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寻找,我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还不是很成熟,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分析现状,开创新的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建立完备的校企合作岗位互换机制成为计算机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岗位互换 实践探寻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和高校之间,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双方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需要之间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就此提出了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指出其重要性,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比如像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最好是在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到岗的大学毕业生,然而,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是理论型人才,需要在岗实训或者顶岗实习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在校企之间存在的矛盾。具体来讲,若只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等院校的学生容易忽视对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大环境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训练自身专业技能的场地,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毕业面对企业环境仍然陌生不知所措,因此,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综合实际考虑,既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安排学生有针对性的在企业获取直接经验,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计算机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
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在高校开设时间早,分布范围广泛,是大学专业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专业之一,其中包含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企业也根据自身需求在寻找相应的技术人才。要满足自身对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企业走上与高职院校合作的道路,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拥有了便捷的就业渠道,也促使学校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还在于专业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进程等方面的实用性调整,为了和企业岗位的更好对接,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推动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高校和企业之间都在积极的探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根据需求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让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三类,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文本分别对三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学校模式是指将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系统性、理论性、正规性和全面性是其主要特点,但是应试教育缺失这种模式的硬伤,重理论轻实践,使学校的应用型人才质量不高,不能与企业紧密联系。企业模式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企业为主体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培训,虽然针对性强,但是在理论环节上就显得很薄弱。现今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就是吸收企业和学校培训模式的优点,以联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既满足了学校和企业的需求,调动双方积极性,有使得资源和设备等得到了充分利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单位需求结合,解决了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
四、校企合作对策和成效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要实现互惠共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然后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化实践操作技能指导,还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派老师到企业实地锻炼学习,从中获得直接教学经验,以适应课堂教学的专业需要。依托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以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起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使课程结构明确化,在竞赛教学方案上,制定专业的课程标准。同企业合作,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为企业人员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必备场所和条件。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建立一个完善的就业网络体系是极为必要的,采用“学工结合”的新模式,定向性培养人才,学校的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围绕企业需求进行,做到“教产结合”,各取所需,优势互补。要使专业技能型人才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采用校企合作岗位互换机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采用的过程中,需要以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为前提,以政府支持位导向,核心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关键在于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显著成效得以凸显。
五、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正朝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尽管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校企合作上还没发挥到位。目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还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的有力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督促力度。企业规模限制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在各种硬性需求上还严重缺乏,实训场地不足、资金有限。由于企业计算机系统中许多商业数据的保密性,使得学生在实训时难以接触到真正的业务操作层面,实训得不到保障,形式化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开展过程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
以时代需求为依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潮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既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高质量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学校技术型人才输出的好渠道。同时,使学校专业建设更加体系化,真正实现了高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了学校、企业、专业、行业等全面系统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孟莉莉.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11:27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岗位互换 实践探寻
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和高校之间,形成一种长期的合作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双方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企业的需要之间还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就此提出了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指出其重要性,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实用性,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作需要。比如像企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最好是在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直接到岗的大学毕业生,然而,高校毕业生基本上是理论型人才,需要在岗实训或者顶岗实习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在校企之间存在的矛盾。具体来讲,若只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高等院校的学生容易忽视对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大环境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训练自身专业技能的场地,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得不到全面培养,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毕业面对企业环境仍然陌生不知所措,因此,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必须综合实际考虑,既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安排学生有针对性的在企业获取直接经验,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计算机专业发展面临的现状问题。
二、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在高校开设时间早,分布范围广泛,是大学专业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专业之一,其中包含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企业也根据自身需求在寻找相应的技术人才。要满足自身对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企业走上与高职院校合作的道路,这使得高校毕业生拥有了便捷的就业渠道,也促使学校对专业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改革,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与企业岗位需求的一致性。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还在于专业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进程等方面的实用性调整,为了和企业岗位的更好对接,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推动技术的进步,提升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高校和企业之间都在积极的探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根据需求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让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既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分三类,有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文本分别对三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学校模式是指将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系统性、理论性、正规性和全面性是其主要特点,但是应试教育缺失这种模式的硬伤,重理论轻实践,使学校的应用型人才质量不高,不能与企业紧密联系。企业模式以自身需求为出发点,企业为主体对员工进行职业能力培训,虽然针对性强,但是在理论环节上就显得很薄弱。现今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就是吸收企业和学校培训模式的优点,以联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既满足了学校和企业的需求,调动双方积极性,有使得资源和设备等得到了充分利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和单位需求结合,解决了双方各自存在的问题。
四、校企合作对策和成效
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要实现互惠共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生的实训工作。然后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内培外引,专兼结合”,从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进行专业化实践操作技能指导,还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的应用开发,派老师到企业实地锻炼学习,从中获得直接教学经验,以适应课堂教学的专业需要。依托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以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起一套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使课程结构明确化,在竞赛教学方案上,制定专业的课程标准。同企业合作,就是要把学校建成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共享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设备,为企业人员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必备场所和条件。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建立一个完善的就业网络体系是极为必要的,采用“学工结合”的新模式,定向性培养人才,学校的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围绕企业需求进行,做到“教产结合”,各取所需,优势互补。要使专业技能型人才所学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采用校企合作岗位互换机制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采用的过程中,需要以校企双方的合作共赢为前提,以政府支持位导向,核心目标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关键在于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保证校企合作的显著成效得以凸显。
五、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校企合作正朝产业化、集团化发展,尽管校企合作模式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校企合作上还没发挥到位。目前的校企合作办学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但是还缺乏相关法规政策的的有力支持,这就需要政府尽快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督促力度。企业规模限制了大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在各种硬性需求上还严重缺乏,实训场地不足、资金有限。由于企业计算机系统中许多商业数据的保密性,使得学生在实训时难以接触到真正的业务操作层面,实训得不到保障,形式化严重,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开展过程降低了参与的积极性。
以时代需求为依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潮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达到互惠共赢的目标,既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高质量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成为学校技术型人才输出的好渠道。同时,使学校专业建设更加体系化,真正实现了高校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了学校、企业、专业、行业等全面系统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效益。
参考文献:
[1]孟莉莉.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3,1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