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ywc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人说过:“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没有信心,而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才做不到。”于是我想到了自己课堂里的学生,他们学习不好的原因也在于没有信心。在我的记忆里,很多在我的语文课堂上表现自信的学生,大多善于思考,大胆发言,能力极强,成绩优秀。这说明语文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们农村的学校里,经常听到很多同仁讲:“我们班的学生太死了,一堂课没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我们农村的学生与城市的学生不能比,胆子太小了,上课不敢主动提问题。”等等。言下之意就是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为什么很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症结在哪里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平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长期这样就使学生缺乏了自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更是有责任首先要改变他们缺乏自信的现状,想方设法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再说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必须建立在学生拥有自信的基础之上。因为学生有了自信,才能有发展,才能获得成功。就如爱默生所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获得自信呢?
  
  一、培养自信,教师要创设一个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大仲马有一句话讲得好——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每一个青年学生最初对未来都充满自信与希望,而学生失去自信与希望往往是环境造成的,特别是学校里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怎样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呢?
  1.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带微笑、有亲和力,不能老板着脸。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育人就需要用感情去感化,而不能用“暴力”去“镇压”。教师面带微笑的表情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是带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学生的第一印象觉得老师和蔼可亲,马上就和老师靠近了一步。心理压力马上就消失了,自信心也增强了,课堂气氛也轻松起来了。如果以严肃的神情和生硬的话语来上课,学生就觉得老师不容易亲近,心理马上有了压力,自信心也随之消失,课堂气氛也凝重了。
  2.讲课过程中要多开展轻松、自然的讨论活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而不是属于教师的。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并非是替代者。这就要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让给学生讨论,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而不用教师直接去告知。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信。比如,我在教《童年的朋友》一文时,让学生讨论“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在教《一面》时,让学生讨论“文中三次描写鲁迅的外貌,有什么不同,且表现了鲁迅先生什么性格特征”;在教《我的老师》时,让学生讨论“通过文章中的事情来体会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等等,让学生先阅读课文,再自由讨论,可以有声音,再发言解决。学生在这样轻松的环境里一般都能讲出一些来,而且发言踊跃。这样长期训练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3.语文课上不能生硬地否定学生提出的质疑,也不简单地回绝学生的不恰当的答案。学生的自信心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课上自己的观点被老师简单地否定,自己提出的问题被老师生硬地敷衍了。所以,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倾听学生的声音,采纳学生的建议。要把学生问老师问题与老师问学生问题平等起来。我在上课时,让学生提问的机会很多,一般有三种:课前预习后提问;讲课过程中提问;总结课文后提问。形式上也有多种,可以当场提问,也可以用写小纸条提问。这其实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对学生不恰当的回答也要委婉地否定,可以用“其他学生有没有更好的回答”、“你想一想怎样表达更好”等话让他坐下。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回答也得到了老师一定的肯定。绝不能用“不对”、“错了”等话直接否定,这样是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就觉得有事可做了,也愿意做了,这样他们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二、培养自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由浅入深,且灵活多变,语言生动,表达准确
  
  1.一堂课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分层次的,由浅入深,逐步提升。在上《故乡》一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再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找一找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当分析了课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后,可以提一些层次较深一些的问题:如,“文章在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中采用了什么手法?”“小说中描写闰土和杨二嫂的前后变化说明了什么?”先让学生能够答出简单的问题,给予他们信心,再逐步解决较难的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主要通过语言,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缺乏技巧、不够生动、不够准确,那么学生就不容易理解,这样就会造成课堂的压抑,长期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挫伤。
  2.教师提问应灵活多变。这里所说的灵活多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有话可讲,而且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答案或两个答案。因为答案越少,学生回答的准确率越低,这样就越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我们提问时尽量忌用“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少用“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应多用“谈谈你的看法”、“你有怎样的理解”这样的提问。这种提问除了有亲切感,吸引学生外,更使学生有东西可答,能够增强自信心。
  3.教师语言应生动。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语言如果是枯燥乏味的,那么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的,由此,学生对语文学习也会不感兴趣,甚至丧失自信。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带有一定的语气语调的,要声情并茂,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性有了,自信心也就有了。
  4.用语准确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做到的。语文教师更要做到准确、明白、严谨。学生听了知道老师在讲什么、问什么,以便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回答。学生正确的判断和回答又是学生获得自信的源泉。如果老师表达不准确,学生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回答,经常这样学生就会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提问、语言的表达应尽量做到灵活、生动、准确。
  
