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12-000-01
摘 要 柔道中的博弈之美是建立在身体接触、徒手较量、技巧格斗等因素之中的综合较量,其随着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越,运动损伤也随之而来,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综合梳理了运动损伤在柔道运动中的临床现状,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防止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柔道 运动损伤 综述
柔道运动是一种两人身体直接接触、徒手较量、以身体为进攻目标的技巧性格斗类竞技运动,是多种身体素质和技巧的综合较量。自从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他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柔道运动得到了更加广泛地开展。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仅自柔道项目进入奥运会以来我国柔道健儿就取得了5枚奥运金牌的佳绩,令世人刮目相看。但任何竞技运动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及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综合梳理了运动损伤在柔道运动中的临床现状,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防止对策提供参考。
一、对柔道运动中损伤部位的综述研究
孙秋红在《影响柔道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柔道损伤发生年龄集中在16—20岁;总患病率为70.7%,人均患病率为117.3%。
刘民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一文中认为:柔道运动的损伤部位相对集中在膝部,占22.9%;腰部占20.8%;以及肩和踝部。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关节扭伤(29.2%)和肌肉拉伤(25.0%)为主,依次为肌腱韧带损伤、骨折、半月板损伤、劳损,脱位。
顾国飞、刘佳岭在《柔道运动员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及防治》一文中指出:柔道中踝关节损伤居多,以踝外侧损伤多于脚踝在暴力作用下屈内翻致伤。踝关节外侧的拉伤最多,尤以距腓前肌的损伤多见,与其解剖特点有关。
江峰在硕士学位论文《粤、港、台柔道运动创伤分析调查》中,揭示了柔道是一种以身体为进攻目标的激烈对抗运动有关。柔道损伤发生的部位遍及全身,但以腰、膝部为最多,分别占24.1%和19.6%,其次是肩部和手腕,分别占14.1%和10.2%。腰部损伤的X线、CT扫描主要表现为脊柱生理弯曲异常、骨质增生、椎间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等。膝部损伤后的射线主要表现为致密组织增生、股骨内、外伤性骨垢炎等。
二、对柔道运动中损伤致因的综述研究
陈刚在《柔道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指出,运动员因技术有问题,心理缺陷和运动量过大导致的伤占总伤的60.0%,是造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致因。
潘静娴、刘俊林在论文《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中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专项技术要求密切相关的,不同运动项目各有不同的损伤特点。不仅在对方使技时容易造成自己受伤,而且当自己使技时也很造成自己受伤,尤其是在做集体自由练习时容易发生被其它组练习者冲撞后受伤的。柔道动作常常没有完成便被对方抵制破坏,以致运动器官超载的机会多,这是造成柔道项目受伤多的客观因素之一。
廖八根在论文《柔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心理监控》中认为:柔道运动损伤与动作的特点有关,柔道运动要求运动员动作突然快速,致使对手失去重心,在失重的情况下将起摔倒。对手在遭受暴力改变体位的瞬间及被摔倒着地,都易造成局部的急性损伤;同时在动作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对手的强大抗力,也易造成自身损伤。柔道运动员在疲劳后易发生运动损伤。心理因素不过硬及课前或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道训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的初步研究》中分析了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损伤,多发生在指间关节,其中无名指和中指最为严重,损伤原因是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错误和骨质劳损所致。
三、对柔道运动中损伤防治的综述研究
吴卫凤在文章《柔道运动的功能特征及专项耐力训练》提到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指导,提高运动员对项目特点的了解和预防损伤的重要性认识,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对训练内容的组合和教学次序安排要合乎科学训练的原则;运动员应加强对项目特点的了解和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自觉加强膝、腰、肩等以上部位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崔国庆在《柔道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建议:在训练时应检查运动设施,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注重运动后的恢复工作;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加强对急性伤的治疗,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防止超量训练,坚持使用支持带,以减少急性转慢性损伤的比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员伤后的训练,加强医务监督。
四、结语
综合上述文献,我们得出了在柔道运动损伤中的部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经验成果,但在训练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会积极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忽略了对人体本身的人文关怀,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伤病和辅助性治疗,这样会大大耽误日常训练和比赛,只有不断的去探讨和了解柔道项目的损伤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将“防未病”这样忧患意识摆上议事日程,才能不断普及柔道运动,才能使我国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摘 要 柔道中的博弈之美是建立在身体接触、徒手较量、技巧格斗等因素之中的综合较量,其随着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超越,运动损伤也随之而来,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综合梳理了运动损伤在柔道运动中的临床现状,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防止对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柔道 运动损伤 综述
