徒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在10%左右,虽然比例不高,但是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庞大,說明正视和反思青年人的宗教信仰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政府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然而本土宗教、西方宗教,甚至非法宗教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抢占青年的思想阵地,从另一方面看,这也反映了我们的主流信仰传播乏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在很多调研中,我们发现信教的青年学生信教的原因是“为了寻找存在的价值,寻找生命的意义”,可见,国家在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认识宗教、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困境之四: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疏离。教师是传播信仰的主体,青年是接受信仰的客体,实际上在教学活动中,两者都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教师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不能正确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加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不解。。还有一些教师只将精力放在搞科研上,课堂教学则是敷衍了事,他们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稳定的谋生手段,缺乏敬业精神;而有些青年教师则视教学育人为副业,不认真备课,讲课缺乏新意,教学水平不高,只会照本宣科,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种种都可以归结为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疏离。另一方面,当代青年的主体意识普遍增强,他们本身对教育主体的要求较高,如果教育主体未能在他们心里树立起崇高敬业的师者形象,他们会产生天然的抗拒,在知识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会主动疏离教育者,而选择自己去寻找答案。
  当代青年信仰问题的启示   通过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程,反思教训,汲取经验,就当代青年人的信仰问题或可得出以下启示:
  一是信仰传承要观照当代青年的心灵需求,契合青年人的情感或利益需求。我们所坚持的信仰不能离开或者偏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奠定的理论基础。尽管当今世界后现代主义思潮、复兴儒学思潮、新左派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等暗流涌动,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但我们更要引导青年人看到中国成功地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当代青年信仰的传承要特别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从而实现“中华复兴”的根本目标。
  二是信仰问题要从物质条件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青年人的思维接受特征等方面进行阐释和引导。新中国建立初期,物质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但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坚信不疑,因为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而且仅仅数年,新中国便开创了从未有过的工业、农业、交通、贸易、金融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民生活日益好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信仰的坚定。而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引领中国社会思潮,“中国模式”受到发达国家热议,或为第三世界借鉴和学习,也为凝聚信仰共识提供了契机。从青年人思维接受特征来看,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应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人格,提升人的价值,从根本上满足青年人的教育发展要求,从而促进广大青年对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真心信奉。
  三是我国青年的信仰经历了一个从一元化、理想化、被动式逐渐到多元化、世俗化和主动式的变迁过程,由此我们的信仰问题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要避免信仰传承的“政治化倾向”③,否则信仰将偏离对政治的引导,这方面我们教训深刻;其次要避免信仰传承的“功利化倾向”④,若过度关注经济目标的实现,则必然更加诱导青年人陷入物质名利的追逐,失去对社会发展的理性遵从和人生导向的敬畏;再次要避免信仰传承的“世俗化倾向”⑤,马克思主义信仰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本内涵,要警惕信仰问题的唯科学主义的倾向,科学技术解决不了人文关怀的问题。此外,人类信仰活动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種信仰在向其他民族或地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本土化、民族化的过程,因而信仰问题亦要注意继承和开放,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文化的精华,又要融合时代特点,始终保持理念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MLB007)
  注释
  ①牟德刚:“建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启示”,《东岳论丛》,2007年第6期,第27~30页。
  ②陈东英,林春:“论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研究”,《前沿》,2011年第17期,第51页。
  ③④⑤干承武:“科学、信仰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6期,第16页。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民族在其形成和迁徙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及心理特征等要素展开爱国主义
<正>病例孕妇,28岁,孕1产0,孕13周。排尿困难1周,夜间重,无尿痛、尿急及血尿,无腹痛、腰痛,无阴道流血流液,1天前症状加重入院。体检:T36.9℃;BP 120/80 mm Hg。膀胱底位于脐
在七月流火的京城,与刘恒兄一晤,得读大著《中国书法史&#183;清代卷》,如饮凉泉,直清心田,为我京行之一大收获电。这部著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七卷本《中国书法史》
以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为例,探讨高校体育教师法律意识问题,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学校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但是,教师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应该倡导高校
【摘要】文化产业化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但过度的产业化也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瓦解和消失,使文化庸俗化。当前全国各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但在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矛盾。因此,在文化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产业化的领域,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品牌意识,做到保护与开发并进,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化 泛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的工作形势与任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陕速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质量之间相互制约的矛盾日益加剧,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经逐渐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发展的瓶颈,主要表
<正>~~
数年前,在厦门的一次笔会上,认识了书画家林仲文先生。几天的同案挥毫,同室谈天说艺,有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谈及书画,我们也有诸多共同的见解,品读林仲文出示的几条大幅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桂花飘香。由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和浙江德清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赵孟頫书画艺术节《经典与当代书风——全国获奖书家提名展》在浙江德清县会展中
目的:探讨基于CT的R.E.N.A.L.评分系统对于临床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进行病例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