  三、培养自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既然学生是主体就应该充分参与课堂的活动,而且是每一个学生都应有参与的机会。学生经常有了参与的机会,就会得到各方面的训练。特别是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就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讨论。这其实就是自信的表现。那么,课堂上教师怎样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呢?主要有两个方面:
  1.课堂上教师不能满堂灌,而应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与讨论。我认为一堂语文课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不少于一半时间,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机会得到锻炼,才能不断地增强自信。
  2.教师提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足够的,教师提问学生的空间也是广泛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几秒钟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根本来不及思考,怎能回答得出来呢!这种匆忙叫学生回答的做法是很容易挫败学生的自信心的。一般来说,一个问题至少要给一两分钟思考,难的问题应该给更长的时间。因为学生每回答出一个问题,就能增强一份自信。所以,我们提问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另外,教师的提问也应照顾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目前有些教师提问只提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成绩差的学生。这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的自信心无形中被挫败了,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弱,甚至是自暴自弃,而自暴自弃是他们成绩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所以,我们的提问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让一个学生的自信心掉队。
  
  四、培养自信,教师要有正确的激励方法
  
  学生的心灵是纯净的,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需要老师对他们的鼓励。特别当他们在课堂上答对了问题,或做了好事,如果我们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没有任何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他们是不好受的,甚至会让他们失去自信。那么,怎样激励学生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呢?
  1.尊重激励。尊重学生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好的激励,这种激励方式非常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课堂上对学生随意地挖苦或斥责是对学生自尊心的最大伤害和对学生自信心的最大挫败。即使批评的话也应做到委婉,让学生听了不是产生一种反感,而是能够心服口服地接受。
  2.荣誉激励。语文课堂上的荣誉激励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口头表扬。特别是对学习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更需要这种激励。如,学生回答对了问题,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学生作业做得好,学生考试有进步等等,都应该及时表扬。这对增强学生的自信很有用。
  3.负激励。也称为惩罚性激励。这种激励主要针对易骄傲者或成绩优秀者。当然,对学生的负激励不是不表扬,而是经常给他们一些压力,让他们多承担些责任。如,当学习优秀者出现懒散或不认真时,可以为他们设定学习目标,增加学习任务,进行严格管理。这对某些学生来说也有促进作用,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总而言之,激励学生就是对学生自信的培养。
  以上的做法只是我的片面之见,培养学生的自信,其实涉及方方面面,语文课堂的整个过程、各个方面都应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而且每一堂课都应坚持。因为培养学生的自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只有坚持这样做了,学生会与你越来越亲近,学生会越来越聪明,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越来越活、越来越轻松。■
其他文献
2014年10月25日.“2014中国模具行业大会”于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时值中国模具工业协会(CDMIA)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贯穿于整个会议。
据新华网消息,针对近来一些关于“高考命题专家辅导”的虚假信息,教育部考试中心于1月10日重申: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为维护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教育部明令禁止各级教育考试管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营造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在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有所感悟和反思,供同仁们分享。    片段一:《鸦片战争》——讲辨证    背景  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的今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学生的“
领导工作“善变”,就是要善于改革创新,充分体现领导工作的灵活性、创造性。在当今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在领导工作中独辟蹊径,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领导干部
全面复习,扎实基础,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全面复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扎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
一天中午.我刚到校门口,一位学生跑过来告诉我:小刘在操场上打架。在操场口我就看到他手里拿着石块准备砸向初一(7)班的小郑同学,边上一位同学正使劲地拉着他。我冲上去夺下他手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识字内容单调,缺少引人入胜的情节,长期以来教师注重以抄、默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虽也有效,但降低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应改进方法,让学生轻松识字、乐于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一、把握汉字特点,化难为易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具有表意功能,兼能表音,在识字
一个走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一群似乎懂事又不懂事的高中学生,一节本可以生动活泼却没有上完的美术课,演绎了一个具体生动而略显沉重的故事。
设备精度、环境温度、零件材料内部应力、测量方法等影响L型精密托架孔距尺寸的加工精度,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和误差补偿,有效控制了加工误差,使3个定位孔3×φ7.5H7的孔距尺寸合格率由原来的0提高到80%以上,实现了精密零件加工的突破,满足了型号科研生产的需要。
数字化测量技术通过数字化的设计手段,实现了装配数字量协调关系的传递,从而使得装配过程更加有据可循,装配误差等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发现和控制。数字化测量已经不能简单理解为“