柔道运动是一种两人身体直接接触、徒手较量、以身体为进攻目标的技巧性格斗类竞技运动,是多种身体素质和技巧的综合较量。自从1964年在东京奥运会上他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柔道运动得到了更加广泛地开展。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仅自柔道项目进入奥运会以来我国柔道健儿就取得了5枚奥运金牌的佳绩,令世人刮目相看。但任何竞技运动都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从而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及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本文综合梳理了运动损伤在柔道运动中的临床现状,旨在为针对性地制定防止对策提供参考。
一、对柔道运动中损伤部位的综述研究
孙秋红在《影响柔道运动员成绩的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柔道损伤发生年龄集中在16—20岁;总患病率为70.7%,人均患病率为117.3%。
刘民的《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一文中认为:柔道运动的损伤部位相对集中在膝部,占22.9%;腰部占20.8%;以及肩和踝部。运动损伤的种类以关节扭伤(29.2%)和肌肉拉伤(25.0%)为主,依次为肌腱韧带损伤、骨折、半月板损伤、劳损,脱位。
顾国飞、刘佳岭在《柔道运动员常见的软组织损伤及防治》一文中指出:柔道中踝关节损伤居多,以踝外侧损伤多于脚踝在暴力作用下屈内翻致伤。踝关节外侧的拉伤最多,尤以距腓前肌的损伤多见,与其解剖特点有关。
江峰在硕士学位论文《粤、港、台柔道运动创伤分析调查》中,揭示了柔道是一种以身体为进攻目标的激烈对抗运动有关。柔道损伤发生的部位遍及全身,但以腰、膝部为最多,分别占24.1%和19.6%,其次是肩部和手腕,分别占14.1%和10.2%。腰部损伤的X线、CT扫描主要表现为脊柱生理弯曲异常、骨质增生、椎间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等。膝部损伤后的射线主要表现为致密组织增生、股骨内、外伤性骨垢炎等。
二、对柔道运动中损伤致因的综述研究
陈刚在《柔道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指出,运动员因技术有问题,心理缺陷和运动量过大导致的伤占总伤的60.0%,是造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重要致因。
潘静娴、刘俊林在论文《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及预防》中认为运动损伤的发生与专项技术要求密切相关的,不同运动项目各有不同的损伤特点。不仅在对方使技时容易造成自己受伤,而且当自己使技时也很造成自己受伤,尤其是在做集体自由练习时容易发生被其它组练习者冲撞后受伤的。柔道动作常常没有完成便被对方抵制破坏,以致运动器官超载的机会多,这是造成柔道项目受伤多的客观因素之一。
廖八根在论文《柔道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心理监控》中认为:柔道运动损伤与动作的特点有关,柔道运动要求运动员动作突然快速,致使对手失去重心,在失重的情况下将起摔倒。对手在遭受暴力改变体位的瞬间及被摔倒着地,都易造成局部的急性损伤;同时在动作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对手的强大抗力,也易造成自身损伤。柔道运动员在疲劳后易发生运动损伤。心理因素不过硬及课前或赛前准备活动不充分也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道训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的初步研究》中分析了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损伤,多发生在指间关节,其中无名指和中指最为严重,损伤原因是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错误和骨质劳损所致。
三、对柔道运动中损伤防治的综述研究
吴卫凤在文章《柔道运动的功能特征及专项耐力训练》提到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指导,提高运动员对项目特点的了解和预防损伤的重要性认识,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对训练内容的组合和教学次序安排要合乎科学训练的原则;运动员应加强对项目特点的了解和有关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并自觉加强膝、腰、肩等以上部位周围肌肉和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的练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崔国庆在《柔道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建议:在训练时应检查运动设施,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注重运动后的恢复工作;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训练,减少伤病的发生;加强对急性伤的治疗,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防止超量训练,坚持使用支持带,以减少急性转慢性损伤的比例;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员伤后的训练,加强医务监督。
四、结语
综合上述文献,我们得出了在柔道运动损伤中的部位、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的经验成果,但在训练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会积极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忽略了对人体本身的人文关怀,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范围的伤病和辅助性治疗,这样会大大耽误日常训练和比赛,只有不断的去探讨和了解柔道项目的损伤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将“防未病”这样忧患意识摆上议事日程,才能不断普及柔道运动,才能使我国的柔道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