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文教学中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最后要采取多种方法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党的十七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程标准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平时,教师要多读一些创新这方面的书,多向有创新实践的人学习,结合本人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方面的尝试和实践,依据创新的尝试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创新经验,继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检验、再认识、再实践,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理念、创新能力,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二、为创新教育创造环境
  任何教育的成功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语文创新教育需要教师精心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如在教室内张贴有关创新的图片,师生共同参与有关创新的论坛会,举办有关创新的活动,成立有关创新的兴趣小组,让学生从身边或自身发现创新的实例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共同为创新教育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启迪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弄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四、改进方法,把创新渗透教学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阐述一下将创新教育渗透在教学之中的方法。
  1.创造宽松的课堂,鼓励学生创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整理分析何炳松有关教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以何炳松在五四运动前后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教育理论的阐述为线索,对何炳松这一时期教育思想进行梳理,以期为何炳松教育思想研究和现代教育改革或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何炳松;教育思想;初探    何炳松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毕生尽瘁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他为学广博,著、译书20多种,论文50多篇,在历史、教育、文化等众多领
期刊
摘 要:从目前曹县植物检疫现状出发,分析得出植物检疫工作仅重视产地检疫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开展调运检疫,方能保证我县种子的健康发展及全市400余万亩农作物的生产安全,并阐述了产地检疫与调运检疫同时开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如何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调运检疫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现状;趋势分析;产地检疫;措施    一、现状  山东曹县是农业大县,常年输出或输入的各类种子及农产品数万吨以上,经曹县植保植检
期刊
摘 要:刑罚的不平等,既指不同犯罪主体触犯相同罪名予以不平等的刑罚,又指不同犯罪主体所为的具有相似危害性或危害性更甚的犯罪行为,由于不同的罪名,予以不平等的刑罚,包含法定刑的确定不平等和宣告刑的裁量不平等。我国刑法对某些犯罪的定罪量刑存在着违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情形。笔者以盗窃罪与贪污罪为例,探究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思路,以促进刑法的完善。  关键词: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刑罚;立法;司
期刊
摘 要:以多年的试验研究、技术实践和文献综述相结合,论述了云南红豆杉无性繁殖关键技术,包括扦插基质,扦插季节,插床消毒,插条采集、大小及插前处理,扦插密度,扦后管理等增强成活率技术,实用性强,方法简单,为该树种推广无性繁殖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云南红豆杉;繁殖;增强;成活率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在我国云南、西藏、东北、华南等地有
期刊
摘 要:追溯海南海洋文化资源的历史渊源,分析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提出海南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战略。  关键词:海南;海洋文化;开发战略    海洋文化是人类认识、理解、把握、开发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而海南海洋文化,则是缘于海南海洋而生成的区域性文化,是别于其他区域性海洋文化的具有热带海洋与热带海岛性的特色文化形态。它是人们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南
期刊
摘 要: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是教改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改要成功,其中整合生物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是一条有效途径。明确多媒体技术和整合这两个概念;如何整合效果最佳;如何来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才能最大限度的整合。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生物学科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
期刊
摘 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享受学习,体验成功,学会观察,是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与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审美的理解力、独特的艺术风格来获得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性是艺术教育的生命所在,是艺术教育的真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创新意识;师生互动;观察实践;创造能力    美术课向来是被公认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
期刊
摘 要:学生管理工作,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谈话的技巧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只有不断掌握并运用谈话中的技巧和艺术,才能使学生接纳老师,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关键词:教师;学生;沟通;谈话    “成绩至上”的传统观念一个老师,面对班上五、六十位学生,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位合格、健康的中学生,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当前普遍开展的多媒体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从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军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开展多媒体教学给军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同时也提出了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军校;教学;分析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设备已进入了军校,相应多媒体教学也进入了实用和普及阶段。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军校教学改革的一
期刊
Abstract: Since 1980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conducted their research on genre analysis of various sections of theses. Despite discussion se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sis, many scholars haven’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